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蒙蒙亮,山間混著茶香的晨氣,濕潤潤的吸進人的胸腔,引領著血液一起鮮活的流淌。
處于茶山之上,內心平靜的只剩下呼與吸。洛小雨隨著父母一起來到了茶山,加入今天的采茶隊伍,拋開了所有的陳新雜念,什么馬婭、倪文,通統與己無憂。嗅著最純粹的茶香,專注的采擷著茶尖,所有心神都放在了這一件“神圣”的事情上。
多做少說,向來是農民的常態,茶農也一樣,他們并不像影視作品里那樣富有詩情畫意,唱著有趣的采茶歌,穿著名族特色的采茶服。他們各自相距甚遠,偶爾相聚,一人負責一個區域,辛勤的勞作。
所以,洛小雨的父母減弱了說話功能是情理之中的事情,長久習慣一種默默無聞做事的狀態以后,真的很難呈現出能言善辯的樣子來。洛小雨也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了很長一段時間了,所幸父母將她送出去上了個大學,好歹上了幾年像樣的學,即便沒有功成名就,但三觀還算正,思想也沒有離經叛道,言語功能沒有全然失去。
唯一可悲的,洛小雨,沒有什么大的追求,導致她安于現狀,不思進取。倪文的出現可謂是她人生里面最大的波瀾,因為這個人的出現讓她覺得自己真的非常不堪,她自卑,退縮,自知與那樣的人格格不入。
所以,現在她的內心在別人看不見的地方,狠狠的疼痛著。
這種感覺,肺腑俱焚!
這些郁結的痛苦如同頑強生長的藤蔓順著枝干蔓延,趁其不備爬滿她的全身,覆蓋得她透不過氣來。
她本不在意倪文是否喜歡自己的,因為人的感情不可能勉強,可是,因為自己平庸毫無可取之處而被排除在外,那就是兩碼事!
經歷冀楊之時,那樣一個好吃懶做,沒有半點自律性的啃老族都可以公然鄙視自己,看輕自己,那真的令人無法接受!
長相平庸,這是天意,無可厚非,但懦弱,任人擺布毫無主見,胸無所愿,那就真的不關乎天命,完全是她自己咎由自取!
連一份人人艷羨的感情都不敢接受,她真的,令人笑掉大牙。怪不得馬婭會取笑她,看不起討厭她,由此看來,換成自己不見得就會欣賞自己。
兢兢業業,竟采了一整天的茶葉,她先父母一步下山,去做飯。
村里的孩子,似乎天生就能自食其力,會做一切的家務,勤勞而實在。可是她們仍然天生帶著自卑感,走到大城市里去以后,對于一切未知的先進的,陌生而略帶隱秘的向往。
洛小雨的手機里只有一款游戲,是實在無聊時看了一小段視頻下的,貪吃蛇,這個游戲存在她換過的三個手機了。至于城里孩子那些紛繁炫彩的各種各類的游戲,她連想都沒有想過。說她落后一個世紀毫不為過,因為現在她依舊不網購,只在美團里叫過外賣。
這樣一個質樸到有些傻實的孩子,遇到一個城里人眼中都神采奕奕光芒萬丈的倪文,怎能不躊躇退卻?
即便表面一派波瀾不驚的鎮定,可心底早已翻江倒海!
她真的第一次有這種無力的痛苦之感,這種對自己感到深深的痛惜、苦悶。這種自卑讓她清醒的認識到,自己或許已經在不知不覺中,喜歡上了那個謎一樣瞬息萬變的美麗男子!
她想聽見他悅耳好聽的聲音,看見他溫文漂亮又略帶邪氣的笑容,更想的是,與他比肩共立!
她想,跟他站在一起時,沒有那種怨怨不平的自卑感,她羨慕吳語涵,她的笑容是那樣自信,她人是那樣漂亮,氣度是那樣高雅,能以喜歡的人自信的站在一起,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
邊思緒如泉涌,邊手不停歇的洗菜,淘米,做飯。然后,電話響了,她原以為是倪文,高興的掏出手機,卻是劉世嘉。雖然是有一點失落,但知道劉世嘉對自己的關心皆出于真心真意,她仍然很高興的跟世嘉說了說自己回來的情形,惹得世嘉非常向往茶山的生活,洛小雨承諾下次回來帶著她。
沒有倪文的生活,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平靜得就像一灘死水!短短三幾日,卻恍如隔世。洛小雨自知自己的那份喜歡已經到了很嚴重的程度,因為回來的這些天,她沒有一刻不再想那個人。
可是她并沒有主動給倪文打一個電話,或者發一條微信,任由手機安靜的躺在褲袋里,時不時拿出來看看,除了劉世嘉偶有的關切詢問,什么也沒有!
再一次確定,倪文真的,并不喜歡自己,也不可能喜歡自己,自己與他是天壤之別,分屬于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這一刻她突然很懊悔,為什么要拒絕倪文交往的建議,為什么不真如他所說認真的交往一個月試試?現在想來,即便知道對方并非真心,在一起試試她也會感到很滿足。
可是,為時已晚,她已經明確的拒絕了對方,甚至對方打電話過來詢問,她也一副不想對方糾纏的冷漠樣子回絕。倪文是多么自信的一個人,大概沒有人這樣冷漠的對待過他,這樣以后,他真的極有可能,再也不會跟自己有任何的聯系,想到這里,眼淚已經悄然無聲的滑出了洛小雨的眼眶。
雖然回來幾日都是在漫漫長夜之中失眠,可是像今晚這樣難過的卻是第一次。
當一個人確定錯過了一個自己已經深深喜歡上的人以后,那種痛苦無異于錐心刺骨!
從生下來到現在,洛小雨第一次有這樣鉆心痛楚的感覺,她品嘗著自己流進嘴里的苦澀眼淚,整個人都沉寂在幽暗無光的長夜里,痛哭失聲。
跟爸媽說了要返回昆明的事情以后,隔天他們沒有去茶山,去集市上買了幾個像樣的菜,洛小雨夜里失眠,起的稍晚了一些,醒來的時候,聞見一股股非常吸引脾胃的香氣。隨后看見廚房里忙碌的父母,眼眶再一次燒紅,可是她沒有哭,幫著一起做好了午飯,吃過午飯,父親把她送到了車站,臨走,父親塞給她幾千塊錢。洛小雨推脫了幾次,父親依舊還是完成了自己的意志。
巴車開動以后,洛小雨跟父親告別,父親的身影一消失洛小雨的眼淚便如泄閘的洪水一般,奔涌下來。
離家的孩子為什么大多不愿回家?因為害怕告別,尤其是村里的孩子,她們吃過最多的苦,看過最凄涼的人情,對親人之間那份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掛懷永遠也無法釋懷。看似冷漠的感情,實則,是太深沉,深到痛苦的地步。農村供養一個孩子的辛苦,不是除此以外的人可以體會的。
而這份深情厚誼,多的是無以為報的離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