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朋友圈看到有一個朋友發了一條這樣的感慨,她說:“突然間覺得,女孩子長大了是沒有家的。”剛開始對這句話并沒有什么想法,手指依舊往上滑著屏幕,翻著熱鬧的朋友圈,就像在逛大街,什么新鮮的事物都有,忙忙碌碌的一天結束的很快,不經意間又翻到了那段話,文字不多,卻一針見血,琢磨了一會,覺得還就是這么回事。
窮養兒子富養女,女孩子花錢的時候是在娘家,掙錢的時候是在婆家,從一個小丫頭長到結婚出嫁的大姑娘,父母為我操碎了心,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可是我們卻以各種的理由和借口騙著他們,想早早離開他們的監視,盡早飛到屬于自己的那片天空,任性和不懂事足以形容當時的我們。可當我真正離開他們的那一天,我才覺得沒有幾個人能像父母一樣慣著你,包容你的缺點,忍受你的小脾氣,還得添補你的家庭,除了父母,不是所有人都希望你過得比他們好,包括我們的兄弟姐妹,沒結婚的時候我們可以理直氣壯的說,我也是這個家庭的成員之一,一但結了婚,這句話分分鐘就可以被瓦解掉,因為他們會說,你都結婚了,還有什么權利過問這個家里的事,更別說愛我們的父母若是都離開了我們,那種身份真的很尷尬,我只能以一個親戚的身份出現在那個家庭,但不在過問關于這個家的一切。
嫁給了愛情的女孩子,家庭都是幸福美滿的,但無論再怎么幸福,也避免不了每個家里都會發生的那點事,即便有家庭矛盾,我該怎么去勸解,或者說自己受了委屈,我該怎么去安慰自己,以一個女主人的身份?還是某人的妻子?或者誰誰誰的兒媳婦,要是有個善解人意的好婆婆或者好兒媳婦,那家庭矛盾根本不存在,但無論在婆家怎么受寵,都不要沾沾自喜,因為你再怎么受人喜歡,也抵不過人家說你只是個外姓人,就像那句很有影響力的一句話里說的一樣,“女人結婚后在娘家是親戚,在婆家就是外人”。
那當我們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后,更是有這種感覺,你把重心放到了家庭,孩子和老公身上,經歷著歲月的精雕打磨,讓我們也成了眼里寫滿了故事,臉上也沾滿了風霜的寶媽。家是溫暖的,但當這個家越來越比你更強大的時候,也是我們女人悄悄謝幕的時候,一步步走出父母的懷抱,一步步跨入婚姻的殿堂,再一步步慢慢走向孤獨。
所以,當我們父母在世的時候,我們的人生還算完整,至少還有去處,若有一天,父母走了,我們把回家的路也只能叫做歸途,這就是,父母在人生還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而我們女孩子最終的歸宿就是孤獨終老,忙碌了一生,卻沒有一個家是真正屬于自己的。
孤獨的老去,帶著不甘去包容這個不公平的世界,然后再踏入只能放個盒子大小的墓地,那才是我們女人最終的歸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