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小魚她們又挨搬家了,因為借房子給花小魚他們住的人家說要回來重新裝修房子,說是他們的大兒子要結婚了,所以要把房子裝修好,拿來做新房,就不能讓花小魚家住了。
花小魚他們家有個隔著血緣的親戚,一家都搬到了廣云省去了,他們家有個土房子是三房一廳的大房子,沒有人在家住。
花爸爸厚著臉皮去和人家說借住,沒想到人家竟然也同意了。
在花小魚的記憶中,在這個房子并沒有什么快樂的回憶,因為花爸爸和花媽媽經常吵架,有時候相互指罵對方,最嚴重的一次是花媽媽把家里煮飯的鍋給砸了,炒菜的鍋底也見洞了。
還因為花爺爺老是來問花爸爸借錢,他借錢也不是干什么,就是為了給他的兩個小兒子要路費,說是他們兄弟兩說去廣云省打工。
花爺爺說是幫花小魚家看牛,結果不知道怎么的,就和人家喝酒去了,喝得醉醺醺的?;貋硭艘挥X,才想起牛沒有牽回來,花爸爸找了很久,最后還是在大半夜的時候在一戶好心的人家告訴他在哪里的。
因為這樣那樣的事,花媽媽和花爸爸又吵架了,人們常說“貧賤夫妻百事哀”這句話是很有道理的。
花小魚七歲那年,剛好夠歲數上小學,花爸爸花媽媽因為以前東搬西建的,花了不少錢,沒有錢給花小魚上學。
花媽媽不敢去借花小叔要錢,讓花小魚去借,花小叔說他沒有錢,不肯借給花小魚。
可能他忘記了,他去外面打工的路費還是他爸爸問花小魚媽媽拿的,花媽媽覺得一個年輕力壯的大小伙子,還經常出去工作,怎么會沒有一兩百錢呢,只不了是不想借罷了。
花小叔還出去跟別人說,
“死命生那么多小孩干嘛,沒有錢讀什么書,我有都不借。”
花媽媽沒辦法,只能把秋收回來的花生油全部買了,買了兩百多塊,剛好夠花小魚的學費。
那一年花小魚他們家,整整年都在吃肥豬肉炸出來的豬油,花小魚印象最深刻的是,在那個不大的陶瓷罐子里有一層層白白的,像雪糕一樣的黏黏的油層。
花小魚上學那年,花爸爸被村里超生隊帶去做了結育手術。
花小魚讀書的地方在花爺爺家的正后面的學堂。
那個學堂只教一到二年級的學生,老師們都有很重的鄉村土音。
老師教的wòwǒ不分,老師也是村里有長輩是教書的,剛好孩子認識字,就讓他們接替自己位置當個老師,就是家傳的。
花小魚實在是個不怎么聰明的孩子,她讀書笨笨的,好多同學都及格,只有她,老是不及格。
花小魚這個笨小孩,和別人吵架吵不過人家,打架的時候,人家又跑到男生廁所去。
她只能在回家的路上邊的房子那里寫上罵人家的字,還經常寫得不對。
花奶奶不知道是不是經常和借房子給花小魚家的女主人抱怨說花爸爸他們不孝,有了媳婦忘了當娘的,后來在花小魚第一個個學期還沒有讀完的時候,人家就不愿意再把房子借給了花小魚家住了。
花爸爸只能回到老宅這邊,當年分家的時候,把宅基地也分了?;ò职纸枇撕枚嗳说腻X,才勉強起了紅磚房,雖然只有一個大廳和一個房間,至少不用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了。
花小魚還是挺開心的,總算不用搬家了,花小魚總是沒有安全感,因為從她有記憶開始,她們就是沒有家的人,她們只有爸爸媽媽和妹妹弟弟。
花小魚的大伯不知道得了什么病,醫不了,已經去逝了。
大伯娘沒有留在花家,她也改嫁去了其他的地方,他們夫妻兩撿回來的那個小女孩給了花爺爺和花奶奶帶了。
小女孩用的名字,還是花小魚以前被爺爺奶奶帶的時候辦的戶口本上的名字,那時候的人們為了避免超生罰款,大多數都把家里的小孩的歲數往大了報。
所以上戶口本的時候歲數是比實際的要大一些,好多人家的小孩都是這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