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收縮機翼?”
“是的,這架航空飛機必須具有可收縮機翼!”
黑暗的會議室,大屏幕上正放映著一個短視頻。
一架造型奇特,卻很是震撼人心的航天飛機正在被拆解。
這是根據系統和羅小明的設想,二號畫出來的。
看過那么多的圖片,二號的繪畫功底已經很強了,所以視頻的效果不錯,在座的二十多位專家都被驚艷到了。
而羅小明正在講解這架航天飛機的構造。
“就像是鳥類,不僅僅是機翼,尾翼也是可收縮,而且氣動外形也可以被改變。
在低空大氣層內,它的翅膀張開后,它就是一架飛機。
速度達到3馬赫以上,它可以變為乘波體結構!
到達外太空,機翼再張開就是太陽能電池板!”
“它的發動機呢?”
一位專家問道。
“6臺氫氧發動機,預計每臺可以提供1500噸的推力!”
這是系統和羅小明協商后的選擇。
簡單粗暴,皮實耐用。
“小明,你這就是一個給火箭加翅膀的方案啊,就算不改變氣動外形,6臺1500噸的氫氧發動機也可以在不分離的情況下將它送去太空。
雖然近地有效載荷800噸已經夠嚇人了,可是大部分燃料都白白浪費了,有點得不償失。
為什么要帶著翅膀?
為什么滑翔起飛?
還不如采用垂直發射,多級發動機更高效一些,有效載荷可以提高不少。”
楊文杰很是疑問,為什么一定要帶著這么大的發動機進太空。
“因為它要具有二次起降能力!”
“二次起降?”
“是的,它可以在月球上垂直起降,也可以在火星,甚至金星上滑翔起降!”
“臥槽……這也可以?!”
一眾專家齊齊被驚掉了下巴。
“它的發動機雖然推力大,但不會一直以最大功率運行,而是以節省燃料為目的!
機翼可以在低空飛行時節省燃料。
乘波體可以在高空飛行時節省燃料。
到達外太空后,沒有了任何阻力,再以第一宇宙速度飛向目的地……”
“小明,你不是說先在近地軌道組建空間站,成立太空大學分院嗎?”
宋建良很是疑惑的問道,他感覺步子邁的有點太大了。
“太空大學空間站要建設,但是外星球我們也要去!
我們必須要給強敵足夠的刺激,才能達到戰略目標!
溫水煮青蛙只適合和平時期,戰爭時期就不能有任何的保留,只有讓強敵認識到我們的強大,他們才會低頭!”
羅小明并沒有意識到,其實他是有報復性心理的,報復強敵竟敢搶奪二號,還對李雨童造成了傷害!
“所以,我們要準備一些荷載.
近地有效荷載800噸,但是去月球和火星的話要少很多。
先按照650噸準備吧,我計劃500噸用在空間站的建設上,剩下的150噸,月球100噸,火星50噸。
我們基地全力保障近地軌道太空站的建設!
至于月球和火星的荷載,先交給別人去做吧……
當然,30噸的返程荷載也要計劃,哪怕帶著月球和火星的土壤回來……”
“一次……一次……去3個地方?”
梁軍嘴巴張的大大的,說話都有些口吃不清,他感覺羅小明瘋了。
“是的,先在近地軌道釋放掉500噸的太空站,然后轉移到月球軌道,釋放掉月球荷載,再到火星釋放火星荷載……”
會議室里陷入了一片寂靜,大家都被嚇得不輕。
沒辦法再向下進行了,這么瘋狂的想法不是任何一個科學家能接受的。
所有人都需要時間,也需要羅小明拿出實力,證明這是可行的。
結束了會議,羅小明來到了自己的實驗室。
這里還在裝修,但是最核心也是最機密的部分已經建設完成了。
這個占地3000平方米的地方只會放置一臺設備,那就是一體化成型機!
羅小明通過了三重驗證之后,又穿上了厚厚的防護服,才進入了實驗室。
巨大的房間內,二號像是春蠶吐絲,正一點點的構建這個工具。
“主人!3D打印機的精度還是無法達到2納米的層次!”
“為什么?”
“你給我吃的光刻機才達到15nm的層級,5nm的打印精度已經是我能改進的極限了……”
“那怎么辦?更高級的光刻機我想給你吃,但是買不到啊!”
“有的,1號機器人內部有一些光學、齒輪和液壓結構,它們的精度比你們已經認知的單位小太多了,別說納米,阿米也是小意思。”
“給你吃機器人1號?”
羅小明有些猶豫,這不是他自己能決定的。
“不是全部,你給我一個機械臂就可以了,最好是含有激光器的那只!”
二號說的就是有激光牽引炮的那只機械臂。
“給你吃了你就能復制出來?”
“宿主,這是不可能的!”
系統給出了答復。
“主人,復制它需要太多額外的能量,我也覺得現階段不太可能,而且只復制一個機械臂也沒有任何意義,沒有其它的主模塊,機械臂是無法運行的。
我只需要經驗,并改進這臺一體成型機。”
“嗯,我請示一下!”
羅小明離開了實驗室,這里沒有電話,想要聯系外界需要回辦公室。
“主任,剛才李國志參謀長來了個電話,讓您立刻回復。”
剛推開辦公室大門,秘書劉文靜站起來對羅小明說道。
她主要負責接聽電話與對外聯系。
“嗯,我正好要找他。
小靜,還有個事情你去辦一下,魔都交通大學在四年前成立過一個火星探索興趣小組,你聯系一下,看看這個團隊還在不在……
還有魔都航天設備制造廠,問問他們下一代月球探測器的改進方案,他們檔案室有沒有已經設計出來,卻沒有能力制造的探測器圖紙,能不能給我們拷貝一份。”
羅小明沒有立刻拿起電話,而是吩咐劉文靜去嘗試著聯系這兩個部門。
交通大學的興趣小組是羅小明翻閱內參資料時無意看到的,他很感興趣。
至于魔都航天設備制造廠是一個老廠了,玉兔系列的探測器都是他們總裝的,所以經驗應該很豐富。
“主任,我們跟魔都航天制造廠不是一個系統,所以他們不配合的可能性比較大…”
劉文靜很是為難的說道。
“那你跟上邊幾個主管部門反應一下吧,就說我們缺少100噸的月球荷載和50噸的火星荷載,讓他們頭疼去吧……”
羅小明很是憂慮的拍了拍腦袋,他在擔心航天飛機上沒有東西可裝!
別人巴不得火箭擁有更多的有效載荷,但自己這卻是多的用不完!
650噸的有效載荷是什么概念?
國際空間站地面重量420噸,用了20年,70次以上發射任務,32批次組裝任務!
現在僅僅需要一個發射任務,就可以全部運送到近地軌道!
但是還需要在軌組裝,畢竟空間站展開后,比火箭還要大,不可能實現組裝完成后再升空。
月球的100噸荷載也是太多了。
玉兔號140公斤,二號135公斤,單位都不一樣。
至于火星的50噸荷載……
人類向火星發射的探測器加起來有50噸嗎?
半年的時間,打印一架航天飛機是絕對沒問題的。
但是650噸的荷載就很是頭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