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號的所作所為,用“背叛”形容可能有點過分,不如用“見風使舵”更合適一些。
“先入為主”這個概念在所有宇宙文明交往中都是通用的。
從這一點出發,羅小明對二號享有至高無上的命名權!
而且,不管是叫“二號”還是叫“豆豆”,都不影響這個硅基生命對羅小明的依賴感。
就算羅小明喊它“二貨”,二號也會屁顛顛的回一聲“主人,我在的!”
李雨童作為一個后來者,就弱了一點,只有喊“豆豆”,二號才會回應。
“天生的受虐狂…”
經過一晚上的熟悉,李雨童對二號貼了第一個標簽。
“到什么山頭唱什么歌…”
這是“二號”學到的又一個處事之道。
反正都是賣萌,賣給誰不是賣。
兩人一晚上沒怎么睡覺,二號的到來讓羅小明和李雨童的關系增進了不少。
有這個萌寵在中間潤滑,時時刻刻都充滿了歡樂。
至于兩人大腦可以直接進行交流這件事,兩人經過慎重的考慮,還是決定不對外宣傳,畢竟是常人難以理解的。
李雨童也擔心自己成為被人研究的小白鼠。
第二天下午,李雨童就離開了基地,不知道去了哪里。
李雨童帶走了二號,也帶走了羅小明的心。
“不會真的被切片吧…”
“要是他們把二號扣下了怎么辦……”
“這都一星期了,怎么還不回來……”
雖然羅小明這周一直學習,很是充實,但他真的度日如年,每時每刻都在擔心二號的安危。
“小明!材料學看的怎么樣了?”
幾天不見的宋建良來到了羅小明辦公室,按照約定好的時間點,明天就要走了。
“??!宋老,我基本上看完了!”
羅小明并沒有撒謊,在源石的幫助下,大腦記憶力明顯上升了很多,宋建良留的十幾本書基本上看的差不多了。
“哦,那我考考你,同材質的單晶材料和多晶材料有什么區別?”
“額…跟材料所處的環境有關吧。
在高溫下,晶界是薄弱環節,為了提高材料高溫強度,采用定向凝固消除晶界,可以提高其蠕變持久性能。
單晶葉片即是如此。對于常用的鎳基單晶渦輪葉片,內部雖然無晶界,但是有共格相界面,進一步強化合金性能。
對于多晶合金,在溫度較低的部位使用,并且其最急需的要求指標并不是持久性能,而是疲勞、裂紋擴展速率等指標要求,細小的多晶結構對上述性能卻是有利的,例如渦輪盤材料。
如果我們制造一把劍,還是多晶的好…”
“嗯……看來你最近沒少下功夫。”
宋建良點了點頭,沉吟了一下,又說道:
“我最近一周一直在機器人內部觀察學習,雖然看不太明白,但還是給我的感觸很多啊,不愧是五級文明的產物。
不知道你看完這些書,你腦海里的系統又有什么見解?”
宋建良很是期待的看向羅小明。
“宋老,系統說雜亂無章,無力吐槽……”
說這話的時候,羅小明有些不好意思,但系統真是這么總結的。
“系統說從我們的教科書上看,我們的材料學走向了歧途。
系統統計了一下,按照我們文明的學科分類,材料學由以下幾個學科組成
數學分析和工程數學30%、理論力學25%、無機化學10%、有機化學10%、物理化學15%、固體物理10%”……
看上去涉獵范圍廣,但全部都是半吊子。
發展到后期,全部是經驗主義……”
宋建良沒有感覺到任何不爽,反而很是贊同的說道:
“額……系統說的很對??!
材料學所面臨的最大的問題就是定義混亂的問題,除了細分方向定義的問題,還有在科研中許多具體問題的歸屬方向的問題。
許多材料學的大牛本身都是半路出家,或者搞交叉學科出來的,包括我也是利用自己在原來的學科方向上的優勢,來結合材料學某一個方向的某一個點,做出一些有突破性的進展。
但是又由于我們自身知識圖譜的限制,使得我無暇顧及同一個材料的其他方向的問題。
就像是拼圖,每個人都只是做了一小個拼圖板塊,卻沒有人能夠非常高效地把這些拼圖小版塊給無縫拼出來?!?/p>
宋建良深有感觸的說完后,又一臉期待的看向羅小明:
“機器人1號是怎么制造出來的?”
羅小明從抽屜里拿了一個藥丸,這是劉洋專門為他制造的十全大補丸,喝了口水咽下去后回答道:
“機器人1號是長出來的?!?/p>
“長……長出來?”
宋建良很是詫異。
“是的,這叫材料基因化,一般三級文明才可以掌握這個技術,就像我們人類的嬰兒,有了基因后,無非就是補充營養,身體自然會按照基因排序去生長……”
“材料也能基因化?”
“是的,我們要走的路很長…”
羅小明點了點頭。
“額……好吧,我們明天要去一趟802基地,我給你介紹一下這個基地。”
宋建良結束了上一個話題。
“802基地也是一個絕密單位,它最初主要是為了研究高超音速武器…”
“就是那個飛行速度5馬赫以上,可以在在太空打水漂的武器?”
“是的?!?/p>
宋建良點了點頭。
“聽說比M國的還先進,已經很成功了吧!”
羅小明身為一個華夏人,這種值得民族驕傲的東西還是很上心的。
“算是成功了吧,但是比M國的先進不敢說……”
宋建良用一副非常擔憂的神態回復道。
“嗯?為什么?”
“強敵的超燃沖壓飛行器比我們要先進一些,聽說最近要開始第六次實驗,成功的可能性非常大。
802基地也在研究這個超燃沖壓發動機,四年之前就在地面進行了點火實驗,能達到10馬赫的測試速度。
但是點火成功后,項目就一直進展緩慢,沒有成型的飛行器做出來?!?/p>
“因為材料?”
“是的,因為材料,液氫燃燒的溫度三千多度,而且要一體化設計,很是考研材料的性能,發動機還是次要的…”
宋建良喝了口水,繼續說道:
“主要是因為液氫存儲。
液氫是低溫高壓儲存的,但是這是飛行器,結構重量要求越低越好。
液氫的氣化溫度很低,-253攝氏度就會汽化。液氫氣化膨脹,給密封閥門帶來很大壓力,為保證容器和閥門不被脹壞,壓力上升到一定程度要泄壓。
還有就是氫分子體積小,因此很容易從存儲器腔體上不可見的縫隙,甚至是鋁分子的間隙散逸出去。所以液氫很難長時間保存…”
“保存那么長時間干嘛?用這玩意的飛行器一般不都是一次性的嗎?”
“呵呵,要真是一次性我也不必發愁了,上邊提的需求是可以循環使用,天地往返與空間站進行對接的航天飛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