偌大的辦公室里,簡溪的顯得格外冷靜,“如果有必要,我認為我們醫院必須進行閉院封鎖,其他定點接收病人的醫院也是如此。”
劉青峰還沒來得及回答,宋楚揚同樣開口道,“現在春運已經開始,為了避免大面積感染辦法,我認為在車站、機場應該安裝紅外線溫度探測儀,一旦發現發熱人員,立刻進行隔離觀察。”
沈主任和其他醫生:“……”
劉青峰抿著嘴唇,他知道情況危急,“我會向上面反應,這段時間辛苦你和簡醫生,很快會有醫療團隊來我們醫院,幫助你們。”
“應該的,”宋楚揚并未在意,“我們院里已經確定會有醫療團隊到來……”
“嗯。”劉青峰點頭,他們的醫療條件有限,如果不是因為有簡溪,恐怕早已脫離掌控,“醫療團隊到來后會進行相關的培訓,然后才會參與救治工作,我們院里的醫生畢竟有限,而且感染病例不斷增加,你們工作的負荷太重。”
“主任?”宋楚揚失笑,“你這是在懷疑我們的能力?”
沈主任冷嗤一聲,“誰不知道你們是我們醫院最優秀的一群人,可你們畢竟只有兩雙手,別以為我們不知道,這幾天累慘了吧。”
張博抓了抓頭,有些尷尬的開口,“我們還好,主要是簡醫生,已經連著上了十來天的夜班,最累的就是她。”
簡溪覺得自己有必要解釋一下目前的局勢,出聲道,“現在不是說休息的時候,我已經統計過數據,目前,新型肺炎已經蔓延到多個省市,其中以我省最為嚴重,樂城市首當其沖,近百分之七十的病例都是出自樂城。”
“簡醫生……”臨床醫學的江主任皺了皺眉,開口說,“我們院里病例的增長雖然每天都有,但……怎么會這般迅速,最近我們也在研究,新型肺炎潛伏期很長,一般是十四天,但不排除會更久,如果以正常情況來看,我們必須做好心理準備,可能……很快會出現病例的大幅度增長。”
這一點,簡溪早有了解,這也是她提出進行閉院隔離的原因。
不排除有些病例,一開始并未感染,而是在來醫院進行的交叉感染。
所以,為了減少交叉感染的風險,她認為有必要閉院,而且,如果情況允許,封城可能更為重要。
只是,臨近年關,封城并不現實。
不說對經濟的影響,封城會造成恐慌和不理解。
而下這樣的決定恐怕更為艱難,上面會提,但會不會實行很難說。
這次的會議進行的并不順利,至少簡溪一出聲,在辦公室的人表情都不算輕松。
哪怕是劉青峰和沈主任這些經歷過大風大浪的人,聞言,忍不住皺眉,可又不得不認可她的話。
……
這一年的春節,來得有些遲,甚至讓人都快忘了即將到來的新年。
沒有人知道,也從未想過,這一年的新年會變得不一般。
不像新年的新年,也許因為是鼠年,所以注定不太平。
樂城這座城市,沒有戰爭,卻依舊燃起了硝煙。
陰雨綿綿的天氣,自然澆不息空氣中彌漫的恐懼,所有人都變得緊張而小心翼翼。
因為,新型肺炎的到來。
將這一年的春節變得特殊,甚至有些張皇失措。
有人抱怨,回不了家,不能與家人團聚,真的太窩火。
有人咒罵,醫院不能看病,開醫院做什么?
有人無奈,車站、機場要進行溫度測量,耽誤了不少時間。
……
似乎,新年還未到,總覺得一塌糊涂,讓人生氣無奈。
這樣的新年,注定過得不安分。
有人不敢出門,有人不敢回家,有人忙著購買年貨,有人忙著逃離。
有人無法理解,有人憂心忡忡。
然而,總有些人,逆光而來,在看不到的地方,守護著生的希望。
在抱怨無法回家,抱怨因為體溫過高要進行隔離,抱怨一切的不便利的時候,卻不知道,還有一些人不聲不響的加入抗擊病毒的戰役中。
他們同樣有親人,他們同樣是普通的生命,同樣也想和家人團聚。
可,卻不得辭別家人朋友,不遠萬里,只為肩上職責。
這一天,一場大雨過后,人民醫院迎來了第一批醫療團隊,來自全國各地186名醫護人員。
最大的92歲,最小的不過16歲。
簡溪見到了幾個自己曾經敬重的專家,一位92歲高齡的血液學主任。
在這一次新型肺炎席卷全國,她不顧家人的反對,遠離自己所在的醫院,奔赴樂城這座戰場。
“老師,您……”簡溪扶著她坐下,給她倒了杯水,“我會守護這里。”
“我知道你的能力,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梅主任說,“我來這里,不是為了增加你們的負擔,我只是想再一次站在這里,哪怕是死,我也不想自己后悔。”
她清楚簡溪的能力,可一個人的能力畢竟有限。
在這樣的緊急關頭,任何一個醫生都該挺身而出,自身安危和家國大事比起來,自然算不得什么。
她也會有擔心,家里的孩子,還有老伴,誰都離不開她,可還有更多人需要她。
醫者仁心。
作為一名醫生,同樣也是戰士,死得其所。
“老師,你先休息會兒,等會有人先帶你們去休息。”簡溪搖搖頭,她知道攔不住她,所以在得知她會過來時,親自過來迎接。
“你去忙吧,是我自己愿意過來,我能承擔一切。”
作為醫生,哪里有需要,就往哪里去。
付莉莉跟著她過來,拍了拍她的肩膀,“不用擔心,我會安排好這些。”
她代替科里的主任進行接待,同時安排好這些客人。
簡溪并未多說,轉身時看到另一位專家,我國傳染病學專家藍凌院士。
當年的SARS,曾是Z省衛生廳廳長,雷霆手段,一夜之間隔離數千人,創造了SARS零嚴重后遺癥,無醫務人員感染,無二代病人的奇跡。
同時,花了十幾年的時間研究SARS,曾經在邊陲小鎮和簡溪有過一面之緣。
如今七十多歲,依舊沖在防疫最前線。
藍凌院士正在和田院長說話,沒有看到她,正巧院里有事,簡溪和付莉莉說了幾句,趕回了醫院。
沒有人會理解,作為奮斗在一線的醫生,他們不是什么蓋世英雄,不是什么百變超人,不過是最普通的人類。
因為選擇從事的行業不同,他們注定是不尋常的一群人。
他們也是為人子女,為人父母,為人丈夫妻子。
可,一旦國家和人民需要,就要義無反顧投身戰場。
呼吸科的方主任、杜主任,還有一大群的醫生護士,每天接觸發熱病人,奮斗在一線,不知道不確認是否會感染。
可因為需要,他們沒有其他退路,只能挺身而出。
那些護士們經常說,方主任和杜主任的孩子都還在上學,正是需要陪伴的時候,可他們沒有時間回家,只能留在醫院,想念的時候,拿起電話說上幾句,一有病人又立刻投身工作中。
還有臨床醫學的那些醫生護士,因為隨時可能出現問題,他們必須時刻守護在隔離病房,一有情況,就會手忙腳亂。
雷靜的孩子才五歲,上幼兒園,每天喊著找媽媽,可她已經值班十天,沒有回家。
難得早上匆匆忙忙回家,卻不敢抱自己的女兒,只能遠遠看一眼,然后又回到醫院,回到自己的崗位上。
沒有人告訴他們要如何做,可他們知道,有些責任無法逃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