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出租屋洗了個舒服的冷水澡,將不多的行李收拾收拾打包。
一切妥當后,下樓解決完早飯,陳謙和來到附近一家車行,花5000多提了一輛電動摩托車。
車小巧,高續航,還少有的保留了腳踏板,是穿街走巷的好幫手,陳謙和給它取名為“小白羊”。
騎上小白羊,一路加速又加速,陳謙和感受到了一種共享單車永遠也帶不來的快感,這是速度的味道。
拐過幾道彎,馳騁在寬闊的沿江大道上,望著壯闊的江景,看著江面上往來的各色游輪,耳邊響著游輪發動機粗獷的轟鳴聲。
陳謙和終于明白為什么那么多人喜歡江景房,海景房了。
來到一處房產交易中心,只是隨意看了看,陳謙和就發現了許多中意的房源。
當然只是來看看而已,雖然現在首付是夠了,但殺雞取卵的事可做不得。
不過小小消費一下,還是可以的,出了交易大廳,陳謙和拐進隔壁的房屋租賃中介公司。
在工作人員的熱情服務和現場查看后,很快陳謙和就敲定了一間單身公寓,并簽訂了合同,1500一個月,押一付三。
公寓坐北朝南,房間通透,配套設施齊全,不僅可以用上空調,還有獨立的陽臺,當然最關鍵的是只要一開窗,就能一覽壯闊的江景。
雖然貴是貴了一點,但現在不是糾結小錢的時候,而更應該講究效率。
將行李運過來,全部安置好后,陳謙和看了看手機,發現時間差不多了,便移步前往附近的濱江廣場。
“人們常說這要飯的沒有要早飯的,但凡能起早的絕不會淪落到乞討的地步。”
陳謙和雖然記不清是從哪聽說過的這句話,但現在卻莫名的想了起來,可能是因為觸景生情的緣故。
中午的濱江公園沐浴在陽光下,比早上還要熱鬧不少。
晨練的人們退場后,廣場逐漸被各色小商販們以及游人占據。
有的是喂鴿子的,老板們出售各種小袋的食物給游客,讓他們享受投喂的樂趣。
其他有的是套圈的,有的是出售小零食的,有的是擺小書攤的等等,不一而足。
陳謙和的目光卻不在這些人身上,因為這些人并不需要幫助。
他要找的是乞丐,一種從古至今,一直沒有消失,也可能永遠不會消失的職業。
陳謙和大致觀察了一下,廣場上一共有五撥乞丐。
有兩撥在人流量最高的出入口處,其中一撥是單人乞討者,一個穿著整潔樸實的老頭。
他有著典型的風吹日曬的土黃色皮膚,一眼就能看出長期在田間地頭勞作過,這似乎是屬于農村體力勞動者特有的印記。
老頭跪在地上,背挺的很直,手中舉著一塊木板,木板上是用黑色記號筆寫的一段話,字體歪歪扭扭,還有幾個錯別字,似乎書寫者的文化程度并不太高。
但這段話表達的意思還是挺明確的,大意就是這老頭的孫女患了白血病,急需手術,但手術費不夠,希望哪位好心人能幫幫忙。
男人面前還擺放著一個飯盒,但顯然并沒有什么收獲,只有零零散散的一些零錢。
另一個出入口處的乞討者是一對姐弟,因為沒有接觸,陳謙和暫且作這樣的理解。
雖然姐弟倆沒有舉什么牌子,也沒有什么故事,但一眼看去就感覺要慘多了。
姐姐面黃肌瘦,顯然長期營養不良,枯黃的長發臟亂打結,好久沒有洗過,破爛袖子露出來的手臂像麻桿一樣,有點滲人。
弟弟就要更慘一點,左眼是瞎的,全程跪在那,一句話沒說過,姐姐在有人捐錢時好歹還會說一聲謝謝。
兩人面前的乞討道具倒是挺全的,搪瓷缸子,二維碼都有,收獲要比農村漢子好上不少。
另外三波也都是單人行動。
其中一位是位中年婦女,普通市民打扮,背后貼著二維碼,一手捧著一個小簿子,一手拿著一個鐵飯盒。
這位倒不是固定在某處,而是流竄行乞,但一直也沒出過廣場。
她好像有自己的一套識人方法,并不是什么人都上去搭訕,而是有所選擇的接近,然后手舞足蹈的比劃著什么,還將手上的小簿子翻給面前人看。
另外一位是個白頭發的老頭,老頭似乎雙腿殘疾,趴在一個帶著輪子的木板上,應該是自制板車,用來輔助移動。
每當有人奉獻愛心時,老頭總是嘶啞的盡力喊出一聲謝謝。
最后一位處于廣場中央最熱鬧的地方,一個正在賣力唱歌的獨臂大漢,他面前的移動音箱上貼著各大支付平臺的二維碼,還有一張歌單。
嚴格來說,這應該屬于賣唱,但陳謙和還是將其歸于乞丐行列。
一是因為這個男人唱的很難聽,難聽就算了,還沒有感情,二是因為這個男人將自己的斷臂茬口漏了出來,仿佛故意要讓人看見似的,實在是有礙觀瞻。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他另一只長袖里偶爾露出來的勞力士出賣了他。
現在大致摸清楚了全部情況,陳謙和就要想辦法觸發任務了。
在他有限的社會經驗里,其實碰見過不少騙子,比如火車站內帶著孩子的婦女車費不夠啦,大街上攔著他說捐錢給菩薩修寺廟,然后發給他一張印有祝福語的卡片啦等等之類的。
所以從情感上他一直默認所有乞討者全是騙子。
但現在至少要從這五撥乞討者中挑選一個出來,否則今天的時間就都白費了。
陳謙和第一個排除掉的是獨臂大漢,因為太過浮夸。
第二個是流動乞討的中年婦女,不僅是因為她完全具備勞動能力,而且陳謙和已經初步接觸過了,她扮演的是聾啞人角色,手中的小簿子是捐款人簽的花名冊,這個騙術顯然太老了。
那么就只剩下三個選擇了,殘疾老頭、窮苦姐弟和農村老漢。
顯然這三個對象都是有可能真正需要幫助的,一直也沒露出什么破綻。
陳謙和之所以這么謹慎,完全是因為從上個任務中得來的經驗。
這個大慈善家系統顯然不滿足于表面的做好事,而是一直在引導用戶從深層次去解決問題,這是一個非常麻煩的問題。
因此在選擇任務對象上,不僅是切實需要幫助的,還要幫助起來不是那么麻煩的,否則容易把自己搭進去。
當然這個問題以后就不是問題了,因為錢總是能解決世界上絕大多數的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