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著的曾紫芳再一次看剪刀,曾家的人離開京城,曾紫芳為自己蒙羞,她沒有怨言。
早在她去平王府的時候,她就清楚結局。
要么,平王接納她;要么,平王和知道的人都唾棄她。
如果讓她不去的話,她每天在曾秀慧的家里吃飽睡暖,聯想到家里人的一衣一食,一刻鐘也坐不安穩。
所以她去了。
所以她讓平王的姬妾羞辱。
所以她想死了也罷,三妹寶蓮長途跋涉不怕艱險,對于家里是個有用的人,她呢?虛長十幾歲,半點兒用也中不上。
“大姐,讓我死了吧。”曾紫芳試圖再一次掙出曾秀慧的懷抱。
“這可是你的家,我不應該住在這里,我不應該.....”她轉為號啕大哭。
曾秀慧的丈夫從外面進來,后面跟著一對中年人。
“二妹不要難過,還是住在這里,你看我父親母親勸你來了。”
曾秀慧的丈夫張毅,守著幾畝祖產還在讀書,只等著中舉就出去做官。張家不貧窮也不富裕,養活自己一家人,外帶招待親戚也能過得去,這是曾紫芳住在大姐家的原因,不缺她的一碗茶飯錢。
曾紫芳這次用足力氣掙開曾秀慧,跪在張家公婆的面前,泣不成聲地道:“對不住,我這就走.....”
張家公婆生得面相就善良,這戶人家是媒婆拉攏,曾學書看了又看,是個好心的親家。
張奶奶扶起曾紫芳,取出自己的帕子給她擦擦眼淚,憐惜地道:“可憐吶,你能哪里去住,就在我家里住著,平王府再來罵,我就報官。”
張家大爺也憤憤地道:“親家出的事情太大,我不敢出面幫忙,你這好好的姑娘由著平王府上來作踐,憑什么?我張家也是世代讀書的人家,雖然中的官少,在街坊鄰居的眼里也有體面,二姑娘你放心在我家里住著,平王府的人再來有我和毅哥呢。”
曾秀慧也謝過公婆,一家人勸著曾紫芳睡下來,他們坐在一起說話。
張家大爺猶在生氣,如他所說,他沒敢幫曾家,是曾家的案子過于蹊蹺,一個“強盜攀咬”的名聲就把曾家葬送,張家不敢往里面填。
他對親家存著內疚,很想在曾紫芳身上彌補,而曾紫芳在家里住著,一直恭敬謙遜,她不過出去一天就讓平王府的人謾罵,張家大爺內心的怒火節節攀升。
“沒有王法了嗎?”
他怒目看著兒子,怒氣當然不是針對兒子:“毅哥,你表姑父在衙門里當書辦,官小卻能在老爺面前說話,”
轉向妻子:“備幾個盒子的點心,請表姐丈問問衙門里的老爺,平王府這樣做合適嗎?不合適咱們找平王府說理去。”
在這里的人里,只有曾秀慧心中有數,二妹讓罵是啞巴吃黃蓮,有苦說不出,這算是她找來的,公婆和丈夫都體諒她,曾秀慧不敢把事情鬧大,忙說以后約束二妹不再上街,平王府的人也許會知道是空穴來風,也就不了了之。
張家的門第,實在不擋平王府的一擊。
張家大爺嚷了嚷,出去讓人罵到門前的一口氣,帶著張奶奶回房睡,曾秀慧打發張毅睡下來,丈夫睡著以后,無聲的哭上半天。
她哭一回出京的爹娘和親戚,又哭一回可憐的二妹,再哭時就心生恐懼。
紫芳在平王府的遭遇,怕不是三妹寶蓮在侯府門外的遭遇吧?
曾秀慧是真的著急,二妹身邊還有她,三妹獨自一個人,帶著錢伯老頭子,帶著小鶯小丫頭,她遇到難處的話,誰是為分憂解難的人呢。
第二天曾秀慧醒過來,腫著兩個眼睛,和曾紫芳見面,見到曾紫芳也相差不遠。
張家公婆裝看不見,媳婦的全家人都獲罪,背后哭上幾聲,在情理之中。
早飯后,張家公婆就往左鄰右舍串門,陳述親家府上的姑娘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不可能招惹平王。
住在這里的鄰居都是老實本分的人,他們也覺得不可能,大家說好,平王府姬妾再來罵,就一起哄她們走。
任何朝代都是仇富的人,雖然怕官,但大家起哄,你一句我一句的,相信平王府也沒有辦法,總不能把整條街全關起來。
楊歡姍得到回話,嘴角往上彎了彎,這個放在別人面前,是尋常笑容的一個表情,在她猶帶稚氣的面容上,總是透著詭異。
這個小姑娘,還沒有成年呢。
......
啁啁的鳥叫聲,讓曾寶蓮從睡夢中驚醒。
她略動一下,枕頭上濕冰上面頰。
這才想起來,在昨天的夜里,她悄悄的又哭了,沒辦法忍不住,她前途未卜,又掛念家里人,一個弱女兒能走到這一步,已算是相當的不容易。
夢里是淚,醒來也離淚不遠,視線前面不再是馬車的簾子,也不是驛站里帶著使用痕跡的家什,而是一道精致無比的帳簾子,輕垂落地,在晨風中微有搖動。
還沒有到冬天,窗戶一般是半開著的,有風并不奇怪。
瞪著帳簾子上面的繡花,那繡著的白玉蘭黃百合紅牡丹綠芭蕉,讓曾寶蓮徹底明了,她如何在鎮西侯府。
貌似認下公婆。
貌似得罪丈夫。
那一板子一板子入肉的聲音,在這個時候響在耳邊,讓人不由得心驚肉跳,貌似慫恿未婚夫挨打的人,是曾寶蓮自己。
夢境中父母的艱辛仿佛現實,而現實中的卻仿佛夢境,曾寶蓮瞅著帳簾子時,怎么看覺得如在夢中。
不過,現實總歸是現實。
她身子略微一動,就聽到帳簾外面有人低低地喚人:“少夫人醒了,夏紅,取熱水來,送紅棗湯,往廚房里讓他們送早飯過來。”
真是懶得動,卻不得不動。
曾寶蓮趕緊坐起,漲臉著臉兒道:“是哪位媽媽守著我,不敢勞動,我的丫頭小鶯在哪里,讓她忙活也就是了,再者,我起來了自己也會收拾。”
前面一夜在驛站里徘徊不定,不知道謝家會不會攆她出來,這一夜飛上青云,作為當事人的曾寶蓮還不習慣。
也很難習慣。
她剛得罪這個家里的少主人,也多少會開罪少主人的親生母,侯夫人吧。
她怎么敢拿大。
更不能出錯。
免得退親離開還是好的,無端的惹上一身的錯,說不好要連累遠在京外的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