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第一個沖突出現了。
周美麗讓顧君打電話給顧君的爸爸,問他什么時候回來吃飯,得到的回答是不回來吃飯了。
這樣的答復讓周美麗瞬間發狂,她開始變得歇斯底里,一邊讓顧君繼續打電話,一邊質問著顧君到底站在哪邊。
甚至在顧君安慰她的時候,她一巴掌打在了顧君的臉上,隨后家暴沒有結束,她又拿著衣架朝顧君身上打。
顧君出走。
簡單的一小段戲就把這一家的矛盾勾畫得淋漓盡致,而且剛才周美麗打顧君的時候,劉望感覺好像是在真打。
打得很結實,反應也很真實,演員都很敬業。
隨著顧君奪門而出,左邊的燈光漸弱,右邊的燈光漸漸亮起。
這次布景是一個小而溫馨的居家場景,一家三口坐在沙發上看電視。
這是陳曉光一家,隨著陳曉光二姐的電話響起,他家的基本情況也逐漸清晰。
陳曉光是家里面唯一的男孩,上面兩個姐姐已經出去打工。
言語中,能聽到陳曉光的母親更偏愛自己的兒子,希望女兒們能夠貼補她們弟弟上學。
而且陳曉光的母親對顧君一家意見很大,不讓陳曉光跟顧君走得近。
相比于顧君家,陳曉光家要更加正常一點。
隨后同樣的手法,又出現了溫寧和楊宇兩家。
溫寧家條件很好,甚至還讓她學習小提琴,母親希望她能跟城市里面的孩子一樣。
楊宇學習最好,但是家庭條件差,讓他產生一種讀書無用,無法為家庭分憂的自責感。
四個家庭逐一呈現完畢,臺上就黑場了。
能聽到臺上悉悉索索的搬道具的聲音,下一場應該還要一會兒。
看過第一場,劉望覺得自己已經把四十塊錢賺回來了。
先不說演員們的表現,光是這手燈光就值回票價了。
燈光對于話劇來說,其重要性毋庸置疑。
有人說,燈光之于話劇,正如血液之于生命。
但是要說燈光運用,只有很多知名的大劇社能做好,畢竟燈的價格不菲,而且用起來很有技術難度。
劉望不知道這場戲具體用了多少燈,不過看這效果至少也有十幾個燈才能支撐起來。
總共四個場景,用的燈光都不一樣,每個場景的燈光都體現著那個家庭的整體氛圍。
比如顧君家的燈,光源的設定是屋內的頂燈,越靠近餐桌的地方越亮,稍微遠一點只能看清人的眉目。
總體色調偏冷,跟溫寧家的柔和完全不同。
《細雨》的舞臺燈光分布圖是林中親自設計的,請來的燈光師水平有限,他不可能把這種重要的事情全權交給燈光師。
還有舞美,這些都是林中親自統籌,參與設計。
這樣有一個好處,那就是話劇的主題很容易實現統一。
燈光設計不是照明這么簡單,如果燈光設計師不能明白話劇的主題,無法了解導演的想法,那么打出來的燈光絕對是空洞蒼白的。
即便燈光師技術再好,燈光效果也會淪為一種低級的燈光游戲,跟作品本身無法融合。
不過劉望倒是沒想到這些東西都是導演林中做的,還以為這個劇團里面有一個厲害的燈光設計師。
一小段時間的等待之后,舞臺上的燈光再次亮起來。
一個略顯得蒼老的男人站在月亮下面,看著學校的招牌發愣。
“唉。”他嘆了口氣。
隨后就沒有他的臺詞,而是從背后傳來嘈雜的聲音。
這些亂七八糟的聲音,源自于王春生的回憶,中間有他母親的哀嘆,年輕時的自己找工作的哀求,鄉親們的吵鬧聲,學校老師的勸慰聲,學生們活潑的打招呼聲。
隨后他接到一個電話,是一位朱記者打來的,說要到學校采訪。
……
到這里,劉望大概看到一點頭緒了。
這個男人是學校的校長,而剛才出現的那四個學生是他學校里面僅剩的四個學生,他們即將面臨中考。
但是學校實在是做不下去了,兩難之間,校長決定尋求社會幫助,籌集捐款,所以才有記者來采訪的事情。
這原本是好事情,因為這幾個學生也確實需要幫助,但是王春生為了能夠提高捐款通過的可能性,提供的資料有些虛假,比如資料里面說學生都刻苦學習,但是這四個學生并非成績都好。
而且他還隱瞞了學校的真實情況,事實上,學校除了只剩下四個學生之外,其實也已經沒有老師了。
前來采訪的記者朱菲,漸漸發現了事情的真相。
農民工子弟刻苦學習的新聞已經不能讓她滿足,她想要把這起事情定性為校長王春生的詐騙。
中間兩條支線分別是顧君離家出走,其母親周美麗來尋找。
工人王真到學校來找溫寧,想要問溫寧的父親溫慶春討薪。
前面一條支線,直接讓朱菲通過周美麗的抱怨的知道了學校的真相。
而后面一條支線,則直接打斷了朱菲探尋真相的進程,而且把故事推向高潮。
原先糾纏在一起的線,終于在高潮的時候被拆開了,每個人都說出了自己內心的想法。
矛盾之后,是和解。
面對眾人的真情流露,朱菲也很受觸動,她忽然想起當年剛開始做新聞工作的初衷,不就是為了做一個對社會有利,能幫助老百姓的記者么?
最終朱菲沒有新聞報道出去,而是選擇幫助這個風雨飄搖的民工學校。
這一場戲最讓劉望震撼,因為涉及的人物很多,情緒碰撞非常激烈。
但是演員們做的都很好,節奏的推進,舞臺的調度,燈光的運用都讓人感覺非常舒服,用一種合理的速度把劇情推向高潮,也同時調動起了觀眾們的情緒。
劉望甚至聽到旁邊有一個小姑娘在抽泣。
結局倒是沒什么好說的,是一個圓滿結局,并沒有交代朱菲是如何幫助學生們的,但是學生們最終的考試成績都挺不錯,所有人都有一個幸福的結局。
結局向觀眾們傳達了真善美,雖然老套,但是并不讓人厭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