“是的,徐先生,啟國子民苦之久矣,本宮承認這多半是獨孤皇室造成的,不論是皇祖父還是父皇......本宮身為子孫,本不該言長輩之過,但錯便是錯!造成啟國現狀的罪責本宮愿意承認,也敢去承認!更愿意去糾正彌補。”獨孤邈神態嚴肅,目光沉沉,言語鏗鏘有力。
便是一身精致唯美的紅色勁裝,彰顯著女子的風情和柔美,但通身的華貴大氣之風,君臨天下之勢,卻勢如破竹,令人臣服!
“相信徐先生也聽說了很多關于本宮的流言,無論徐先生出于什么原因或者目的,但最終還是來到這里,站在了本宮的面前,本宮不得不稱贊徐先生一句勇氣可嘉。”獨孤邈眼眸含笑望著徐光年,聲音爽朗,平易近人的親和力更是不要錢似的散發著。
“......”這話沒法接啊!徐光年一哽,心中吶喊。
他能承認自己站在獨孤邈面前是勇氣可嘉的行為嗎?那不是印證了自己確實認為獨孤邈如外界傳言一般暴戾昏庸?但他又能否定當今太子的話嗎?顯然也不能啊,這同樣是大不敬的行為哇!
但是不得不說,這位年輕的儲君,當今啟國的太子殿下,再次刷新了在他心中的印象。
她不是傳言之中的喜怒不定嗜殺如命如長著獠牙兇獸般的暴君,反而是卓爾不凡!意氣風發!
仿佛是一位賢明的、為國操心、為百姓生計而勞心勞力的君主!
完全貼合了他對于啟國應當有的、充滿希望君主的幻想。
除卻她是前無古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韙而為君的女子身,這位年輕的太子看起來好像并沒有什么不好。
徐光年心中更加恍惚。
只是原本不安的心卻在如沐春風的聲音中一點一點地變得輕松起來,原本僵硬木著的臉也變得自然些。
獨孤邈敏感地察覺到了徐光年的變化,這位從一開始給她印象如一位古板的、不茍言笑夫子般存在的徐先生,此刻周身的警惕和緊張終于緩馳下來。
不得不感慨女子如水,從某種方面來講,她們與生俱來的親和力,讓人們很難生起排斥的警惕心,這是先天的優勢。
獨孤邈不自覺得將自己面部的表情調整得更加柔和。
也更有迷惑性了!
在獨孤邈身后的九麟衛們則是不自覺地縮了縮身子,太子這樣子好可怕!
九麟衛集體不自覺地更加精神抖擻,安靜如雞。
距離獨孤邈最近的高德,內心升起的這種感覺更為強烈。
他真的、真心地更習慣太子殿下手握滴血大刀,面帶狠厲嗜血微笑的太子殿下!
而眼前的太子殿下,明顯像是可怕的幻覺!
高德偷偷瞄了獨孤邈一眼,又用憐憫的眼神看了一眼被太子殿下大義凜然的樣子所迷惑,情緒激動到欣慰恍惚眼含水色的徐光年,心中為之默哀。
哎,隱世的大家學者生活在安定祥和的桃花源,哪里知道人間血域煉場王者其蠱惑人心的厲害!
硬到可以提刀策馬馳騁戰場,軟的善鉤人心操控自如!
這樣的太子殿下,誰能拒絕得了而不甘心臣服呢?
誰也逃不掉啊!
“能促使徐先生來到這里,本宮相信徐先生為天下先的主觀意向是占主要地位的緣由。既然徐先生與本宮同樣為民的心是一致的,那么本宮愿代表萬民懇請徐先生助本宮一臂之力,改革這農業,讓百姓衣食無憂!”
獨孤邈的話語越發地義正言辭,慷慨如斯,極大地展現了一位為自己滿目瘡痍的國家而嘔心瀝血的君主形象,而此刻這位君主如沙漠的行人渴望綠洲水源一般渴望賢能之士來助她一臂之力,拯救動蕩蕭條民不聊生的國民于水火之中,成就累世佳業!
如此雄心蕩蕩豪情萬丈的壯志與胸懷怎能不令人為之動容?
徐光年原本平淡如死灰的心早已經被獨孤邈義正言辭充滿光輝的話語忽悠得心潮彭拜,此刻滿腔熱血,恨不得為民生之計萬死不辭!
“殿下言重了,本分內之責爾。”徐光年拱手下跪,再拜稽首。
跪而下拜,臣服之意。
獨孤邈的眼里露出滿意的笑意,不管這臣服的忠誠度有多少,但是表面的祥和是必須的。
在徐光年行完大禮之后,獨孤邈才假意扶起。
“不知殿下緣何想起于栗秋收之后再種小麥?”農事問題雖然事關民生,君主向來重之,但要說哪位君主對于其具體事宜有什么實際的想法卻是不能的。
農事向來賤之,為人所看不起,這不是說自輕,而是鐵錚錚的事實,那么,身為養尊處優的君主,太子殿下緣何會對農事產生如此具體的想法?這不禁使得徐光年心生好奇。
“徐先生,啟國當今之狀,三農為題尤為嚴重,為今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重中之重也。”
“恕臣愚鈍,斗膽請教,請問殿下所言三農,何也?”徐光年還是首次聽到這個詞,不禁有些困惑,又有些羞赧。
不知是何緣故,按理說對于農事問題他雖不敢托大,但也可以自稱“精通”,然今日,從非專于農事的殿下口中聽到這么一個他未知的詞,且內心隱隱覺得這并不隨口胡謅的詞,徐光年是又新奇同時還帶有隱隱的期待。
獨孤邈一愣,哦,不小心又用新詞匯了。
對于農業問題,她固然不是精通,但是當代信息發展,國家重視,新聞宣傳等各種渠道,耳濡目染,以及她雖專攻于西藥化藥生物藥研究,但同樣涉獵中藥研究,對于中草藥種植悉知一二,所以農業大方向大問題上她還是知道一些的。
而“三農”這個詞,身為華國子民,同時這一問題作為華國領導班子工作的重中之重,作為改革發展的焦點問題,作為華國的一員,知道是必然的。
“三農”一詞針對于華國的基本國情而被提出引用,是從農業文明向工業文明過渡的必然產物。
和啟國的問題相比而言,雖然不盡相同而完全適用。
圍繞著“農村”、“農業”、“農民”三大問題,,關系國民的生存狀態以及社會的發展和動蕩,但是從這個層面上來講又是很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