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武漢的第3天,姜洋一直沒有機會跟母親視頻。
雖然每天都要跟家里報個平安,但每次都是下了班簡短聊了兩句語音,沒有時間視頻。
姚芊發微信說,母親怕影響自己休息,不敢打電話過來。
今天下班的早,姜洋算起來姚芊這個時間點應該是休息,想發個視頻給家里。
當他準備撥通視頻的時候,突然想起了自己頭上那無寸發的光頭,想起來武漢時醫院給準備的帽子。于是他連忙去翻出帽子,戴好后還去衛生間確認一下是否能遮住,調整好帽子以后他才放心地拿起手機拔通了視頻。
而此時,在濱江的姚芊和楊桂英,正好吃完晚飯,坐沙發上看電視。
這個點各個臺都是新聞聯播,以往不怎么看新聞的楊桂英也耐著性子關注起新聞來,她是想從電視里知道一些關于武漢的消息,進而推測姜洋在那邊會是什么情況。
楊桂英最近有點慌神,自從姜洋去武漢后,她是吃不好睡不好,現在這種情況又不能常出去,那次超市搶購后,第三天超市的生鮮蔬菜都正常供應,楊桂英一次性買了好幾天的菜,這幾天都待在家里沒有再出去。
在家除了做飯也沒別的事,姚芊去上班的時候,楊桂英一個人在家,不免又要胡思亂想。
她每天等著姜洋的電話,感覺有好多話想跟兒子說,又感覺這三天過得實在是漫長。
姚芊相對來說,比楊桂英的狀態好一些。做護士本來就沒有正常的節假日,這YQ期間全國人民都在家待著,醫護人員反而是要堅守崗位。姚芊還能出門上班見到同事,不用跟婆婆每天待在家里大眼瞪小眼。
近來,各大媒體鋪天蓋地地報道都是關于武漢的YQ,姚芊每天早上醒來的第一件事就是看全國YQ新增確診人數,確診人數每天幾百幾百的增長,看著讓人干著急。
濱江市的XGFY確診病例也一天比一天多,市民除了買菜都閉不出戶。姚芊從物業群里知道,附近有個小區已經出現了確診病例的,社區已對其所在的小區實行疫區封閉管理。
連續的關注YQ信息也讓她心生疲憊,她也看些其他有趣的信息消解負面情緒。
YQ期間宅在家,大家在家憋得相當難受,網絡上的段子手們坐不住了,集體上線,紛紛展示自己才華:
有神對聯:上聯,豬肉永遠沒有想到,它居然敗給了口罩;下聯,口罩永遠沒有想到,自己居然成了年貨;橫批,出乎意料。
無聊的日記:初二,微風,小雨,竹葉晃動了1693次,吹掉了486次,小鳥叫了167聲,飛來飛去196次。
提醒一下大家:如果在家出現喉嚨癢,持續咳嗽的情況,不要緊張,不是肺炎,可能是你瓜子、山核桃、炒貨吃得太多了。
YQ期間旅游行程如下:床上池塘(吃躺)——客廳谷——衣柜洞——陽臺瞭望峰——過道長廊——馬桶湖等景點,本行程帶廚房親子野炊免費活動。
……
這些令人忍俊不禁的段子給姚芊緩解了一些緊張的情緒,不過,她今天看到一位德高望重的專家解讀全國FY的情況,讓她看到了希望。
因為CRB的發病總體呈波浪狀,目前感染XGFY的確診人數正處于爬坡期,感染人數還未達到最高峰。
專家說YQ拐點的出現來自武漢的封城,封城的那天意味著武漢輸出病例降到最低,而XGBD最長潛伏期為14天,從封城那天算起,大概到正月十五,現在6天就有所變化了,過后幾天還要有變化,如果這個拐點能出現,期待看到明顯的成效。
姚芊心里堅信這個拐點終將來到,YQ最終是能得到控制的,但是她希望這個時間點能早點來,新增確診人數能早點得到控制。在武漢也好,在湖北以外也好,確診患者也好,去馳援的醫護人員也好,都能少受些罪。
跟丈夫分開僅僅三天而已,可她異常的思念他,前兩年姜洋自己回老家過年待了一星期,那會都沒有這么想念,可能現在的想念更多的摻雜了一份擔憂,所以才會更強烈吧。
婆媳倆雖坐在一起看電視,可心思都不在電視上。
電視里的天氣預報播完后,楊桂英喃喃地念叨:“不知道洋仔怎么樣了?在那邊吃得飽嗎?也不知道打個電話回家!”
“媽,不說了嘛,他們這兩天培訓,交接工作呢,肯定很忙的。”姚芊見婆婆老是問著這話,有些不耐煩,“空了他自然會回電話的。”
“唉!”楊桂英無助地嘆口氣。
姚芊也不想多說什么,拿起電視遙控器調著臺。
突然,放在桌上的手機邊響邊振動起來,倒嚇了姚芊一跳。
姚芊看到來電是姜洋的視頻,激動地扔掉遙控器,忙拿起手機,又忙喊著楊桂英過來:
“媽!快來,洋洋來視頻了!”
楊桂英迅速的湊過來,貼著姚芊。等兩人坐好,姚芊才接通視頻接。
視頻的畫面還沒顯示姜洋的臉,楊桂英就激動地眼淚掉下來了,哽咽地喊道:“洋仔,在那邊怎么樣了?”
姜洋看見視頻里擠著兩張臉,母親的眼淚啪嗒啪嗒地掉,有些哭笑不得,忙回應:“媽,我好著呢?”
楊桂英異常激動,從姚芊手里拿過手機,面對著鏡頭,有點語無倫次,反復叮囑:
“洋仔啊,在那一定要好好照顧自己啊,別逞能,別什么事都沖到最前面去,一定要照顧好自己啊……”
姜洋看著母親感到心疼,兒行千里母擔憂,況且現在處在危險的地方,他猜想,母親這幾天肯定沒睡好覺。
母親說的“別逞能”,雖不中聽,誰都不去逞能,那來這里干嘛呢,但這應該是醫護人員的親人們私下對他們最真實的期盼吧。
姚芊在一旁忙安慰楊桂英,也像是在安慰自己:“媽,他們肯定防護做到位的,不用擔心這個。”
“那電視里不是說也有醫生護士感染嗎?”楊桂英反駁道。
“是前期他們防護物資不夠呢。”姚芊回道。
“有防護也不行,怕萬一呢!”楊桂英態度很強硬。
“媽,芊芊說的對。”姜洋趕緊笑著安慰她,“這個您可以放心,我們有最好的防護呢!光我們的防護服就三里層外三層,BD根本沒有辦法靠近我們的,悶都能把病毒悶死……”
“真的,你沒騙我?”楊桂英被逗得一笑。
“哪能啊,在這里比在家里還安全呢,在家還要擔心買不到口罩,在這里我們全副武裝,您就別擔心。”姜洋回道。
“這兩冷了,武漢更冷,一定要穿夠衣服,千萬不要著涼了。”楊桂英叮囑。
“衣服的事情不要擔心,武漢政府這邊給我們發了沖鋒衣、保暖內衣,不會冷到的。”
“那吃得怎么樣,能不能吃飽。吃不飽一定要說,媽媽想辦法給你寄東西。”
“吃的也挺好,武漢人民很熱情,我們吃得好,穿得暖,您不用擔心!”
“你說吃的好,那你今天吃了啥……”
姜洋又跟母親聊了一會,各種叮囑注意安全,等說得差不多了,才把手機給姚芊。
姚芊接過手機,這時才注意到姜洋戴了帽子。
姚芊是護士,更是支援武漢醫護人員的家屬,她比誰都關心那邊的消息,對于去了的醫生可能會剪頭發是知道一些的。
她拿著手機慢慢地走進房間,并小聲問道:“你怎么在酒店戴帽子啊?”
“是不是頭發剪了?”
姜洋輕描淡寫地回答道:“剪了,呵呵……剪了涼快點。”
“我看看。”
“這有什么好看的啊,就是剪了嘛。”
“我看看嘛。”
姜洋聽到妻子一直堅持,便慢慢地拖下了帽子。
姚芊看到丈夫那光光的頭頂,雖然早有心理準備,但真看到了,這心里咯噔一下,眼淚不自覺地流下來了。
“干嘛呀,我這不挺帥的嘛。”姜洋打趣道。
“是挺帥的。”此時的姚芊是心疼老公,到她也懂得丈夫現在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更好的救治病人,她只有含著淚笑著回答道。
但這心里是真心疼丈夫。
“不要跟媽說,等我回去頭發也就長出來了。”
姚芊點點頭。
“你那邊怎么樣啊?身體還受得了嗎?要是不行就提前請產假。”姜洋目前在武漢最擔心的就是即將臨盆的妻子。
“現在這樣的情況我在家里也待不住,好在前幾天護士長把我調到了胎心監護室工作,挺輕松的。”
“那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