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慶三十四年,寒冬,雕花軒窗外的雪下了一整夜。
“小姐,該起床啦!將軍和夫人都等著你用早膳呢!”丫鬟玉玲一邊打開珠窗,一邊輕喚著床上那位睡的橫七豎八的主子。
霎時一股寒氣奪窗而入,惹的正在床塌上睡的香噴噴的楚文清裹了裹棉被,繼而又尋周公而去。
“小姐?快起床呀!”玉玲見主子無動于衷,蓮步微啟,走到楚文清床塌前,輕輕用手指點了點。
“不去吃了,你回稟父親,我今兒身子不適,等我睡飽了,自會找廚子送吃的過來啊,聽話。”說完,楚文清吧唧了幾聲嘴,眼睛都沒睜開過,轉了個身就繼續睡她的回籠覺。
楚文清昨兒個從大哥楚恩那討了幾本話本子,民間話本,癡男怨女,妖魔神鬼,饒是讓她倍感興趣。就著燭燈,裹著錦被,不知不覺便“苦讀”到寅時。這不剛躺下,父親便讓人來傳話用膳,她實在是起不來。
玉玲面露難色,躊躇了片刻,看主子實在是困極了,便也不再叫主子起床,輕聲退下后便去回稟了將軍。
宴幾前,大將軍楚飛云端坐,看到丫鬟玉玲從楚文清處走來,便問道:“郡主呢?”
“回稟將軍,郡主她今日身子不適,早膳就不來吃了。”玉玲小心翼翼地回答,心里捏了一把汗。
“清兒她怎么了?昨兒個還好好的,快去請謝大夫瞧瞧!”將軍夫人周湘聽罷,一臉的擔心,說著便要起身去楚文清的房間。
“娘,別擔心,清兒她許是昨晚看書太晚,今日賴床罷了。”楚文清大哥楚恩起身到周湘旁邊,笑著用手安撫母親。
“什么書她能看這么晚?”楚飛云眼色撇向楚恩,用一種難以置信地目光看著楚恩,他才不相信自己這個女兒會看書看到廢寢忘食。
“額......是我看清兒她平時怪無聊,就找來幾個話本給她解解悶。”
“胡鬧!”楚飛云面色嚴肅。
“大哥,什么話本能讓二姐如此著迷,改天給我瞧瞧啊!”楚文清三弟楚關并未察覺到父親的不悅,張口就嬉笑著跟楚恩要話本。一旁的大嫂,楚恩的妻子何憶秋看楚關沒個眼力勁兒,便扯了扯楚關。
“我女兒愛看幾本書就讓她看,她若喜歡,改日我再讓恩兒給她尋幾本去。”周湘才不理會楚飛云,滿臉都是對女兒的寵溺。
“你看看,都是讓你們一個個給慣的,丫頭沒個丫頭樣,這都十八了,再慣下去,哪個婆家會要她!”
“我女兒我樂意慣著,沒人要就陪著我,再說了,清兒是皇上親封的郡主,想要娶她的多的是,不用你操心!”
“你......”
眼看著父親母親快要吵起來,楚恩撫了撫額,立馬插嘴道:“父親,今日還要早朝,還是快用早膳吧!”
......
楚文清這邊仍是呼呼地大睡,渾然不知餐桌上為她引發的“戰爭”。
朝堂上。
大梁皇帝趙平端坐龍椅之上。殿中群臣為夏國議和之事爭論不休。
宰相姚從為首的主和派主張與夏國議和,而大將軍楚飛云極力反對,不趨附和議。
“陛下,夏國與我梁國多年爭戰不休,死傷將士已不計其數,邊境百姓更是流離失所,此番夏國誠心與我梁國講和,若能功成。陛下,這是我大梁國與夏國多年以來停息戰火的好時機啊!”姚從身著配金魚袋紫袍官服,半弓身子,低頭一副苦口婆心的模樣。
“哼!誠心議和?陛下,那夏國僅派出南詔諭使吳蔚一人帶詔書同宰相商議,商議內容宰相也不盡然告知,那夏國多年與我梁國交涉,早已疲憊,現在主張議和,狼子野心早已昭然若揭。此次若與夏國議和,死去的將士何以安心啊陛下!”楚飛云主戰,誓不與姚從為伍,“姚大人,那夏國人真就愿意議和?我可沒見分毫!”
姚從不甘示弱,接著道:“夏國詔諭,若我梁國愿作夏國藩屬,并每年納貢,夏國即刻退兵,此后不再進犯我國邊境。”
此話一出,朝野上下,群臣輿論鼎沸。
“陛下!那夏國全然不將我梁國放在眼里,梁國不能蒙此大辱啊陛下!”
“陛下!若答應夏國,日后等夏國休養生息,我大梁或可再被進犯,那時怕是再也無回旋之地了!”
......
群臣鼎沸,主戰派主和派各執其詞。
趙平皺眉扶額,聽著殿中群臣爭論不休,心中若有所思,確并未開口,便退了早朝。
楚飛云回到將軍府便將與楚恩和楚關說今日早朝之事,楚恩與楚關自然是憤怒不已。
“父親,我楚家帶兵多年征戰邊疆,與那夏國浴血廝殺,夏國雖看似兵力穩固,實則也早已不堪,此次議和,也只是權宜之計。那宰相姚從恐怕也早已通與夏國,萬不可答應藩屬于夏國啊!”楚恩雖年剛二十四,卻早已隨楚飛云征戰多年,戰場兵法,朝堂權爭也看的明明白白。青年血性方剛正當時,俊逸瘦挺的臉上全是堅定與剛正。
“大哥說的對!我們楚家世代才不怕那夏國人!”楚關未滿十六,少年稚氣猶在,眉眼中也有了幾分將軍風骨,父親大哥征戰沙場,他也會跟隨大軍,輔助父親。
楚飛云很是欣慰,楚家世代將門,為大梁征戰無數,風骨早已深入血中,世世代代如此,兩個兒子亦不例外。
楚飛云幼時與皇帝趙平交好,那時趙平還是一位皇子,經常出入楚飛云府中,與楚飛云切磋兵法,探討時事,親若兄弟。趙平登基后,邊境大亂,朝中不穩,楚飛云為守邊疆,帶兵抵死殺敵,立下戰功無數。楚飛云也被封為忠勇大將軍,待到楚文清出生后,將其封為永安郡主,可謂一時風光無限。楚文清幼時牙牙學語,見到趙平還會叫聲大伯,趙平聽后也很是受用。但是自從姚從升任宰相后,處處與楚飛云不和,朝中大臣多有黨羽相爭,楚飛云不屑參與,趙平卻越來越少與楚飛云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