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爺前腳剛出宮,后腳各宮都知曉了此事。
德妃嚇得跌了手中的湯碗:“你說什么?皇上去了老四府上?”
“正是,四爺送了些四福晉準備的吃食。奴婢已經問過了,說是皇上很喜歡那小吃食。吃著覺得不錯,就想著出宮去吃一次四福晉準備的。”齊嬤嬤一邊收拾一邊說道。
德妃陷入沉思。
皇上很少突然的出宮。
還是去自己兒子的府上,這種時候很少。
大部分都是吩咐人進宮。
德妃閉上眼,心中思索著清歡這個人在皇上心中的地位。
能被皇上記住,這起碼說明了清歡在皇上面前得臉。
“瓜爾佳氏的事情,以后永和宮便不要再插手了。”
齊嬤嬤心中高興。
她一直都覺得娘娘不應該插手此事。
如今放了手,是再好不過的了。
但比起永和宮的安靜,其余宮中就炸開了鍋。
惠妃盯著眼前這盤散發著奇怪味道的臭豆腐,嫌惡的捂著鼻別開臉:“皇上就是被這東西吸引出宮的?這東西看著面相不怎么樣,聞著氣味怪難聞的,吃起來肯定也不好吃。”
皇上這是被什么東西迷了心了,就這么個上不得臺面的東西,竟然還當成了寶。
“的確是這么一回事。奴婢已經找人確認過了,這就是四貝勒爺帶進宮的東西。帶進宮兩盒子,一盒子是在府上做好帶進來的。而這一盒子,是鹵好了跟做法一起送到御膳房的。”
惠妃臉色突變:“你說這東西就一盒子?那本宮拿了這些......”
“娘娘放心,這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皇上不會知曉的。”
惠妃稍稍放下心。
但她不知道的是,康熙爺這一出宮,順嘴問了一句那送進宮的有多少。
清歡本來想著午膳簡單了點,晚膳就做的豐盛點。
京城的冬天冷,哪怕是過了年,這天氣依舊是冷。
不過今日天氣好,大太陽的過了一整天。
清歡在小廚房里來回踱步,思考著晚上吃什么。
“主子,主子。”白術跑的上氣不接下氣:“方才蘇培盛讓人來傳了話,說是晚上皇上要和主子爺一起過來,讓您準備晚膳。”
清歡頓住腳,驀地回頭:“你說皇上要來?”
“正是,蘇培盛派來的人就是這么說的,還說皇上和主子爺已經在路上了。”
聞言,清歡再不敢耽擱,立刻先點了幾道菜:“涼菜準備紫薯山藥、涼拌杏鮑菇、涼拌海蜇,熱菜準備三鮮鴨子、什錦雞絲、東坡肉、醬肘子、小蔥炒荸薺、口蘑小芹菜、冬筍炒香菇,湯就上羊肉鍋子。”
一口氣報完了所有的菜色。
王奇立刻帶著人準備。
清歡想了想,還是親手做了酸辣湯和梅菜肉餡的小酥餅,另外還蒸了紅糖發糕,做了臭豆腐和油墩兒。
看著滿滿當當準備的東西,總算是松了口氣。
“這臭豆腐和油墩兒先晾晾油,免得浸在油里導致底部過軟,一定要保證酥脆的口感。”
“主子,皇上進府了,到前院了,您快出來換身衣服接駕。”
清歡看了看自己的穿著,的確是不太妥當,便進了房間去換衣服。
換完衣服,帶著白術去了前院,留下石竹看著小廚房。
“兒媳給皇阿瑪請安,皇阿瑪萬福金安。”
康熙爺擺擺手:“不必多禮。老四說,送進宮的那些小東西,都是你的主意?”
清歡起身站在四爺身后:“是爺擔心皇阿瑪的身子,說皇阿瑪這段時日不思飲食。兒媳便想著弄點小吃食,希望皇阿瑪能喜歡。”
“很好很好,你做的小吃食正好合了朕的口味。晚膳,可準備好了?”
清歡笑道:“您放心,兒媳都已經命人準備好了。另外還做了一些梅菜肉餡的小酥餅,蒸了一些紅糖發糕,還有炸了油墩兒。這些皇阿瑪可能沒怎么吃過,兒媳想著,可以吃個新鮮。”
康熙爺意味深長的笑了笑:“那朕就嘗一嘗這個新鮮。”
一道一道的菜送進了前院,清歡是不能和康熙爺、四爺一起用餐的。
便將這些東西一一弄好,準備告退。
不料康熙爺發了話:“老四媳婦,你就坐下一起吃吧。朕這是微服私訪,沒那么多的規矩,坐下一起吃。”
清歡去看四爺。
四爺點了點頭:“皇阿瑪的意思,你便坐下一起吃吧。再說了,這些東西是你搗鼓出來的,你得給我們講講。”
清歡也不扭捏,直接在四爺下首坐下。
“油墩兒的味道,朕是許久沒吃了。前一個包的是蘿卜絲肉餡的,這個是南瓜絲肉餡的,還有其他的嗎?”
“暫時只做了這兩種,皇阿瑪若是想吃其他餡兒的,可以立刻讓小廚房準備。”
康熙爺失笑:“這倒不用了,你還是讓人將這兩種餡料多準備一些,朕帶回去當夜宵吃。”
吃到一半,康熙爺突然道:“老四媳婦,你是怎么知道朕會喜歡這些小東西的?”
清歡眨了眨眼,放下喝湯的勺子:“皇阿瑪既然喜歡之前的糕點樣子,那自然就會喜歡這些小東西的。
這些東西兒媳也是偶然得知,便忘不了這個味了。以前在家的時候還常常能吃到,到了府上便是自己個兒搗鼓的多。”
康熙爺唇角的笑意加深:“是個聰明的。以后有什么新鮮的吃食,讓老四帶進宮給朕嘗嘗。”
四爺坐在一邊吃著飯,總覺得皇阿瑪和小福晉的對話有些奇怪。
每個字他都懂,但組合在一起,總覺得有更深層次的意思。
康熙爺沒在府上多待,吃完了飯就準備回宮。
“老四,朕有話要叮囑你媳婦,讓身邊伺候的人都離遠一點吧。”
四爺微愣,這才發現他們幾人都站在了四通八達的院子里。
四爺帶著人站遠了一些,但還是在院子里。
不會對康熙爺和清歡的名聲有什么影響。
“清歡,你很聰明。朕想知道,朕是從什么時候露出了馬腳的。”
清歡唇角微揚:“皇阿瑪或許覺得這一切都順其自然,但從您說出懷恪這兩個字的時候,兒媳便知曉事情不對。
懷恪這兩個字,是大格格過世之后追封的。皇阿瑪卻在當時就說出封為懷恪格格,這便是最大的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