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戟嚼著巧克力,說話含糊不清:“計劃1月1日頻道改版,需要有一部開年精品劇帶動收視。”
陳秉沒有多加猶豫,肯定道:“沒問題,引創傳媒的劇隨你挑。”
陳戟伸出食指,輕輕晃了晃,“大哥,不是我說,引創傳媒的劇都是些流水線,甜寵+帥哥美女+十級美白,雖然反響不錯,制作卻經不起推敲。”
陳秉背手踱步,思忖片刻,執起桌上的電話,“讓制片人秀秀來我辦公室一趟。”
不多時,只見一個短發干練女生走進來,“陳總。”
陳秉向秀秀介紹陳戟,秀秀眼前一亮,沒想到陳總的弟弟,比那些明星的容貌更精致,一身純黑休閑西服,身上有一種淡淡的矜貴氣質。
陳秉詢問道:“現在籌備一部劇,趕在元旦前審核來得及嗎?”
秀秀不明所以,還是如實道:“拍攝一集大概需要兩天,如果是24集,光拍攝就需要兩個月,這還不包括前期立項、置景、后期,再加上送審,少說也要三個月,現在已經11月,時間上恐怕來不及。”
陳秉微微頷首,似在度量。
見陳秉沉默,秀秀開口,“如果分A、B兩組,應該能在很大程度上壓縮時長,只是接近年底,公司合作的導演檔期幾乎滿了,新人導演不能保證劇拍出來的質量。”
導演必須要選擇有名氣的,一方面,作為TITV改版的開年劇,劇的口碑必須保證,另一方面,導演對于觀眾的吸引力也有一部分。
陳秉突然想到什么,深邃的目光帶著笑意,“如果能請到耳東來拍攝,有劇本嗎?”
陳戟不著痕跡地扯了扯西服褶皺,一聲不吭。
秀秀聽到耳東,腦子里搜索半天,查無此人,突然驚訝道:“奧林斯最佳導演耳東?如果他能親自出馬,不光能帶來噱頭,還能改變影視傳媒格局。公司今年購買大量ip,劇本不用擔心,只是耳東導演恐怕請不到。”
秀秀連想都不敢想,眾所周知耳東導演這個人,在外人面前一直是神秘的,公司一直嘗試聯系合作,都沒有得到回復。
這個影視圈聲名赫赫的天才。
18歲拍攝《地鐵》獲國際最佳短片,同年獲邁瑞斯最具潛力導演獎。
19歲執導海外NNTV懸疑劇,收視12%,份額32%,創下NNTV收視紀錄,至今無人打破。
20歲《希途同歸》獲第43屆奧林斯最佳導演,成為該獎項最年輕導演,自此后銷聲匿跡。
是為數不多在海外有巨大影響力的華人導演。
陳秉胸有成竹道:“TITV開年大劇,立刻成立劇組,耳東會來的。”
秀秀半信半疑地走出去,可是看到陳秉自信的模樣,還是忍不住期待,能和耳東導演合作,是多少人可望而不可求的愿望。
辦公室只剩下陳家兩兄弟,陳戟故作好奇道:“哥,耳東是誰?”
陳秉與陳戟四目相對,灼灼的目光似要將他看穿。
“耳東是誰,你不是比我還清楚嗎?”陳秉帶著肯定的語氣。
陳戟掩飾性咳嗽,關于他是耳東,除了他應該沒人知道才是,大哥怎么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