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蕭筑談過后,齊路突然有種很強烈的預感:沒準,她預感的那個“黑天鵝事件”很快就要降臨了。
并且……
由于齊路始終相信以影的能力,不該會主動去選自己并不滿意的人選來作宿體,但她又始終不相信真會只是個意外而已——會意外到,竟能逼得影只能選擇了蕭筑?!
但顯然,影是真的不滿意蕭筑這個宿體,比齊路待他的態度還要差勁。——再不能比這個更能說明蕭筑在影眼中的“價值”大小的了!
一邊,是眼睛分明就看到的事實;
一邊,則又是對自己對影的了解的自信。
齊路兩邊都相信,又沒法在這樣的“等高”的角度去同時理解了她相信的這兩端的分明矛盾卻又各自合理的現象。
熟悉的感覺又來了。
似乎是在預示著什么……
而這一次,齊路突然就有種強烈的感覺,覺著自己該回去看看了。該是她給心里一直存在的那個結,畫上句號的時候了。
雖然,理智上,齊路怎么想也不覺得自己的這趟回去會跟她對影的這次“反常”的宿體選擇的疑惑能有什么關聯的?
但她就是有一種異常強烈的感覺在催促著她——該回去一趟了。
好似,她想要的答案,就在那兒。
確切的說,是就在她回去的這趟的行動過程中。
并且,是能讓她看到、理解的。
所以,哪怕怎么想都不覺得她在意的和她的這趟回去能有什么關聯的,齊路也必須嘗試一次。
誰讓她不能理解的感覺從來都很“準”呢!
又或者……
其實是這十五年來,齊路早已跟隨著這感覺走了很遠了,早已習慣了以這感覺的“視角”來尋找她心里想要找尋的答案。
另外,影的那句“因為發生了,所以就這樣了。”——不知為何的,始終縈繞在齊路的耳畔。
直覺告訴她,或許,這趟的回去,她不只是能找到心里想知道的答案,還會遇到近來愈發強烈的莫名不安感的真正源頭——她這回必然會掉入的那個早已等她多時的那個“巨坑”。
決定了,齊路就立即付諸了行動。
她順著自己最真實的感覺,不僅是刻意的不告而別,還刻意學著普通人的方式,買了火車票,選擇坐火車回去。
只是齊路不知……
由于近年齊路所在的地方全國都通了高速鐵路,所以當她也是這十五年來頭一次自己買車票卻完全不知情況的關系,一說要買去哪兒的火車票、但沒說要什么座位的(齊路以為這個如有必要的話,售票員一定會問她),售票員就沒問的直接給齊路定了她要的那個日期的高鐵動車的二等座。
售票員只是再次向齊路確認了是要“今天”去她要去的地方的車票?——齊路給了肯定的回復后,售票員就直接出票了。
這是齊路自離開家鄉后,頭一次真正的單獨行動,還是她不得不高度在意模仿著來往的普通人的單獨行動。
齊路看著手里的這張——跟她十五年前在跟影坐飛機返回之前需要先坐一趟汽車、再坐火車、然后才能轉去到他們要去的那個機場的那次所坐的火車——跟那次的火車對應的火車票完全不同的外觀的車票,她對這個“二等座”,毫無概念。
只是至少能分辨出,她該在哪個車廂上車?該在哪個座位坐下?
心里大概有數后,齊路就趕緊學著她根據旁觀已經開始檢票入站的去其他地方的普通人——他們是在哪號檢票口上車的?以及對應的此時廣播里正在播放的通知正在檢票的是去哪兒的幾號車……
先旁觀了下,心里歸納出了規則后,齊路就立刻四周掃看的找去了大屏幕那兒,然后看著大屏幕的對照著找到了自己要去的候車廳的檢票口。
也是巧了。
由于齊路要的當日走的車票,不僅能直達她要去的地方,而且這個一日只一趟(她并不知)的車次的發車時間,剛好就在她剛好找到了她要去的檢票口的時候,開始了檢票。
齊路就直接興沖沖的一路小跑著跑到了已經開始排隊等待檢票的兩列隊伍的后面。
然后等她才加入隊伍沒一會兒,就很快輪到了排在隊伍比較靠前的她。
然后,齊路就刻意跟著排她前面的那個人,一直跟著的直到走到了她要上的列車面前。
然后才開始自己去找自己要上的車廂。
等齊路終于找到自己的座位坐好后,沒一會兒的,列車就開動了。
這感覺,對齊路來說,倒是新鮮。
她的記憶里,只有十五年前坐過的那一次火車。
那次,那火車是綠皮的,發車慢,噪音大,好像車內的氣味也不好,還動不動停下,還每次都停很久……
可這次坐的火車,跟那綠皮比,不僅發車快,起始速度也很快,之后加速到恒速時就更快了。
不過,比起速度來,齊路更喜歡這車的車內沒異味、中途停的站點少,且,每次停的時間也短,好像沒幾分鐘的就又開了。
“跟公車一樣。”
一想到這兒,發現自己竟然拿這火車跟公車比,齊路不覺笑了。
不過,她也理解自己為何會這么自然的產生這樣的聯想。
只是,她還沒怎么細想自己這樣的“理解”呢,就很快被自己無意中覺察到的一個讓她覺著有些蹊蹺的“點”給攔了下來:
即便齊路的魔力使得她在“那邊”都經歷了不知多少輩子了,但就因為她在意的“點”的關系,——之前,她的注意力從來就只放在了跟她當時的“當下”關系緊要的信息上了,根本就沒注意過“那邊”早不知多少次的出現過——在“這個時間”會早已遍布全國的她如今坐著的這樣的列車。
而今,直到齊路真的注意到了,她腦里的那些“那邊”的相關記憶才都紛紛涌出,以證明:它們一直就在。
這下子,齊路才后知后覺的知道了一堆她本該早在決定行動時就得瞬間全部掌握了的那些信息。
但隨后,齊路自己又敏銳的覺察到了這次“那邊”信息的滯后到來——這點反常。
這樣的反常感,好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