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放結論:因為很多人認為高產農作物對人口增長有決定性作用,而我不這樣認為,我的觀點是:玉米土豆紅薯這些高產農作物不是清朝人口大爆炸的主要原因。
紅薯玉米都是明隆萬年間傳入中國的,但口感不如米麥,老百姓都不愛吃,(有人可能說自己很喜歡吃,但請搞清一個問題,天天吃,頓頓吃是什么感受,吃二十年受得了嗎,反正米麥我能連吃二十多年,有誰只吃玉米土豆紅薯作為主食連續吃二十年的?),因此百姓的種植積極性不高。
真正影響人口的因素太多了,政策、衛生、農業科技的進步等等等等共同作用,不是一個高產農作物能概述的。
而且高產農作物營養比不上五谷,古代沒有那么多農副產品,底層老百姓營養來源就是米麥,給人吃紅薯玉米土豆,更容易營養不良,使免疫力更差,更易生病,人口可能會不升反降。
又有人要問了,那你直接旁白說不行,搞個反套路以為自己別出心裁?
這真沒有搞反套路,要知道種地是一項技術活,只不過古代中國會這個技術的太多了,導致這份手藝很廉價。而種植一種新型農作物的技術,肯定不是普通農民能摸索出來的。(不是他們沒有這個能力,而是樣本太少導致試錯機會太少。)
我認為只有北魏賈思勰那種農學家,才能用那么少的樣本成功將新農作物推廣種植。
所以種死玉米土豆是要說明一個道理:一些聽上去很容易干的事情,你真正做起來才會發現,到處是難題;種地如此、寫網文也是如此。我相信肯定有書友有這種體會。
那紅薯為什么要扔掉,當然是“重耳在外而生,申生在內而亡”了;哈哈,開個玩笑。
上文說了,只有農學家才能培育這些農作物,所以紅薯自然是被農學家撿走了。
但紅薯只是為了甄別出一位可靠的農學家,為主角選育真正有據有大范圍推廣價值的農作物,也是....
劇透已經挺多了,再寫就把大綱都寫出來了,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