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桃源村”石碑旁的硬化水泥路鄉道往里走大概兩公里,接著就是一條一百多米的分叉小路一直連接到桃源小學的校門口,桃源小學座樓在一塊地勢較為寬闊平坦的土地上,旁邊緊挨著是一片水稻田還有菜地,一座三層樓高的長方形鋼筋混泥土結構的教學樓,旁邊還連著一排老師的辦公宿舍,整個學校及一個小操場被兩米多高的圍墻圍住。
學校的正門口被一扇大鐵門把守著,門口上面的橫梁刻印著的“桃源小學”四個大字被清晰的刷了一層紅色油漆。
走進校門口時,葛長寧跟門衛處的王宗泉打了聲招呼,隨后葛長寧把自行車停放在了小操場旁邊的一顆桃樹底下。
葛長寧回到自己的宿舍,將學校資料放在辦公桌上,隨后又從宿舍走了出來,來到了隔壁校長王軍的辦公室,與其說是辦公室還不如說是一個小小的“家”。
“長寧,你回來了啊,一會就準備吃飯。”
葛長寧剛走進來,只看見校長王軍已經在自己的廚房里準備著做晚飯了。在小小的辦公室窗戶臺前擺放著一張陳舊的辦公桌,桌上工整的擺放著各類文件夾以及批改的試卷和作業。辦公桌側邊的一面墻上,有一面用紅色紙條圈出來的長方形大框,里面貼著許多照片。靠在墻邊的一個檔案柜和一個書柜整齊的擺放著各種資料以及各種書籍教材。一套老式的木質沙發和茶幾靠在用磚頭切起來的一堵墻旁,這堵墻把房間隔成了一個小小的廚房,廚房的灶臺上面擺放了一套用來炒菜的電磁爐和鐵鍋、一個做飯用的電飯鍋還有一些做菜用的油鹽調料等,旁邊的菜籃里擺放著一些青菜。
“是的王校長,剛從外面回來,要不要我一起幫忙。”
“不用,不用,一會就好。”校長王軍從里面回應道。
“長寧,我們這里生活條件會比較簡單點,住的也有些簡陋,伙食也沒有你們省城的好,以后你在學校這里吃住只能委屈將就一下了。”王軍一邊在辦公宿舍的廚房里忙活著炒著菜一邊跟葛長寧繼續聊道。
“王校長,這個你放心,我也是在農村長大的,農村的生活飲食我都能習慣,你倒不必擔心。”
“那這我就放心了,我就怕你們過來支教的老師在這里生活不習慣。”葛長寧的的話打消了校長王軍的顧慮。
“長寧啊,這兩天對我們桃源村、桃源小學都有所了解了吧。”王寧接著問道。
“嗯,這兩天認真的看了一下我們學校的各種檔案資料,還有就是在我們桃源村大概走了一圈,不過接下來我還是要多花時間好好的去深入了解。”葛長寧一邊從王軍的手中接過炒好的一盤青菜一邊回應道。
“長寧,你老家應該比我們這里要繁華吧。”王軍問道。
“我老家啊?怎么說呢?靠近縣城,原來種的水稻田也慢慢被征收改造,鄉村逐漸也變成城市了,比起這里的話,人更多點,交通各方面也比較發達吧,消費什么的也比這里方便點,不過環境肯定比不上這里的好山好水。”
“嗯,我們這里就是偏僻了點,好多人都搬出了這座大山,有些搬到了鎮上,有些去到外面發展、定居,只有在過年過節的時候才會回來老家。比起以前,留在這里讀書的學生也少了許多,好多留在這里讀書的學生都是父母在外打工的留守兒童,家里只有老人在照顧著他們。”
“我看了我們學校這幾年的檔案,就像你說的那樣,讀書的學生少了,而且我們在這里正式任教的老師也好像走了不少。”
“是的,學生少了,這里的條件也比不上縣城的教育資源,很難留住年輕的老師,再過幾年我也要退休了,希望到時縣教育局能夠派更年輕更有活力的校長過來這里任教、管理,這里的學生需要他們。”王軍的話里流露出一種無奈。
“王校長,我們的學生都是來自我們桃源村的嗎?”
“有一部分是來自隔壁其他幾個村的,也是因為學生少的原因,前兩年教育局就做了學校整合,把就近的幾個村合并在一個小學上,我們桃源村因為學生相對來說比較多點,就保留了下來。但是按發展趨勢,也不容樂觀。”
“來,我們邊吃邊聊,這些都是自家種的菜,自家做的臘肉。”王軍把做好的的菜端了出來,把裝好飯的碗和筷子遞給了葛長寧。
“王校長,真是太麻煩你了!”
“別說麻煩這兩個字,是我要感謝你們前來支教的志愿者老師才對,這些年,每一批過來支教的老師都幫了我們學校好多的忙,給了我們這里的老師和學生很多新的知識,也希望以后你們能繼續給我們帶來更多的信息,讓我們的孩子更好的打好基礎,樹立目標,更好的成長。”
“王校長,這次駐點支教盡管只有兩年的時間,但我會盡自己最大的能力協助你們做好我們桃源小學的教育工作。”
“長寧,吃菜,吃菜,不要光顧著聊天,這道大蒜炒臘肉感覺如何?”王軍爽朗的笑了笑。
“好吃!好吃!比我在外面吃的臘肉香多了。”
“以后你住在學校要做飯什么的,就自己在這個小廚房來做。就當成自己的家一樣,家里自己種的青菜還有這些臘肉,如果你不介意的話你就自己拿來吃。我家就在隔壁的元豐村,晚上我一般都會回家住,中午就在這間辦公宿舍自己做飯吃,所以家里的青菜啊什么的我都會帶回來學校自己做。”
“不行,王校長,怎么可以白白吃你的菜。我如果要買米買菜的話我會跟桃源村這里的村民買就是了,或者騎著自行車去到鎮上買。真不能白吃你們的飯菜,這也是上面組織對我們支教老師的嚴格要求。還請王校長多多理解。”
“長寧啊,你們真得很優秀,所有過來支教的老師都是這么跟我說的。”
“王校長,剛才我看到靠在辦公桌旁邊的墻上貼了好多照片,有一些照片應該是之前支教的老師吧。”
“是的,這是其中一部分照片,這些好多照片都是支教老師在學校工作的點滴瞬間,他們在這里給我們的孩子帶來了知識、眼界、歡笑。當然更多的是不舍,每次支教老師臨走的時候,孩子們都很不舍得他們走。”王軍放下手中的飯碗,走到了辦公桌旁邊,深沉的看著墻上的照片說道。
“現在我們大山里的這些孩子們其實基本已經不缺乏物質生活上的條件了,他們更多的是缺少關愛、缺少溝通交流。大部分孩子們的父母都是常年在外打工,每年跟父母在一起的時間很少,學習上、生活上的知識技能只能在學校的教育下來完成,但學校畢竟不能代替家庭代替父母,孩子們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以及性格上的形成都會受到很多方面的影響,這些都會影響著他們未來走的路。他們對知識的渴望,對外面世界的了解有很多很多自己的想法和疑惑,但畢竟我們大山里的老師也有自己的局限性,孩子們需要更好的老師帶領他們去見識世界。”
葛長寧默默的聆聽著王軍說的話,只是輕輕的點了點頭并沒有出聲。
“長寧,你過來,我給你看一樣東西。”
葛長寧把碗筷放下,從茶幾旁站了起來,走到了王軍身旁,只見王軍從辦公桌上的抽屜里拿出來一包用塑料袋子包裹好的舊信封。
“這些信封里面裝的都是過去幾年支教老師們給孩子們的回信,我都替他們好好保管著,這些回信給予了他們很大的信心和力量,孩子們都希望能夠通過努力讀書早日走出大山,去到外面看看更廣闊的世界。每年暑假的時候,支教老師們都會通過搞夏令營活動的方式幫助一些孩子來到省城,帶著他們去開闊眼界,去認識和了解不一樣的世界。”
“王校長,如果你不介意的話,這些信我可以拿回去看看嗎?我想更多的了解一下這些孩子們。”葛長寧說話的語氣里透了出一種期待。
“當然可以,你就拿去看吧。對了,還有這些相冊,都是孩子們日常學習和生活的點點滴滴,有些照片還是支教老師去到學生家里家訪時拍的生活照,支教的老師們都很喜歡用數碼相機記錄下孩子們的日常學習和生活。”王軍從身上掏出鑰匙打開檔案柜,又從里面拿出了幾本相冊出來。
“太感謝王校長了!這些信和相冊都是學校珍貴的資料,也是孩子們心中永久的記憶。”葛長寧滿懷興奮的從王軍手中接過信封和相冊,手里一下子多了一份沉甸甸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