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著!”宋青書笑瞇瞇的攔下韓昭:“韓姑娘來到武當派不容易,不如留下來游玩幾日如何?”
韓昭正要拒絕。
宋青書卻低聲說道:“你覺得如何?小昭?”
韓昭渾身一震,“公子還請自重。”
韓昭還想狡辯,她卻不知道,她的身份已經被宋青書看破了。
別說她的長相與邱淑貞所飾演的小昭一模一樣。
便是戰神系統,也第一時間點破了她的身份。
她就是紫衫龍王黛綺絲的女兒,小昭。
宋青書沒想到,小昭竟然敢冒充峨眉派弟子,前來騙取倚天劍。
這操作也太騷了。
若非碰巧遇到,恐怕倚天劍就落入黛綺絲的手中了。
到時候丟了倚天劍是一回事,黛綺絲拿著倚天劍去把滅絕打敗了,就是另一回事了。
當然,這是倚天劍被騙走的后果。
宋青書既然發現了這事,就不可能讓小昭把倚天劍帶走。
在眾人狐疑的眼神下,宋青書附耳小昭:“黛綺絲的計策不錯,可惜遇到了我。你若不想成為階下囚,就乖乖留下來。”
小昭抬頭,那雙仿佛會說話的眼睛可憐兮兮的盯著宋青書。
在外人眼里,宋青書就仿佛一個大灰狼在威脅小昭這只可憐的小綿羊一般。
宋青書沒想著點破小昭的身份,也沒有利用這一點來脅迫小昭做些羞羞的事情。
他只是提出了一個交換的條件,便放走了小昭。
“原著中胡青牛被紫衫龍王所殺,也不知道她會不會遵守我提出的條件?”
宋青書負著雙手,望著小昭離開的背影。
按理來說,小昭的一條命,肯定是比胡青牛值錢。
好歹她也是紫衫龍王黛綺絲的女兒,是她唯一的親人。
不過黛綺絲這個女人,實在是不能用常理揣測,宋青書也只能盡力而為。
這,便當做是學習醫經和毒經的利息。
小昭走了,倚天劍留了下來。
聰明人都猜到了,恐怕那個峨眉弟子是冒充的,自然也就沒有人多問。
接下來的日子,平靜了許多。
唯有武當派上上下下有些忙碌,他們都在為八月初八的黃鶴樓武林大會做準備。
宋青書以前還以為,武林大會就是大家伙聚在一起吃瓜、聊天、決斗。
其實這卻是宋青書想岔了。
武林大會群雄薈萃,各路人馬的吃喝、住宿這種后勤問題,都需要專人負責,而且要提前幾個月開始籌備。
再加上各路人馬的邀請函、護衛人員的籌備以及與當地地頭蛇的溝通等很多問題,都需要專人處理。
武當七俠現在除了還在恢復的俞岱巖,其他人都已經下山籌備武林大會事宜了。
就連俞岱巖,雖然留在山上,卻也在幫著主持山上的諸多事宜。
也就宋青書對這些俗事完全不關心,他現在一心琢磨著,武林大會那日怎么對抗大元朝廷的埋伏。
趙敏這個丫頭可是說過的,武林大會那日要一舉覆滅中原武林。
在見識過蒙古鐵騎的威力之后,宋青書對人多勢眾有了新的看法。
武當派上上下下近千人,若是訓練得當,怎么著也不應該比一千韃子差吧?
可是宋青書知道,別說一千名武林人士了,便是兩千名三千名,都不一定打得過一千韃子。
這也是為何明教能抵擋六大派圍剿的同時,還能與大元朝廷打得有來有回的原因了。
明教中人單個戰斗力或許還比不上六大派。
但是人家有統帥,就連五行旗旗主這種江湖高手,都有一定的統率力。
在這些人的統帥之下,明教教眾單個實力不強,但是人數一上去,威力就恐怖了。
思來想去,好像也只有明教能對付朝廷。
若是能說服明教偷偷埋伏,蒙古韃子到時候必定死傷慘重。
想到這一點,宋青書急匆匆的帶著周芷若下山了。
十幾日之后,宋青書和周芷若風塵仆仆的來到了昆侖。
時隔將近半年重回昆侖,宋青書頗有些唏噓。
沒有地頭蛇帶路,宋青書又跟無頭蒼蠅一樣,在昆侖山轉悠了好幾日,這才找到光明頂的所在。
以武當派代掌門的身份,宋青書如愿見到了明教代掌門楊逍。
楊逍是個身穿白色粗布長袍的中年書生,相貌俊雅,雙眉略向下垂,嘴邊露出幾條深深皺紋,略帶衰老凄苦之相。
“閣下便是宋青書?少年英雄,果然名不虛傳?!?/p>
宋青書發現楊逍的戰斗力竟然已經913,一百分的狂傲頓時散去了兩分:“楊左使為明教絕頂高手,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
楊逍神色漠然。
宋青書仔細一看,發現他正盯著遠處一個十三四歲的女孩怔怔的出神。
“今日我來明教,是為了一件大事。想必楊左使也知道了,八月初八黃鶴樓的武林大會。”
楊逍繼續漠然。
那意思就是,武林大會關我屁事?
瑪德,這就是有求于人的難處了。宋青書心中再不爽,也沒辦法發作,只能繼續說道:“閣下可知,那一日除了江湖高手,還有蒙古韃子出現?”
楊逍還是漠然。
“聽聞明教義士向來以殺官造反、抗擊元庭為己任,今日一見,不過爾爾?!彼吻鄷岬囊幌抡玖似饋怼?/p>
“武林大會乃武當居中主持,與明教何干?”楊逍似笑非笑。
這個老狐貍!老子還以為你對武林大會漠不關心,原來是想提條件?
宋青書冷冷一笑:“與明教無關,但是與明教百萬義軍將士有關。楊逍你在明教總壇勞苦功高,可知為何無人擁護你為明教教主?”
楊逍渾身一顫,他也是聰明人,一下子就明白了其中緣由。
在明教總壇三十年,他獨立支撐著明教總壇的教務、維持著明教總壇的運轉。
按理來說這個功勞不可謂不高。
但是對百萬明教義軍將士而言,這等功勞卻難以服眾。
朱元璋等人帶著義軍將士東征西討,驅除韃虜、光復河山,這才是切切實實看得見的功勞。
維持總壇運轉,方可居中指揮,給明教將士傳遞情報、布局天下。
這等功勞,其實不小。
可是人家看不到啊,人家就以為自己出生入死的功勞最大。
這種想法之下,楊逍想要得到天下明教教眾的認同,自然不可能。
“宋少俠留步!”楊逍態度一下子變得熱情熟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