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珺十八歲這年,賈道長送他回了宮。陳皇后見到他時喜極而泣,一旁的文昌帝眼角也微微有點濕潤。
一別這么多年,沉珺對于父母的印象早就模糊了,只依稀記得那場重病時焦急如焚的為他奔走的父皇母后。
突然一個小人兒從陳皇后身后探出了小腦袋,沉珺的目光被她吸引了過去。陳皇后注意到沉珺的目光所在,忙微笑著把身后的小人兒牽了出來。
“皇兒,這是你妹妹卿卿,今年可是八歲了。”陳皇后牽著卿卿的手,“卿卿,快叫你皇兄。”
小人兒扭捏的喊了聲,“皇兄。”小孩子的奶音聽得沉珺心都快化了。
“浣花溪上見卿卿,眼波明,黛眉輕。卿卿這名字倒是取得極好的。”沉珺微笑著摸了摸卿卿的頭。
許是身體里流著同樣的血液,卿卿格外的依賴沉珺這個皇兄。
然而沉珺的歸來也令那些暗地里別有所圖的人感到了壓力。這十三年來,他這個名義上的太子不在朝中,其他皇子早就蠢蠢欲動的想要取而代之。但是現在沉珺的歸來使得他們不堪現實的重擊,紛紛出招對付。
各個皇子在朝中都有自己的勢力,而沉珺剛剛歸來自是羽翼未滿。皇子們想盡辦法的讓他出錯,好讓文昌帝和朝臣看到沉珺的無能,如此不堪重用的太子又怎么能治理好一個國家呢。畢竟誰都想坐上那個萬人之上的位置。
早朝中。“瀾河水患是我天佑國的大災啊,朕著實不愿看見民不聊生的場面。”文昌帝看著眾大臣呈上的奏折,心里也默默的嘆了口氣。
“陛下,依臣之見,朝廷應派人前去安撫災民,這樣也能安定民心。”宰相手持笏板上前一步道出了自己的諫議。
各大臣見宰相都出來說話了,也紛紛請愿讓文昌帝派個人去安撫民心。
“那依眾愛卿之見,派何人前去較為合適啊。”文昌帝摩挲著龍座上的虎頭。
聽聞此話,各個陣營的人紛紛對視了一眼,卻不見有一人出來發表諫議。
正在大皇子準備開口之際,二皇子沉端突然向前一步道,“父皇,兒臣倒是覺得有個最合適的人選。”
“哦?不知皇兒所言是何人。”文昌帝對二皇子口中的這個人產生了莫大的興趣。
“兒臣以為太子殿下是最合適的人選,太子乃是我天佑國的繼承人,他去安撫民心就相當于是父皇您親臨。百姓們見此也必定不會慌亂了。不知父皇以為如何?”沉端的一字一句倒是說在了文昌帝的心坎上。
文昌帝當即夸起了他,“你倒是個極明事理的,果然是你母妃教養得好。”文昌帝頓了頓又接著說道,“只是太子才剛回來不久,他必定是不太熟悉這些事務的。”
二皇子沉端連忙道,“父皇,太子雖是剛歸來,但他也需要一個展現他才能的機會,讓大臣們百姓們都看到太子治國齊家的本事。這才是民心所向。”
文昌帝爽朗大笑,“沉端此話甚是有理,太子正需要一個證明自己能力的機會。太子,你以為如何?”
沉珺上前拱手道,“兒臣愿意前往。”
見此事這么快就敲定了,一旁的大皇子內心也是氣憤不已,但又不敢表露出來。二皇子看著臉色鐵青的大皇子,心里暗自得意。大皇子拼命想表現自己,那他就非不讓他如愿。沉珺雖是太子,但他一個剛回來的能懂什么,讓他前去正好給他一個下馬威,這可真是個一石二鳥的好計策。
二皇子以為自己不費吹灰之力便能解決掉兩個對手,殊不知,沉珺可不是個一問三不知,沒有絲毫能力的人。到底是讓他失望了。
平安縣是水患的重災區之一,也是沉珺首先決定去的地方。
沉珺一行人走在平安縣的大街上,來往的難民見到他們衣著華麗,便料到他們定是身份尊貴的人,于是紛紛向他們求助。剛開始沉珺還吩咐身邊的侍從給點銀兩這些難民,但后來越來越多的難民聽聞消息連忙趕來,將沉珺一行人圍了起來,都求他給點施舍時,沉珺的侍從奮力不讓他們接觸。
人潮洶涌,最后還是平安縣縣令派的人將他們給“解救”了出來。
縣令知道這次來的貴人是太子,當即給了最高規格的待遇。席間,沉珺見上的菜均是山珍海味,頓時大怒。
“外面的難民還在食不飽腹,你卻在此吃盡山珍與海味,這就是所謂的父母官嗎?你這樣的人怎么配當縣令。來人,平安縣縣令不知百姓疾苦,大肆揮霍,著廢去他的縣令之位。”
話落,縣令大驚失色,忙跪地求饒,“太子殿下,您大人有大量,寬恕下官這一回吧,下官再也不敢了。”
沉珺疾言厲色,絲毫不聽他的求饒,揮了揮手道,“拉下去。”身邊的侍從便將縣令拖了下去。
沉珺注意到方才在縣令旁邊面色無常的人,開口道,“你是?”
那人拱手回道,“回稟太子殿下,草民原是縣令的師爺。”
“師爺?對于這次的水患,你可有什么解決之法。”
“草民以為,要想治水患,必定得先修大壩。”曹師爺道出了自己的看法。
“哦?修大壩。你倒是個有想法的人,與我的想法不謀而合。不過為何沒有將這提議說與那縣令聽?要是早早的施行,想必水患早就能控制住了。”
曹師爺絲毫沒有被沉珺的氣勢所震懾住,反倒是極沉穩的說道,“草民自是早早的就將此計獻上了,只可惜縣令爺不予理睬啊。”
沉珺冷笑一聲,“倒是令明珠蒙塵了。傳我令下去,師爺暫代縣令一職。”
“多謝殿下,草民必定盡心竭力。”曹師爺叩首謝恩。
接連幾天,沉珺與曹師爺一起領著百姓修大壩。沉珺看了地形圖,更是指出可以將有些河口堵上,使河流可以分洪。經過實際的探索,得到了眾人都喜聞樂見的效果。
之后沉珺又去了別的水患重災區,親自指導如何采取措施解決水患。很快水患便被初步控制住了,太子沉珺在民間也得到了民心。
消息傳至皇宮之中,文昌帝甚是欣慰,當即在朝堂之上表明太子沉珺乃是可堪重用之人,有這個未來的繼承人在,想必天佑國會越來越興旺。
而一眾皇子卻是怒不可遏,尤其是二皇子,是他親手將沉珺推去的,原本只是想看他出丑,可沒想到,竟讓他白白出了風頭。
自此,這些皇子可都不敢小瞧沉珺這個太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