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楊將相機舉到她的身前,左手擋著光線。
她看到一張照片。
“你看,這張如何?我決定用它參賽。”
照片里拍的是她和明秀秀。
陽光穿林打葉般投了下來,一半陰,一半陽,好像分割成兩個世界。
她倚在一片陰影里,只能看出微微側著的臉龐,不知道看哪一個方向。
明秀秀坐在一片陽光下,低著頭,手中持筆,不知道在寫些什么。
“有才,有大才!”
“行呀,你!”
林三月兩眼發光地看著鄧楊,這是一張藝術性很高的作品,無論是光影、構圖還是色彩上,都讓人感覺到拍攝技巧上的強悍。
明秀秀看了照片也贊了一句:“好。”
“這照片名,你是如何想的?”
“準備叫陰陽界,你有好名嗎?”鄧楊自認為她取得這個名字好,但遇到一個滿肚子詩詞歌賦的好友,不得虛心請教一二。
明秀秀將筆記本收進背包里,大部隊已經朝著古戲樓出發了,她起身邊走邊說:“陰陽二字太過玄幻,不符合現代風格,而且我和月月又不是對立存在,我們兩個很和諧的,不如叫兩個世界。”
“有想法,不是一般的有想法。”鄧楊給她豎起大拇指。
“明學姐的確不是一班的,她是二班的。”林三月故意調侃鄧楊。
“你怎么叫她一個勁兒學姐學姐的叫著,叫我就指名道姓呢?”
說來,她那時和鄧楊相處得更為親密些。
因著鄧楊多年吃自家小舅媽的面,盡管再好吃,也吃膩歪了,而她又住校外,所以,兩人便順利地勾搭在一起打牙祭,這一來二去的,倒是生出幾分狼狽為奸的同類之感,說話之間當然是沒什么顧忌的了。
“還不是你太幼稚。”
鄧楊是真的很幼稚,她研究生畢業之后去了帝都,在那樣錯綜復雜的世界里,摸滾打爬了兩年,回到無城,還是初心未改,還是原來的味道,原來的配方。
許多在帝都打拼的異鄉人,經過人情冷暖,移了性情也是正常,他們或多或少有人適應不了一線城市的生活節奏選擇龜縮回了家鄉,抑郁不甘。
鄧楊卻不同,她在帝都干得熱火朝天,日子過得風風火火,不過日子久了還是惦記家里的“一畝三分地”,而且她接的活多了,經常熬夜修圖,身體各項機能都在叫囂著要罷工,鄧楊可還想著留著小命過著滋潤的養老生活,所以痛痛快快地辭了職。
“你倆學生證帶了嗎?”明秀秀懶得搭理她們倆,直接問出關鍵問題。
“古戲樓需要另收費,學生證半價。”
明秀秀想著林三月不是無城本地人,便對她補了一句。
“帶了,公園門票怎么不半價?”公園門票是鄧楊買的,但沒找她要學生證,不用說,肯定是全額付款。
“公園里好多景點不要錢,這要是半價,你想讓市區的旅游業喝西北風?”
鄧楊從她手里抽走學生證,到窗口排隊買票。
正趕上周末,看戲的人挺多,明秀秀的同學們有些跟她一樣不是無城本地的,興致高漲。
她也有些精神奕奕,頗為期待,倒不是因為父母喜歡聽戲曲,自小耳濡目染,愛屋及烏。
而是因為她不久前預付了一整年的房租,花了一大筆錢,頓覺人生好沒成就感,如今卻用學生證省了一些錢,雖然省得是鄧楊的錢,但鄧楊的錢也不是上天白給輕飄飄的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