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學。
等同于后世的幼兒園以及小學五年級之前的課程,從始至終,秦歌從未想過要在大秦開設幼兒園。
在他的設計之中,采取后世的前期教育方式,以蒙學代替小學,然后建立郡學,代替高中,以大秦學宮等代替大學。
他心里清楚,這是一件漫長而又富有深遠意義的大事,甚至于想要完成這一宏偉的設想,需要漫長的歲月。
但是清楚教育是一個國家復興,一個民族崛起的資本,縱然千難萬險,秦歌也不會后悔。
正因為如此,秦歌才會拿命去搏殺,因為他心里清楚,自己面臨的處境有多么的艱難,隨時都有可能身死。
……
“建立蒙學,建立大秦學宮,秦歌告訴朕你的圖謀,亦或者你的想法?”嬴政目光如炬,他從秦歌的言辭之中看到了野心。
那不是竊取君位的野心,而是一道光,讓大秦萬世的野心。
正因為如此,嬴政引種才會震撼,也才會如此這般的支持秦歌。
但是他總覺得對于秦歌的謀劃一知半解,今日他要得到答案,唯有如此,才能決定他對于秦歌的支持力度。
聞言,秦歌心中一動,在這一刻他也是清楚了嬴政的心中想法:“父皇,你這里有筆紙么?”
“有!”
伸手指了指長案之上的筆墨紙硯,嬴政有些疑惑:“你要紙筆打算干什么,難道是要寫……”
“父皇,這些事情牽扯太多,一時半會兒也說不清楚!”
秦歌走過去,在長案之上鋪開一張羊皮紙,笑了笑,道:“父皇,你看……”
見到始皇帝走過來,秦歌:“父皇,兒臣的打算是建立蒙學學宮,可以培養人識字,以及明白道理,讓他們熱愛大秦,效忠帝國。”
“只有經歷過考核,然后成功突出的人,才有資格進入下一階段,也就是尚未提出的郡學。”
“其中,現階段由于人手不足,蒙學分為三年,進行速成式培訓。”
“等到后期,大秦的人才逐漸多了起來,兒臣的計劃是蒙學為五年制,五年之后,要么通過考核進入郡學,要么進行復讀。”
“其中郡學為三年制,三年之后,通過統一考核與選拔,然后進入大秦學宮等進行深造,為大秦培養可用之才。”
“目前我大秦缺少人才,大秦學宮等也分為三年制,等日后,轉為四年制,甚至于五年制。”
“如此一來,我大秦從蒙學開始,進行對于孩童的啟蒙,然后經過郡學,以及大秦學宮等地的培養,足以堪當大任。”
“等到這一步路徹底完成,我大秦朝廷便有了源源不斷的人才涌入,到時候,世族,世家等不過是土雞瓦狗。”
“等到學制完整,開始培養之后,再行改良大秦的晉升制度,采用考核制度,選拔最優秀的人才,為帝國服務。”
“如此一來,手握天下之士,再加上天行資本手握天下之金,以及父皇手握天下之軍,我大秦萬世將不再是一個空想。”
說到這里,秦歌目光炯炯:“父皇,這件事等同于與整個大秦之中的各大階級為敵,必須要一步一步推行。”
“所以,除了父皇之外,兒臣從未告訴過其他人,還請父皇保守秘密,否則不僅兒臣推行不下去,也會有性命之憂。”
……
這一刻,嬴政心中滿是感慨,同樣的也是震撼無比。
他沒有想到秦歌圖謀如此之大!
在這之前,他猜測過,也曾想過,卻只看到了一部分,今日秦歌直言,他看到了大秦萬世的希望,也看到了秦歌的艱難。
與天下為敵,這需要強大的魄力,以及一往無前的信念。
心中念頭閃爍,嬴政語氣幽幽,道:“秦歌,你應該清楚這樣做的危險,如同朕建立大秦帝國,一個新事物的出現,必然是意味著流血與犧牲。”
“如今的你太過于單薄,任何人都有置你與死地的能力……”
聞言,秦歌目光幽深,沉默了許久,方才朝著嬴政苦笑一聲:“父皇,兒臣自然清楚我面對的是什么。”
“最開始,兒臣確實只想建立天行資本,過得舒服一點,有了父皇為靠山,大秦之中沒有人會來為難兒臣,也沒有人來為難天行資本。”
“相比于權傾天下,相比于繼往圣之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兒臣更傾向于,做一個紈绔公子。”
“每一天睡到自然醒,然后帶著一群狗腿子,在咸陽城欺男霸女,調戲一下良家婦女。”
“然后有花不完的錢,再娶一兩房妻妾,就這樣的過一輩子。”
……
聽到秦歌之言,嬴政心下一愣,他沒有想到秦歌居然還有這樣的志向,目光如炬:“那你為何改變?”
抬頭看了一眼嬴政,秦歌一字一頓,道:“因為那一日,兒臣見到父皇書房的等四更尚未熄滅。”
“因為那一日,兒臣見到目光滿臉愁容,聽聞天下雖并于秦,卻暗流涌動,天下未安。”
“因為那一日,兒臣見到這蒼茫天下,并非盛世太平,而是一片狼藉……”
……
“所以,父皇欲培養繼承人,讓兒臣做哪一個誘餌,兒臣明知一旦踏足其中,必然不得善終,卻沒有拒絕。”
“兒臣愿蕩平天下萬事,只為遂父皇心中志向,若父皇愁容為世家,那兒臣便設計滅了世家,若父皇書房四更不滅,為了天下百姓,那兒臣便親自打造一個太平盛世。”
“若父皇不忿為邊境,兒臣愿身披戰甲,滅國而歸,為父皇身先士卒,踏破敵國都城。”
“兒臣在這個天下,只有父皇一個親人,只要父皇想要的,兒臣就算傾覆天下,也為父皇尋來。”
這一刻,聽到秦歌的話,嬴政心中也是震撼莫名,他沒有想到秦歌如此做,不惜與天下為敵,竟然是為了自己。
心中念頭萬千,嬴政目光直視著秦歌,道:“若是他日你與扶蘇相爭呢?”
“若兄長有為帝之才,兒臣自當鎮守邊境終其一生,不踏足咸陽半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