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辯為什么要去臺州,是因為如今的臺州總督,是乃木希典。
沒錯,就是那位率軍攻占臺州島的乃木希典。
臺州島,自清朝之后,就成了華夏兒女心中的一道傷疤。全國山河一片紅,卻獨獨缺了臺州一隅。
他既然重生到這個時代,又功成化勁,自然想著填補心中的遺憾,不殺幾個扶桑鬼子,怎么對得起師父的在天之靈,怎么對得起前世無數(shù)華夏兒女心中的怨念。
臺州一役戰(zhàn)敗后,清廷喪權(quán)辱國,簽訂了《馬關(guān)條約》,將臺州和澎湖列島盡數(shù)割讓給了扶桑。現(xiàn)在的臺州島雖然也有著零星的抵抗,但重要城市都已被扶桑軍隊占領(lǐng)。乃木希典一方面加強奴化教育,妄圖洗掉華夏在臺州的烙印,一方面對反抗軍大加搜捕,加強扶桑在臺州的統(tǒng)治。
乃木希典這個人,是明治天皇的頭號忠實粉,一生恪守武士道精神。
在前世的歷史中,他是赤裸裸的軍國主義者,曾寫下“肥馬大刀尚未酬,皇恩空浴幾春秋。斗瓢傾盡醉余夢,踏破支那四百州”這樣的詩句,侵華之心昭然若揭。明治天皇死后,他和妻子乃木靜子為報恩和教育世人,一起剖腹自殺,心甘情愿的為天皇殉葬。
乃木希典為天皇自殺,被扶桑人稱為“殉死”。
他“殉死”后,他成了扶桑“武士道”精神的象征,扶桑當局稱其為人間模范、國之忠臣,并為其搞國葬、造神社、塑鋼像,使之神格化,成為了宣傳效忠天皇,鼓吹軍國主義的典型人物。
正所謂彼之英雄,吾之仇寇。
他這種對天皇的效忠,是建立在殘害周邊國家無辜群眾的基礎(chǔ)上的,他對扶桑的貢獻越大,周邊國家所受的傷害也越深。
不說別的,單單旅順大屠殺,就是當時任總指揮的他下達的命令。
當時得知旅順大屠殺發(fā)生后,陳辯就下定決心,等自己武藝大成,一定要將這個老鬼子給殺掉,否則,怎么對得起自己身為炎黃子孫的身份?
而現(xiàn)在,時機已經(jīng)成熟了。
“陳爺,小的只能送你到這里了。剩下的,就靠陳爺您自己了。小的祝你旗開得勝,為黑旗軍的兄弟們報仇雪恨!如果有用的上小人的地方,盡管吩咐,我們就在這港口附近的客棧中。”
陳辯來到花城,找到了黑旗軍的舊部。
臺州一戰(zhàn),黑旗軍寡不敵眾,死傷慘重,不得已之下,劉永福率殘軍撤向安南。但故土難離,一部分黑旗軍留戀故土,不愿去往異國他鄉(xiāng),便回到了花城。一方面作為安南黑旗軍與國內(nèi)的一個聯(lián)絡(luò)點,一方面則繼續(xù)與扶桑鬼子作斗爭。
這些舊部大部分是漁民出身,這些日子以來也都以捕魚為生。但隨著《馬關(guān)條約》的簽訂,扶桑的漁船紛紛跑出自己國家的海域,來到華夏近海進行強盜式的捕撈。這些漁船工具先進,捕魚速度又快,船上又配有武器,與他們相比,這些黑旗軍舊部就落入了下風。
不得不說,扶桑的危機意識還是很強的。前世為了應對石油危機,將從國外購買來的石油用一半存一半,到最后,扶桑的石油存儲量竟然高居世界第一。
但扶桑人這樣做,搞得許多華夏漁民苦不堪言,捕魚比不過,打架又打不過,漸漸地,許多漁民的日子變得越來越難過起來。
這種情況下,有人怕扶桑人,但與扶桑人有著血海深仇的黑旗軍來說,自然是頭鐵的懟了上去,只求出心中的那一口惡氣。
他們湊錢買了一艘大漁船,又從安南那邊的渠道買了些武器,便跟在扶桑漁船的身后,專門和他們對著干。
你撈,我也撈,看誰撈得快!
這也是陳辯找這些黑旗軍舊部的原因,有著共同的敵人,根本不必擔心會有來自友軍的黑手。
而當陳辯找到他們,說明來意后,這些轉(zhuǎn)職成漁民的黑旗軍舊部激動得渾身直打顫,對于陳辯的要求,這些直腸子的漢子更是想都沒想,點頭應了下來。
他們商量了一番,讓操船技術(shù)最好的“獨眼蛟”杜興來掌舵。這“獨眼蛟”杜興本就是黑旗軍大帥劉永福座艦的掌舵手,只是因為在臺州一戰(zhàn)中左眼被扶桑鬼子給打瞎,這才被劉永福留在了花城。
第二天下午,杜興便駕著漁船,悄無聲息的把陳辯送到了臺州的一處海港,并且給了他一副臺州的地圖,上面,臺州總督府的位置清清楚楚的用紅筆標了出來。
“你們也趁夜回去吧。一個小小的總督府,還攔不住我。”
陳辯見杜興幾人要在海港附近等自己,急忙搖頭拒絕。“人越少,我暴露的幾率也就越小,你們放心就是。”
杜興見陳辯執(zhí)意如此,只好點點頭。“陳爺,那我們就回去了,您多保重!我們等著在報紙上看到您的新聞。”
“放心,會有的。”陳辯笑著說道。“諸位也一路保重。陳某先行一步,告辭!”
他出了漁船,便趁著夜色,大步向臺北趕去。
在陳辯不惜體力的爆發(fā)之下,不到一個時辰,便來到了臺北。
隨便找一處吃了點夜宵,補充補充體力,便按照地圖的指引,向著總督府走去。
在前世,扶桑人當年在臺州設(shè)立總督府,歷經(jīng)了十九任總督,統(tǒng)治了將近半個世紀。這五十多年的洗腦教育和文化同化,危害十分嚴重,使臺州對大陸的認同感歸屬感降到了最低,雖然后來蔣光頭跑到了臺州,并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宣傳,但半個世紀的烙印不是說抹除就能抹除的,這也埋下了后世屢屢有人叫囂獨立的隱患。
前世,乃木希典是臺州的第三任總督,而這個時空里,他是第一任總督,雖然任期有些不同,但無一例外,他的手腕極其強硬,為了扶桑,為了天皇,為了他的軍國主義夢,他可以犧牲一切,甚至自己的兄弟姐妹都可以犧牲掉。
這樣的人,對于陳辯來說,沒有什么道理可講,只有白刀子進,紅刀子出,方對得起這百萬英靈!
在總督府附近,陳辯找了一處旅館住下。
他晝伏夜出,每天都在觀察總督府的動靜,整整觀察了四天之后,摸清楚了總督府的布置,摸清楚了乃木希典的作息規(guī)律,陳辯這才準備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