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羅洲,羅云山脈。
觀月山福地,小月峰頂洞府中。
豐原從入靜中退出,緩緩吐出一口濁氣,他只覺得渾身上下清靈通透,無比舒暢,顯然是修為又有精進。
在這密室一角堆了數百顆指頭大小的石塊,這些是靈氣耗盡的下品靈石。豐原將手中那塊靈石也扔了過去,落在最上端,恰好堆成一座寶塔形狀。
此次閉關歷時三月,他的修為也終于到了煉氣九層圓滿,此時并不急著出關,而是運轉主修功法《一氣清元書》,將法力穩固下來。
世間修行法門數不勝數,修煉到高深處時自然千差萬別,各有玄妙,可煉氣期的法訣卻有許多共通之處,都是要以天地靈氣易經洗髓,好為日后修行打下根基。
修為每增進一層,便能將體內濁氣煉去一分,待修煉到練氣九層后,便要面對“凝氣成罡”一關,若是過了此關,又筑基成功,法力大進不說,還可享至少二百載壽元。
豐原一掐法訣,身上穿著的無垢法衣飛快冒出一顆顆藍色光點,越聚越多,手中法訣再連變數次,數息后,這藍光便凝聚成一顆水團。
把手一抬,這水團裹住全身層層涌動,轉眼間將身上污垢沖洗干凈,豐原揚手散了法訣,見身上沒有半點水漬,這才挪開密室的石門走了出去。
他這“無垢法衣”雖只是一件下品法器,卻能使人不沾塵垢,乃是修道人最常見的衣物。
由于豐原本是凡民出身,一個毫無根腳的散修自身修行尚且不易,洞府中自然也沒有奴婢仆役照管,到處都落滿塵埃。
他自案上拾起一塊尺許長的黃色木牌,注入法力輕輕一晃,一片瀲滟水光飛快擴散開來,在這洞府中來回蕩漾。
片刻之后法力一收,這水光也消失不見,而洞府中已是點塵不染,桌案床榻都光潔如新,他左右看了一圈,不由微微頷首。
這塊滌塵牌也是他親手煉制的,雖然只能用來除塵,卻也是一件下品法器。
修道人若是不想花費靈石豢養那“七色石蜥”,便可用此物來清理洞府。
豐原在案前蒲團上坐了,手掐法訣,使一個水鏡術,鏡中便映出一個豐姿毓秀,卓爾不凡的年輕修士。
他是讀書人家出身,自幼聰敏強識,博覽群書,自有一股溫文氣質,又生得一副好相貌,六歲時便有鄰縣的人家請了媒人上門。此時隨著修為越發精進,更顯得他俊逸出塵,神采攝人。
他口中“嘖嘖”連聲,感嘆道:“這《一氣清元書》果然玄妙無比,此時我內息悠長,法力運轉間圓融如意,不枉我苦修十年?!?/p>
所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一氣清元書”便是取這個“一”,乃是最上乘的煉氣術。
修煉此書者,自吐納第一口靈氣始,隨著修為增進法力便會越發凝練,只需積蓄足夠,凝成罡氣也是水到渠成,能使沖擊筑基境界時少去許多麻煩。
這功法流傳極廣,坊市中便能買到,但是甚少有人修煉。
因為世間凡是上乘功法,大多是高深晦澀的,若是無人指點,稍有不慎便會走上歧路,有些法訣修煉時,還需要靈丹秘藥,奇寶法器從旁相助。
散修財力單薄,即使有這門上好功法在手,也承受不起修行耗費。
而各個宗門、世家傳承久遠,有許多上乘功法可供選擇,《一氣清元書》專修法力,注重根基,卻沒什么斗法的本事,因此而看不上這門功法的也大有人在。
而豐原卻不同,他身具靈髓之體,與此功最是契合,可說是量身打造的一般,雖然由于缺少丹藥,修煉速度并不算多快,但他心思堅凝,從不為雜事所動,如今距離筑基期也不遠了。
修仙一途,最為世人所知的有五重境界,練氣期吐納靈氣洗去凡塵濁垢,凝氣成罡筑成修道根基,煉罡成煞結成金丹,神魂與金丹相合修成元嬰,元嬰遁入天地化成法相。
至于更高的境界又會如何,就不是凡世之人能知曉的了。
煉氣期是修煉入門的第一重境界,也是鑄就道基最為關鍵的時候,若沒有上好法訣,將來即便過了凝成了罡氣,
豐原在觀月山福地修行七年,見過許多的散修,抱著一卷功法修到死也不過練氣四、五層的修為。
他自袖中摸出一塊巴掌大的玉符,這玉符似乎由一整塊白玉雕琢而成,玉質細膩剔透,一面陽刻云紋,攢簇著一顆玉珠,另一面則寫滿了密密麻麻的小字,隱約有靈光閃動。
只是稍微注入些法力,便有一片霞光自玉符上飛出,化作一片五色光幕,其上排列著一個個五色靈文,正是《一氣清元書》的法訣。
當今之世道法昌盛,常有修仙者在世俗中行走,凡人朝廷對道人也極為推崇,歷朝歷代都大興土木,建設道觀樓臺。王公貴族也自修仙者手中得去了許多吐納術,雖煉不出法力,卻能讓其等身輕體健,長壽安康。
據說豐原出生時,天際霞光漫卷,五彩紛呈,一個無名老道尋上門來,留下了這塊玉符。豐家父母自然是好生招待,直到豐原十歲之時,方才拿出這塊玉符來。
豐原得到符上法訣后,只用了兩年便修成了第三層,其后修為卻再難長進,便拜別父母,外出尋找機緣。
歷經一載時日,多番尋訪后才找到了羅云山來,這路途中百般艱難,許多兇險,不足為外人道。
他心中一嘆,將心思收回,細細摩挲這手中玉符,這里面還有后續法訣,他修為既然圓滿,當能一探究竟了。
起兩指將這玉符夾住,豐原默運法訣,隨著法力不斷涌入這玉符中,這一片原本虛幻不定的光幕漸漸清晰起來,顯出白濛濛靈光,已經能隱約看到有一篇法訣。
半盞茶后,他一身法力已去了九成,那濛濛白光一下消散,一篇玄妙法訣顯露在豐原眼前。
豐原本身資質難得,且悟性極高,只是一遍看了下來,這法訣便了然于心。
這并非他預料中的凝罡秘法,而是一門名為“五氣化元”的神通,需要先煉成五枚元符,將五行精氣分別灌注其中,再用自身法力時時祭煉,直到五氣合一,便可將自身真元法力存貯其中,待需要時再從中取用。
想想斗法之時,敵手法力將盡,而自家只需法訣一轉,便元氣盡復,豐原只是一轉念,便想到了此物用處。
但是修士自身也要有深厚法力,否則五氣不能祭煉如意,必受其害。
豐原雖然自七年前來到觀月山時,便在學習煉器術,但無人指點,只能自行摸索,至今也不過煉成幾件上品法器罷了,想煉制這元符,至少得筑基之后了。
……
羅云山脈起始于南羅洲北部,武陳兩國交界之地,自西南向東北,綿延無盡,一直抵入洲外荒蠻之地,其間多有云霧,終年不散,故名“羅云”。
此地靈氣濃郁,有數不清的奇山險峰,幽壑深谷,修煉資源極其豐富,吸引了數不清的修仙者前來。
只不過機緣雖好,也要有命享用才是,這山脈里是妖族的地盤,據說深處還盤踞著十幾位金丹妖王,也不知有多少修士進去了就再也沒出來過。
羅云山脈之外,有血河宗、正陽宗、萬獸山,稱為“羅云三派”。
這三派為搜羅靈藥、礦石等物,于觀月山靈脈上搬山壘土,生生堆砌出十三座靈山來,外八內五,圍作兩圈拱衛主峰,合稱為“觀月十四峰”。
此地是羅云山脈中聚集修仙者最多的所在,亦是整個南羅洲最大的坊市之一。
豐原洞府所在的小月峰就是外八峰之一,峰頂南面被挖去了一半,鑿空石壁修建了一座洞府,門外有一座十丈方圓的石臺,一條三步寬的石階由此盤山而下。
這座洞府乃是一峰靈眼所在,勉強算一座“玄廬”,在修道人所用六等洞府中,僅僅是第五等而已,每年也要百塊下品靈石的租金。
修道人并非是不食煙火,反而是極其耗費錢財的,煉氣修士不能辟谷,每日所食米糧皆是用靈水靈砂種植,價格不菲,這些自然都是要花費靈石的,若不是煉器術有所成就,豐原可住不起這洞府。
隨著一陣巨石移動的隆隆悶響,洞府石門緩緩移開,豐原行步出來,看了看天色,現在正是辰時,外間天光大放,山霧已退。
他獨自在此居住了許久,對各方路途十分熟悉,當即將陣法符印祭起閉了洞門,只見山壁上靈光一閃,一層黃色光幕把門戶隱藏起來,他則提著一只包裹,沿著石階下山去了。
小月峰下有一座小月谷,是觀月十四峰中店鋪最多的所在。
豐原走過谷外那座高大的白玉牌樓時,自包裹中取了一只寬大斗笠,遮住自己的面容,隨后一步不停走進了坊市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