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囊醫院來自于軍-隊中方艙醫院的概念。
“方艙醫院”是野戰機動醫療系統的一種,在各種應急救治中也有廣泛使用。
“方艙醫院”一般由醫療功能單元、病房單元、技術保障單元等部分構成,是一種模塊化衛生裝備,具有緊急救治、外科處置、臨床檢驗等多方面功能。
膠囊醫院原則上收治已經確診,且未在定點醫院隔離治療的輕癥患者。
按照簡溪的說法,輕癥患者治愈的可能性極大,只需要通過藥物治療,加之隔離休息,病情就會得到控制。
但如果全都集中在醫院,可能會導致再次感染,導致病情嚴重。
并且,就目前情況來說,定點醫院的床位相當緊張,拿她們醫院來說,已經不存在多余的床位,一些確診病例只能安置在門診,得不到有效的救治。
所以,她才提出這樣的概念。
等了一會兒,專家組中有人提問,“如何確保膠囊醫院能夠實現設想呢?”
簡溪:“在建立膠囊醫院以后,會確定收入患者標準?!?/p>
這引起了高明宣的興趣,“說來聽聽?!?/p>
簡溪點了點頭,道,“具體標準如下:1、新型肺炎感染確診病例;2、臨床檢測分為輕型或者普通型患者;3、有生活自理能力,年齡在18-65周歲之間;4、無呼吸系統、心腦血管系統等基礎性疾病以及精神疾??;5、流感病毒檢測陰性。”
“簡醫生這個想法很好嘛,還可以建一所專門用來隔離疑似病例。”專家組中一位來自衛健委的黃主任開口。
有人出聲,其他人也紛紛贊賞。
同時,也有提出問題,“在這樣的醫院,病人要怎么治療?”
“還有,醫護人員要怎么安排?”
再有,就是出院治療等等。
好的方法他們會采用,但在此之前,必須確定這個方案合理,不存在任何大的問題。
宋楚揚一直在后面聽著,偶爾低著頭,思考她的方案,他低著頭,讓人看不清他的神情。
簡溪指了指那些資料,一一解答所有的問題。
首先,是患者在膠囊醫院接受的治療。
因為是輕癥患者,所以,治療過程中以口服藥物治療為主。
當然,會配備相應的設備,比如生化檢測、放射檢測、病原學檢測等醫學檢查檢測設備,方便隨時對患者情況進行相關檢測。
其次,是醫護人員的配備。
考慮到輕癥患者的情況,她考慮的是每10個病房為一個醫療單位,每個單位配備4名醫生12名醫護人員。
其次,治療區、搶救區參照正規醫院急診留觀的標準,配備必要的醫療設施和藥品。
最后,入住流程和出院標準。
統一由政-府組織轉入醫院,經過篩查符合收治標準的才允許入住。
根據治療過程中的病情演進情況,出現并且加重達重型、危重癥標準時,將送入定點醫院接受救治,治愈的可就地檢測,符合出院標準即可出院。
出院標準:病原型顯示陰轉,不排毒就可以出院。
沈主任提出,“這是否會造成交叉感染?”
因為脫離醫院,可以說消毒和防病毒傳播上肯定和醫院相差很遠。
所以,首先會出現的就是交叉感染的問題。
“其實,這樣做交叉感染的風險會大大降低。”
簡溪指出,因為都是確診患者,病原相同,又都是輕癥患者,交叉感染這個問題不算是突出問題。
就好比,他們一直強調的密切接觸者。
密切接觸者是指與患者共同生活,同室工作學習,同室居住的人員,在診治病例時未采取有效防護措施的醫護人員、照料人緣、未采取有效防護措施的實驗室檢測人員,同病房的其他患者或陪護人員,與患者乘坐同一交通工具并有近距離接觸人員,由疾病控制專業人員判定的其他接觸情形。
因為膠囊醫院提出的同時確診病例,所以不會存在交叉感染的可能。
但,不排除醫護人員在診治過程中的感染。
畢竟,任何防護都無法確定百分百的有效。
尤其,不少醫護人員在工作中出現感染情況。
只能說這種情況,治愈率會大幅度提高,也能避免不必要的意外。
廖旭辰看了她一眼,“簡醫生的想法可以考慮考慮?!?/p>
其他的專家也都是這樣的看法,隨著感染人數不斷增加,他們不得不考慮如何更好的處理這一次的疫情。
這段時間,他們一直去各個醫院查看情況,就是想要了解真實情況,再看看是否有可行性的方法。
目前,新型肺炎已經不是一座城市,一個省份的事,已經上升到全國,乃至全世界的話題。
為此,他們必須盡快遏制。
雖然,當年SARS的大功臣認為疫情還會擴大化,但無論情況如何,他們現在要做的都是盡可能的減少感染病例,提高治愈病例。
高明宣拿著那些資料,“簡醫生已經做出詳細的計劃,我認為可以嘗試?!?/p>
“不需要探討?”
“沒必要?!备呙餍麚u頭,這段時間,他們院里病床已經爆滿,即便如此,新增病例每日都在大幅度增加,嚴重的患者得不到有效治療,輕癥患者又在住院過程中交叉感染,以至于重癥患者越來越多。
很明顯,這樣的情況必須盡快改變。
“如何開展這項工作呢?”黃主任覺得這個想法很好,想要進一步了解。
“可以先進行實驗,”簡溪說,“從大型會場或者體育場館選擇實驗地點?!?/p>
廖旭辰又順著話問,“從哪一個區開始?”
“我們醫院附近就有一個體育場,可以從這里開始?!?/p>
離醫院很近,這很好。只隔著一條馬路,十分方便。
劉青峰瞥了她一眼,聲音很淡,“簡醫生向來說話都有分寸,我們醫院的情況確實很糟糕,其他醫院也好不到哪里去,如果擔心,可以先從我們這里的體育館開始?!?/p>
手上那詳細得不能再詳細的資料,所有人看過之后,自然是震驚。
至于,是否可行,他們心里也有數。
所以,當天就開始著手準備。
新年第六天,樂城人民體育館。
燈火通明的體育館,格外的忙碌,清理完場館里的座椅后,緊接著是全范圍的打擾和消毒,隨后,無數志愿者搭把手,安裝床位,整理床鋪。
一夜之間,就形成可容納500人的膠囊醫院。
凌晨2點,沒有人抱怨,沒有人休息,一輛一輛貨車停在門口,志愿者們開始卸貨、搬運和安裝。
所有的設施都由社會進行捐贈,然后緊急運送到這里。
這些志愿者來自各行各業,不同年齡層次。
有一位年紀很大的志愿者,就住在體育館對面,他說因為聽到外面大動靜,只想透過窗戶看看情況,就看到好多貨車停在體育館門口,家里人說要建什么醫院,想著自己應該出份力,所以就過來幫忙。
沒想到,這一下樓,就是一晚上。
好在順利完成任務,所有工作完成,只需要等待感染新型肺炎的輕癥患者到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