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末春初,從京城送來的信勾起了郁采桑聚會的想法,那個念頭就像是日久天長的酒,一步步的變得越加的醇厚,自從將楊二的事情解決了,她已經很久沒有出過門了,連個互相說個話的朋友都沒有,就是母親一直陪伴,但是也過分寂寞了些,于是在倒春寒的季節,有五位建安府的秀才、舉人娘子受邀進入這坐多年終于有人入住的宅院里面。
最先到的是出生武館,為人最是耿直大方風風火火的秦舉人娘子,張氏。還沒有正式到聚會的時間點,張氏就到了,腳步也不快,不過是行走之間步子大了些,就顯得急迫,好在府里面的侍女都得經過培訓的,半點沒有讓張氏察覺到她在行進的途中變換了幾次走路的方式。
聚會的地點在靠近正院的花廳,外面就是百草復蘇的景象。花廳里面四個角放著炭盆,飄逸的紗簾全被束縛著,三面的門都是關著的,只留了進出的那一處。
張氏一進去,就感受到了火盆的溫度,然后手上動作飛快將厚厚的斗篷脫下來,放到自己的隨身丫鬟手里面。脫去了斗篷的張氏,里面穿著一套鵝黃色的夾襖,顏色相當的粉嫩,唯一的不妥當之處,恐怕就是不適合張氏這樣氣質張揚,落落大方的人,裙子很好,就是過于嫩了。
第二個到的是出身耕讀傳家的劉氏,不算是富貴的家庭,但是作為家中獨女,她也是被嬌養的,加上早產的緣故,行走之間,平添幾分弱質芊芊的感覺,但是劉氏卻是一個晶瑩剔透的女子,談吐不凡,氣質文雅。她和張氏不同,早就聽過郁采桑的一些事情,對郁采桑的所作所為十分充滿了欽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