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雖不在乎這繁瑣之事,但是該給的臉,還是在乎的。
香兒輕聲道:“公子,二蛋是佃農(nóng),兩畝良田一年的租是十二斗,奴婢細算了一番,他家一年可收六擔(dān),均田稅是八斗,合算下來,一年也差不多有兩擔(dān)的收成。”
心里泛起嘀咕聲。
六擔(dān)是多少斤,這個難為他了。
作為一個經(jīng)歷半減負出來的老師,他不懂古代計量單位,更不明白收租的方式。
夕陽掛在山腰上,月牙懸于中天邊。
幕玉一屁股坐在田埂上,驚得眾人合不攏嘴。
香兒正要說話,卻被幕玉揮手打斷。
幕玉折斷一根野草,含在嘴里,看著眼前的麥浪,方才明白自己的幸運。
穿越便不愁吃喝,沒有銀錢的煩惱,要說有也不多,可是看著這些佃農(nóng),他才明白這一切的不容易。
看著褲腿上滿是黃泥,臉上掩蓋不了的倦色,卻又強顏歡笑的二蛋,他突然又理解了呆管家。
誰讓他也是一個農(nóng)家漢出身!
自己不也是這樣過來的?三壓之下,不得不獨活,每月固定工資,只夠吃喝加財務(wù)開支,朝七晚八,還要忍受啰哩啰嗦的組長,一天總有開不完的會,做不完的調(diào)研,考不完的試……
自己能在幕家,也是自己幾世修來的福分,幼年便能入學(xué),還能習(xí)會這方世界的語言,雖說不懂術(shù)數(shù)之道,可也不是大字不識的泥腿子。
站在人群當(dāng)中,自己怎么也是個少爺,是有資產(chǎn)的人。
他拿下野草,向二蛋道:“二蛋,我幕家的租是不是貴了?”
二蛋受寵若驚,幕少爺那是何等尊貴之人,幕老爺又是方圓幾十里的賢主,自己能受幕少爺?shù)狞c惠,那可是占了天大的便宜。
二蛋作揖道:“少爺,不貴,十二斗麥的租子,能讓我一家七口活下去。”
周圍的佃農(nóng)面面相覷,覺得二蛋不該說真話實話,租子是不貴,可是也是有租子的,要是幕少爺嫌少了,自己一家怕是要活活餓死。
湊過頭看著二蛋的佃農(nóng),臉不紅心不跳的道:“二蛋,你家人丁少,當(dāng)然不愁吃喝,可是為難了我們這幫拖家?guī)Э谥恕!?/p>
還有人罵道:“蛋子,你就別給少爺添堵了,不然加你的租子。”
千年傳統(tǒng)鄰里鄰后,總有人想讓你和他一個樣,巴不得你過得不好!
幕玉一笑,看著湊過頭的佃農(nóng):“你家的租子是輕了還是重了?”
香兒敏銳道:“公子,雞三他有自耕地,算不得我幕家的佃農(nóng)。”
雞三面不改色,指著二蛋:“少爺有所不知,我這一家子可是九口之家,單是人頭稅、兩畝均田稅,一年賦稅低的也要三十四斗,原本單是賦稅便不堪重負,還要加上少爺家的租子,一年下來,兩畝地也只有四擔(dān)余糧,要是遇上饑荒年,只得易子而食,絕了孩子的命,不讓他遭這個罪。”
人頭稅是一個朝廷的根本。
自古以來,人頭稅都是主要的收入,所以每朝每代,戶部都是一個要職,對于各地官府的隱報欺報,朝廷都是嚴厲打擊,輕則丟官賦閑,重則鋃鐺入獄,終生不得再仕。
人頭稅簡而言之,便是按頭收稅,固定一個人頭多少稅,而一個朝廷到了后期,內(nèi)部腐敗,外部強敵環(huán)伺,人頭稅更是加倍征收,更有甚者連牌匾上的祖宗,襁褓中的幼子也不放過。
遇到三害或者旱澇,沒有土地的農(nóng)民,便要背井離鄉(xiāng),逃難躲稅,要是皇帝英明,官府賑災(zāi)有力,佃農(nóng)們還能少一點易子而食的悲慘命運。
幕老爺子,性情溫和,待他們這些佃農(nóng)不薄,張家一畝良田十二斗租子,幕老爺子只要六斗,這是天大的恩惠,吃水還不忘挖井人,怎能如此忘恩負義?
租了幕家的地,便是幕家的人,豈有端著碗吃飯,碗都不放就罵娘?
周圍的佃農(nóng)一片嘩然,二蛋更是面紅耳赤,怒發(fā)沖冠。
香兒輕聲道:“鳴省可吃得飽?”
雞三面色一滯,作揖道:“不勞少爺操心。”
呆管家幽幽道:“少爺,雞三的弟弟是鳴省,是一個呆頭呆腦之人,自小便被送到張家,當(dāng)了一輩子的長工。”
關(guān)于一斗是多少斤,根據(jù)兩人的搭話,他有了一個大概的數(shù),一個人要想活下去,一年怎么也要九十斤糧食,合著他們佃農(nóng)的身份,夾著糟糠、樹皮、野菜,也要六十斤的糧食。
二蛋說的是兩擔(dān),而雞三的是四擔(dān),加權(quán)平均一算,每人一年大概需要一百五十斤的糧食。
同樣的兩畝地,產(chǎn)出了不一樣的糧食,要么二蛋太懶,要么是雞三雞賊,欺上瞞下,謊報田地。
顯然,是雞三很雞賊,以為自己不懂,便說了謊話。
而二蛋好面子,好死面子,做人做事直來直去,一點也不圓滑,他家的糧食根本就不夠吃。
幕玉暗自嘀咕一句:“耿直的人,總是吃虧,圓滑奸詐的人總能尋得機會……”
幕玉從田埂上站起,咽了一口唾沫:“呆管家,一畝良田可賣多少銀子?”
四周的佃農(nóng)都安靜下來,豎起耳朵,生怕錯過了這千載難逢的大好機會。
呆管家碎碎念道:“現(xiàn)在一畝良田可賣十兩銀子。”
一畝良田十兩銀子,這是值錢的價,遇到戰(zhàn)亂年份,土地多被賤賣,幾百文甚至幾十文,便能買到一畝地。
而幕玉的太……太爺爺,便是活得長,見慣了世面,鄉(xiāng)里鄉(xiāng)親都在逃難,他不逃了,逃不動了,便賭上全家的財產(chǎn),購置了幾十畝田地,從此幕家便走上了有地的路,每一代家主都要買地,幾百年來,沒有一畝地被賣出,幕家也被嘎啦莊其它兩家戲稱為幕地雞。
幕家的家風(fēng)便是節(jié)儉、良善。
幕玉看著雞三一笑:“你想買嗎?”
雞三低聲道:“少爺,雞三買不起。”
幕玉面色平淡:“呆管家,嘎啦莊有幾個大戶?”
呆管家臉上露出笑意:“三戶,分別是張家與李家,不過他們兩家都是小戶,比不過我幕家!”
不知這世界可有錢莊或典當(dāng)行。
幕玉順著思路,用加強的發(fā)問語氣:“海子縣可有錢莊?”
香兒疑惑滿滿,眉毛皺成一團:“少爺,錢莊是什么?”
旁邊的呆管家附和道:“少爺,沒有錢莊,倒是有典當(dāng)行,典當(dāng)行是我幕家與趙知縣的。”
沒有錢莊,這個世界還是落后太多了,錢莊這種無本之利,竟然都沒有,這可是自己的好機會,把握好了,全天下的錢,都要入自己的腰包。
最多的地,最多的錢,都在他的手中,只要說服虛龜,他便能吃下張李兩家,讓他們血本無歸。
拿下嘎啦莊的地,便可以進行下一步,做那無本之利,保管錢地兩收,一箭雙雕。
幕玉笑意滿面:“香兒,回府。”
眾人面面相覷,也不知幕少爺為何不看地里的莊稼,難道真的要賣地?
顛簸的馬車中,幕玉看著香兒:“香兒,我看你天資聰穎,你在學(xué)堂求過學(xué)?”
香兒輕輕一笑:“少爺,你小時是請的私塾,我是先生的陪侍,便也識了幾個大字。”
旁邊的呆管家附和道:“府里的帳,基本是香兒與老爺做的。”
服侍虛龜,看來老爹他也不是沒有眼光,香兒的確天資聰穎,是個可塑之才。
她精通術(shù)數(shù),可以管賬算賬,真是難得的賢內(nèi)助!
幕玉看著呆管家道:“呆管家,你來給我細說嘎啦莊三家的情況。”
呆管家斷斷續(xù)續(xù),無厘頭的訴說,旁邊的香兒,不停的插話,獨留秋兒一人駕車。
這嘎啦莊方圓幾十里,一共有三家大戶,大戶也就是鄉(xiāng)紳,分別是幕家、張家、李家,三家中,幕家的勢力最大,占有嘎啦莊一半多的地,因此歷代幕家家主也被稱為幕半天。
而張李兩家,一共占了不到四成的地,其余部分是散戶的自耕地。
可以說,半個嘎啦莊,都靠著幕家吃飯,而幕家良善的家風(fēng),便是不能絕了無地鄉(xiāng)親的路,不然狗急跳墻,揭竿起義,死得也是他們這些高不成低不就的鄉(xiāng)紳。
張李兩家并無多少閑錢,他們的熱錢,都來自當(dāng)年的租子,這也是他們地租貴的原因之一。
嘎啦莊被三分,弱勢的兩方自然合流報團取暖,他們兩家基本是一張桌吃飯,一個坑完事,可以視為一個家族。
一路的顛簸,呆管家也只說清了一部分,四人便回到了幕府。
幕玉急匆匆的去尋幕虛,連香兒也沒有理會。
正廳中,父子兩正在密談。
兩人長談到月牙落在山尖,方才回屋歇息。
幕玉回房,便借屋里的燭光,細細的看著銅鏡中的自己。
他拿起銅盆里的絲巾,擦拭了一番臉頰,鏡子里的他,是一個微胖陌生的臉,眉毛似月牙,臉色枯槁,就像剛剛死過一樣,顯得弱不禁風(fēng)。
他放下絲巾,一屁股坐在了床上。
“我是怎么死的!”他翹起左邊嘴唇,頂在鼻子下。
接著,他長出一口氣,穿越也好,免得受窩囊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