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圣拳既杜家拳,它歷史久遠,相傳在唐宋年間,分別有李世民、趙匡胤之后隱名在山中修煉時所創。
不過這只是傳說,并沒有什么實際依據。
而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傳說,李正初在跟著李陽學習文圣拳之后,也大概知道了,說起來這還與文圣拳的幾位祖師有關。
劉佐臣是清朝時候齊魯單州人,師承京畿紅陽教首領、太監魏子義,據傳是唐朝李元霸的后代,真名李廷玉,后改名劉奉天。
在順治年間,劉奉天創立五葷道收元教,有八大弟子,分別是郜云龍、郭圖元、陳南興、張照祥、姬易學、劉興邦、邱執奉、王國清。
這八大弟子中的郜云龍據傳是宋太祖趙匡胤的后代,其先人因宋家王朝滅亡而更名換姓改為郜姓,他精通祖傳三十二式長拳,后拜劉奉天為師后,文武功法合一,兩人共同研創了文圣功,也就是后來的文圣拳。
正因為他們兩人的身份,所以才有了后來文圣拳是李世民、趙匡胤之后隱名在山中修時所創的說法。
傍晚,李正初正在學習杜家拳頭躺母架中的步形。
頭趟母架的步型是由騎馬動作的步型轉換而來,如立馬步、騎馬步、交措步、騎馬虛步等。
這些步型在外型上并不龐雜,但穩固性、機動性較強,它能更好地穩固重心、調劑虛實。再加上李正初站樁也有段時間,學習起來速度也很快,他很容易地就上手了。
而頭躺母架的拳法中的掌型、捶型則都是由握槍、粘槍、搬弓、拉弓、劈刀、托刀的手型演化而來,要求松活自然、握而不實、勞宮內含、相爭相合。
練習時,要求思想集中,精力放松,心平氣和。
練習要點是,松腰活胯,分膝拔頂,含胸拔背,沉肩墜肘,身正步穩,頓挫發力,意貫始終。
……
關于宋江武校比賽隊訓練的重心,隨著時間的推移,每個人的訓練項目也逐漸分明,不再統一訓練了。
要參加劍術項目的現在就主要練習劍術,要參加刀術項目的現在則主要練習刀術,要練習槍術的則主要練習槍術。
而像李正初這般被分配到拳術的,他的主要時間自然就是練拳,練杜家拳。
文圣拳還被稱之為長壽拳,這是因為文圣拳中長壽老人甚多,更有“八十出功,九十不松“的說法,而這正與文圣拳的的文功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不過,因為時間關系,李正初直到比賽隊的訓練重心轉移之后這才開始學習文圣拳中的文功。
文圣拳中的“文”字,取意于文功靜坐之法,是創拳祖師劉奉天和郜云龍根據道家養生的呼吸吐納功之法改編而來的。
要將文圣拳的套路都記下來并不難,畢竟套路就那么多,只要勤奮些肯定就能記住。
但記住套路和學會武功完全就是兩碼事,來到這封閉的奶牛場訓練地已經有二十多天的李正初靠著每天九、十個小時的超高強度訓練,他現在已經將文圣拳頭躺母架的套路都記在心里了。
可是,眼前的界面上,文圣拳的進度卻才只到0.88%,二十幾天的刻苦練習都沒到百分之一。
之前第一天學習文圣拳的時候,這界面上的站樁后面,在沉寂了兩個月之后終于有了動靜,出現了文圣拳三個字樣。
而文圣拳后面自然也和站樁一樣有個括號,括號里面是它的進度。
第一天,文圣拳的進度維持在0.01%。
第二天晚上,李正初躺在床上打開界面的時候,發現文圣拳的進度漲了0.02%,到了0.03%。
而第三天和第四天,界面上文圣拳的進度都漲了0.03%。
而在之后的二十天里,文圣拳的進度則一直都維持在每天0.04%。
李正初算了一下,如果文圣拳的進度后面一直都維持在0.04%,那么他將進度提升到100%需要每天雷打不動地練六年時間的拳。
六年,對于學習一門傳統武術來說,時間算不得多長。
李正初唯一不確定的是,這進度到了100%后還會不會有變化。
就這般,李正初在這奶牛場又訓練了差不多二十天的時間,黃河杯少年武術比賽終于要開始了。
在奶牛訓練場的這段時間里,比賽隊的隊員們先后經歷了比賽隊經費不夠,吃不飽飯;學校撥款,經費足夠,伙食變好;夜晚大風,奶牛場牛棚倒塌,比賽隊隊員奮力搶救奶牛,奶牛場為表感謝,殺牛給隊員們吃等一系列事情。
除此之外,李正初的站樁和文圣拳也有了不小的進步,此時他的文圣拳進度早已突破了1%的大關,到了1.68%,開始向2%發起沖鋒。
宋江武校的比賽隊終于離開了奶牛場,他們包了一輛農村班線的班車,來到了黃河杯少年武術比賽的城市。
黃河杯少年武術比賽的城市是齊魯的省會,而且比賽隊所居住的酒店是由官方所推薦的中銀大酒店,其價格對所有來參加比賽的隊伍都打八折。
可就算打了八折,價格下降了一點,這降下來的價格對于宋江武校的學生們和老師們來說還是太高了。
憑學校里給的那點錢,根本就不夠他們支付房錢的。
沒辦法,帶隊的李陽和王麗只能找了一處距離比賽地點遠一點,環境差許多的小旅館了。
宋江武校的孩子差不多都是農村的孩子,這也是他們第一次來這樣的大城市,他們站在有著一二十層樓的大酒店門前,帶著好奇的目光看向四周,看著那路上一輛輛汽車。
這個世界現在的時間才二十一世紀初,剛踏過二十世紀還沒幾年,其和李正初穿越之前那個世界的二十一世紀初期一樣,李正初倒是沒有覺得有什么好看的,也沒啥新鮮感。
此時這些孩子們還不知道眼前這座大酒店的價格高得超出他們的想象,宋江武校比賽隊的學生們圍城一團,聊著剛剛見到的人穿的什么好看的衣服,聊著之前哪輛車他們以前從來沒有見過。
滴、滴、滴……
這個時候,一輛載著其他學校來參加黃河杯比賽的學生的車開了過來。
“沒長眼啊?沒看到車子嗎?”聽到滴滴的喇叭聲后,宋江武校比賽隊的學生們連忙讓開一條道路,但那車上的司機還是破口大罵道。
之后,宋江武校比賽隊的同學們還遇到了另一隊同樣來參加比賽的人的嘲笑。
這也是,其他參賽隊的隊員都穿著統一的服裝,只有宋江武校的參賽隊穿著一身花花綠綠的小棉襖,還各不相同。
“你們來干嘛?你們是來割草還是放牛啊?”
“還背著行李呢,來打工的吧?”
“會用刀嗎?不會我教你兩手。”
“哈哈哈……”
這群不知道從哪個武術學校來的人,對著宋江武校的一群人使勁的嘲諷,他們身邊那些沒說話的也在一旁哈哈大笑。
宋江武校的這些孩子們哪里受得了這些人的這般嘲笑,先是李狗娃動手打了那瘋狂嘲諷的人一拳,之后雙方混戰便開始了。
李正初平日里雖然不怎么和其他人一起玩,但是這些人這么嘲笑他們,他也不會就在一旁光看著不動手。
而且,李正初也正好想借著這個機會,試一試自己這幾個月以來練站樁和沖拳、文圣拳的收獲。
只見李正初快步上前,來到一個正要出手的人身前,直接以手肘直戳那名學生的胸口。
那人還沒反應過來,便被李正初這么一戳,后退好幾步,差點摔了個屁股蹲。
這還是李正初沒有出全力,要不然單是這一戳,就得將這人戳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