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內的主體建筑為黃磚紅瓦,四平八穩,一律是十七世紀西班牙的傳道堂式。進入大學,迎面而來的是土黃色石墻環繞下的紅屋頂建筑,拱廊相接,棕枷成行,在古典與現代的交映中充滿了濃濃的文化和學術氣息。
隨后王誠參觀了胡佛塔、斯坦福紀念教堂、羅丹雕塑花園、博物館。他不由得感慨,這才是他心目中的大學,人文、藝術、信仰、學術結合得如此完美,能在這樣的大學里學習兩年是值得的。
中午,王誠在學校的餐廳吃了飯,選擇還是蠻多的,王誠要了一塊牛排、沙拉、一杯咖啡。他又想到了曉漪,她一定會喜歡這里,曉漪很喜歡西餐。
吃完飯,他便去圖書館看書。這里的圖書館也是自由的,每個人都能進去,可以自己選書,也可以讓圖書館管理員選書,很方便。
王誠拿了一本原版小說看了起來,看不懂的地方,他也拿出電子辭典查找起來。來美國前,他也為自己買了這個工具。曉漪告訴他,她一直在用,很方便。
看到了下午五點,他去餐廳買了一個漢堡包,然后回宿舍。
他算了一下,現在是北京時間早上八點多,這時間挺好,曉漪父母都去上班了,曉漪一個人在家里。
他按照約定聽到兩下鈴聲,掛掉,反復兩次,到了第三次果然曉漪接電話了。
“王誠啊,是你嗎?”曉漪的聲音十分興奮。
“是我。曉漪,你一個人在家嗎?”王誠聽到她的聲音,就激動不已,仿佛風箏已飛遠了,拉住了一根線。
“嗯,爸爸媽媽去上班了。你在昆明好嗎?”
“還行吧,這里海拔高,有點涼意。我的工作比較多,很忙,而且這里打電話不方便,所以以后可能也不能一直給你打電話。”王誠想到這里的天氣和昆明倒挺像。
“奧,我知道了,沒關系,我們倆好好努力,兩年過得挺快的。”
曉漪還挺會安慰人,王誠那孤寂而不安的心立刻被溫暖所包圍。在美國讀研對他人生來說,只是一件小事,他知道以后還要面臨更多的挑戰,有些甚至是你死我活的。他多么希望身后是曉漪這樣的人來支持他、安慰他,給他力量,他才會表現更出色的,而爺爺為什么就不明白這一點呢?
開學了,王誠開始了煉獄般的生活了。美國的大學是非常難讀的,不花十二分的苦功,不馬上適應他們的教學,你肯定會淘汰。
王誠不停地穿梭在各個教室內,剛開始上課他還有很多聽不懂,不過語言這東西,只要積累到一定程度了,就會“忽如一夜春風來”,到了學期結束,王誠越來越得心應手了。
課余,他就去圖書館復習、做作業、做研究。每天忙得昏天黑地。不過他覺得比很多同學好多了,他的同學還要打工,他的時間都是他自己的。
不過這些作業真是難做,很多都需要調研,要查找大量的資料。雖然羅柯關照王誠,有什么難的作業,他也能幫忙,但是王誠沒有求過他,這是他自己的事不應該麻煩別人,而且做這些作業對自己的學習總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