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拿大讀書不知不覺已兩年了,李知淺博士選擇了臨床醫學,學習和生活一切都很順利。
“知淺,我認識的一個小妹妹,叫徐嬌,想考醫科,你能不能給她補習一些相關知識?”室友問道。
“好啊,沒問題。”
周末,李知淺按照地址找到了徐嬌家,一個華裔高中生,小學時隨父母移民到了加拿大。
小丫頭上課還算認真,中間休息時還很喜歡同李知淺閑聊幾句。還說國內來的堂哥住在她家,來加拿大找不到工作,就只好讀研,學金融的,還幻想將來能在華爾街擁有一張屬于自己的辦公桌。話語間似乎能聽出來她并不怎么喜歡、甚至有些瞧不起這個投奔到她們家的堂哥。
“難怪有時候會聽到從某個房間傳出吵鬧的音樂聲,會聽到哐哐地從樓上下樓外出的腳步聲”,李知淺心想,“不過也奇怪,來了這么多次,竟然一次也沒撞見那個堂哥。”
這一天李知淺下了課剛回到宿舍,就收到徐嬌的信息,“李老師,我寫了一篇醫學小報告,發到了你的郵箱,你看看。還有我的郵箱壞了,我用的是我堂哥的郵箱給你發的”。
李知淺打開電腦,的確有封新郵件,再點進去一看,突然,一陣眩暈感襲來。李知淺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又定睛看了看,這郵箱的地址正是“失蹤”了多年的那個人——徐石的。李知淺深吸一口氣,努力讓自己平靜下來。
徐嬌,堂哥,姓徐,學金融的,李知淺好像明白了什么。
很多時候,我們以為只會出現在電視劇中的情節也可能會真實地發生在現實生活中,甚至比戲劇更加精彩,更加不可思議,甚至是更加狗血。
晚上,李知淺的室友回到宿舍,“聽徐嬌說她堂哥也住在她家。”李知淺看似隨意地問了一句。
“是啊,我見過一次,學金融的,個子特別高,好像叫……叫徐石。”
徐石!不錯,就是這個名字。李知淺怎么也沒想到多年以后會以這樣的方式得知徐石的“下落”。
徐嬌家是不想再去了,并不是怕與他相見,只是覺得時隔多年,再沒有了想見的沖動與欲望。“相見不如懷念”此時應景的很。
時間是這世上最好的良藥,可也是這世上最無情的毒藥,曾經再濃烈再刻骨的愛亦或是回憶都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慢慢沖淡,雖不至于徹底忘記,可心里終究沒了一絲波瀾。
李知淺來到徐嬌家,把修改好的報告交給她,并告訴她自己因為要去實習,沒有時間再給她補習了,已經幫她找好了另外一位補習老師。
今年的冬天格外得冷,李知淺拉低了帽檐,用圍巾把半張臉都裹了起來。
徐嬌家的附近有家小有名氣的咖啡店,“去喝杯咖啡吧”,李知淺想著,便朝咖啡店的方向走了去。
快到門口時,她猛地停下了腳步,“看來這兒的咖啡是喝不成了。”
門口站了一個人,像是在等誰。雖然戴了個棒球帽,雖然多年沒見,可李知淺還是一眼就認了出來。
與徐石再次重逢的畫面,這幾年李知淺也曾想象過幾次,可是卻沒想到真正再見到他的那一刻,自己會這般平靜,仿佛看到的只是個陌生人。李知淺又朝那個人望了一眼,伸出手來把帽檐拉得更低了些。
漫天飄雪的街道,一個轉身,迎風離去。
一別兩寬,各自歡喜。大多時候分手的兩個人很難會再見,每個人都在自己的天地里各自安好,相念,或是相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