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奉天當初創立五葷道收元教,分八卦收徒黨有八大弟子,其中其中的離卦卦長郜云龍與其師一同創出了文圣功。
五葷道收元教既叫五葷道,又叫收元教,當時的清廷將這兩個教名混而為一,才有了五葷道收元教這個名字,其教內以不食五葷為戒,宣傳普渡眾生收元結果。
因為五葷道收元教編造《五女傳道》等書,并分八卦收徒斂錢,所以又名八卦教。
當初清入關后,云南王吳三桂造反,劉奉天率八大弟子隨清廷攻打吳三桂。
吳三桂被滅后,清廷請劉奉天師徒進京受封。
劉奉天明知有去無回,但還是領八大弟子進京,進京后師徒九人商議,由離卦之首郜云龍護衛師父回家,其余七人復命,并商定其他各卦門徒由離卦協助管理。
這時期八卦教門離卦教便與清王庭結下怨恨。
而這個時候,文勝功也以首創的初級階段在八卦教內秘密傳授。
因為圣功分文功和武功二部分,所以它又依具八卦教教內職位不同有文武同修和文武單練者。
后來,劉奉天死后,其子劉儒漢掌教。
而郜云隴任離卦長后,他和他的子孫世代執掌離卦,并尊劉氏家族為總教首。
在乾隆末期至嘉慶前期,離卦教就分為河南商丘郜姓、高姓和山東聊城高姓三支了。
據說,郜云龍嫡傳后人有一全面繼承離卦文武功法的女兒嫁到河北的關縣楊躲莊,傳其子楊士海。
這楊士海也是個奇才,他能文能武,是乾隆年間的文武雙進士。
楊士海后來潛心修文練武,進一步完善發展了文圣功并創離卦義和門。
文勝功中的文功在修煉時,需要燒香叩頭持誦咒語,鼻內吸氣,口內呼氣,早向東方,午向南方,晚向西方,一日三次朝太陽磕頭口內念“真空”八字真訣。
又因為當時朝廷捉拿反清人士捉的十分嚴格,所以當時義和門人聚會時又將文勝功稱為神拳,好掩人耳目。
雖然義和門的人平時十分的小心,但最后在乾隆四十三年時還是被按察使于易簡等捉拿,離卦義和門的創始人楊士海更是被縛并充軍發配到XZ,并將全部文武功法傳于山東的杜恒信。
李正初的師爺爺,也就是李陽的師父,他姓高,是當初離卦教就分為河南商丘郜姓、高姓和山東聊城高姓三支之后,山東高姓那一支的后人。
其實,李正初的師爺爺這一脈當初只傳承了文勝功中武的一面,還只是拳術方面的武功,兵器方面如六合大槍、九路梅花大刀等方面的武功都沒有學到,因此自然也沒有東西可流傳下來的。
現在李陽教李正初文圣拳的時候,之所以李正初還能學到其中的文功靜坐之法,還得緣于二十年前的國家武術挖掘。
因為時代的飛速發展以及國內所經歷的一些事情,當時國內許多傳統的東西都面臨著失傳的危險。
再加上當時又是氣功熱的時候,全國各地都開展了武術挖掘,這使得全國各地的武術得以保留下來,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發展。
在科技發達的時代,各個武術門派中也不再像以前那般將各自的武功都藏起來,而是歡迎全國各地的同行一同討論研究,歡迎想要學習的人前來學習。
畢竟這個時代想要學武的本來就少,你再收收藏藏的,就更沒人去學了,沒人去學這傳承自然就斷了。
以前的習武之人之所以將自己的本事藏起來,不輕易的傳給其他人,是因為這是他們的一門手藝,是吃飯的家伙,就好比現在美洲那邊一些國家的高科技產品一樣,是不會把自己賺錢的東西教給你的。
李正初的師爺爺就是在那個時候,找到了當初會文圣拳文功靜坐之法以及兵器之法的傳人,從他們那里將自己的文圣拳補全了,然后將自己一身的武功交教給了李陽和宋江武校的校長。
只可惜的是,現如今這個時代,能靜下心來學習武功的人已經越來越少了。
就說李陽和宋江武校的校長,他們兩個雖然都還令他們的師父滿意,但卻也不是那種能夠后繼有人的滿意。
這位高師爺對他的校長徒弟滿意,是因為他的這位校長徒弟辦了一個武校。
而他對李陽滿意,是因為李陽還算繼承了一些他的功夫,雖然實力比他年輕的時候還要差了那么一點,但好歹也拿了個縣武術冠軍。
李陽的這位師爺爺也不是什么練武奇才,他的武功其實也很普通,就和一般的一個練了幾十年功夫的人一樣,并沒有什么突出的地方。
李陽年輕的時候比他年輕時候還要差一些,這高師爺自然不會感到十分滿意。
一代不如一代,那有什么好滿意的?
反正文圣拳現在也列入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也有其他人在傳承,這位老人也不再想著傳承人的事情。
可有些事情總是讓人意想不到的,就在李陽的師父這么想的時候,李正初出現了。
雖然他沒從李正初身上看到什么絕世天資,但是卻看到了更難得的東西,那就是常人難以想象的毅力以及對待武學的態度。
李正初對于練武的這種堅持和認真的態度,就算是他也做不到,這讓李陽的師父心中再次有了希望,所以他才會讓李陽教授李正初文圣拳。
……
三一班參加“狗娃鬧春”排練的學生們經過近一個月的刻苦訓練,最終終于踏上了BJ之旅。
他們帶著魯西南人民的期盼,要去BJ參加春節聯歡晚會的選拔了。
這個世界這個時候的春晚還不和李正初穿越之前,喪尸真菌沒有爆發時候的全國春晚一樣,這個春晚還是全國人民每次大年三十都會看的那個春晚。
如果這次的“狗娃鬧春”真的能夠被選進春晚,這不管是對“狗娃鬧春”的小同學們來說,還是對他們的家人來說,亦或是對宋江武校來說,都是一場盛大的榮譽。
而對于這次春晚選拔的結果,雖然幾經波折,但他們最終還是被選中了。
參加了春晚之后,也陸續有人來找李正初他們去參與一些電影和電視劇的拍攝,雖然都不是主角,也不是什么大片,但只要去了就都能夠拿到一筆對農村里的孩子來說不菲的報酬。
三一班的學生們也有一部分人去了,李狗娃和王大瓜便在三年級升四年級的暑假時,去了一趟,賺回來了一些錢。
至于李正初,他自然是沒有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