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完老沙也持鏟杖走了。
吳空不著急,就坐在原地等。
他在想的不是蜘蛛精,而是蜘蛛精洗澡的泉水——濯垢泉。
此泉可大有來頭,乃天生的熱水,原是上方七仙女的浴池。
傳說是羿射日,把天上九個太陽射下來,砸到了地上,變成了九個溫泉。
分別是九陽泉,香冷泉、伴山泉、溫泉、東合泉、潢山泉、孝安泉、廣汾泉、湯泉,濯垢泉。
拿出手機,跟系統聊天:“系統,這泉能收走嗎?”
[叮,能。]
能救好,吳空覺得自家女人不少,把這泉帶回去非常有必要。
……
老豬和老沙把七個蜘蛛精打跑了,去救唐僧。
吳空則是趁機到了濯垢泉,如意釣竿伸到地下去,勾上來一顆通紅的珠子。
手機掃一掃,收到了系統空間。
至于池水他當然看不上,就算是泉水是流動的,那也是別人的洗澡水。
……
黃花觀。
拿了白眼魔君,滅其靈智,恢復成本體千足蜈蚣,又喚來金箍仙,把蜈蚣和濯垢泉的珠子給他,吩咐道:“將其帶回水簾洞?!?/p>
“諾!”
金箍仙離去。
這位一直在跟著取經隊伍,送回花果山后,掉頭就又返回來了。
……
獅駝嶺。
青獅、白象、大鵬鳥。
青獅其實是文殊菩薩抵罪,這個家伙是要成圣合道的,又是佛門的菩薩,自然不能殺,直接就放走了。
截教教主隨侍七仙:金光仙、靈牙仙、虬首仙、烏云仙、毗蘆仙、金箍仙、長耳定光仙。
白象是靈牙仙。
大鵬是羽翼仙,不在隨侍七仙之列,不是他修為低,而是更高。
這一次,虬首仙、金光仙、金箍仙三個一同過來接靈牙仙和羽翼仙,相互見過之后,便直接去碧游宮先拜見教主了。
剩下的三個和他們不一樣,毗蘆仙已成毗盧遮那佛,長耳定光仙成了歡喜佛,烏云仙成了八寶池的寵物。
兩個成佛的人家是怎么個心態,真不好說,不能主動要求人家回截教。
烏云仙在八寶池,也不能直接去解救,否則就是跟佛教徹底撕破臉皮了,還是要講方式方法。
……
比丘國。
南極仙翁收回了他的坐騎,吳空也沒有為難他,人家也是佛教請來的演員,不能因為演技好,演了壞人,就情緒激動把人打死。
……
陷空山,無底洞。
李天王和哪咤過來了,從陳塘關來的,收走了金鼻白毛老鼠精,也叫半截觀音、地涌夫人。
……
過了滅法國,進入天竺國,鳳仙郡、玉華州,又遇見了一個九頭怪:九靈元圣。
結果不言而喻,吳空拿了九頭獅子,太乙救苦天尊過來討要。
對于闡教十二仙,太乙真人是最可愛的,吳空也沒有為難他,也不會搶人家一個坐騎。
……
靈山。
如來召聚八菩薩、四金剛、五百阿羅、三千揭諦、十一大曜、十八伽藍,兩行排列。
傳金旨,召唐僧進。
那里邊,一層一節,欽依佛旨,叫:“圣僧進來!。”
唐僧同悟空、悟能、悟凈,牽馬挑擔,徑入山門。
……
進入大雄寶殿,唐僧四人禮拜佛祖,唐僧拜曰:“弟子玄奘,奉東土大唐王欽差拜求真經,望我佛垂恩,早賜回國。”
如來開憐憫之口,大發慈悲之心,對三藏言曰:
“你那東土乃南贍部洲,只因天高地厚,物廣人稠,多貪多殺,多淫多誑,多欺多詐;”
“不遵佛教,不向善緣,不敬三光,不重五谷;不忠不孝,不義不仁,瞞心昧己,大斗小秤,害命殺牲?!?/p>
“造下無邊之孽,罪盈惡滿,致有地獄之災,所以永墮幽冥,受那許多碓搗磨舂之苦,變化畜類。”
“有那許多披毛頂角之形,將身還債,將肉飼人。其永墮阿鼻,不得超升者,皆此之故也。”
“雖有孔氏在彼立下仁義禮智之教,帝王相繼,治有徒流絞斬之刑,其如愚昧不明,放縱無忌之輩何耶!”
如來繼續說道:“今我這有《經》一藏,度鬼。共計三十五部,該一萬五千一百四十四卷。真是修真之徑,正善之門,凡天下四大部洲之天文、地理、人物、鳥獸、花木、器用、人事,無般不載。汝等遠來,待要全付與汝取去,但那方之人,愚蠢村強,毀謗真言,不識我沙門之奧旨……”
“阿儺、迦葉,去珍樓將我那三藏真經各撿幾卷給他。”
唐僧謝恩,吳空也沒說話,到了藏經閣。
看完了經書目錄名冊,阿儺、迦葉對唐僧道:“圣僧東土到此,可有什么人事送我們?快快拿出來?!?/p>
唐僧道:“弟子遠路而來,未曾備得?!?/p>
二尊者笑道:“好好好,白手傳經繼世,后人當餓死矣!”
唐僧回頭問徒弟們:“吳空,我當何如?”
吳空笑道:“他們討要人事并無不妥,這本就是買賣。八戒、沙僧你二人把包裹打開,讓尊者看看,若是能入他們法眼的盡管拿給他們就是了?!?/p>
錦蝠袈裟、九環錫杖、紫金缽盂,也就這三件了。
袈裟、錫杖本就是如來送出去的,迦葉兩人也不敢拿,就要來紫金缽盂。
然后開始傳經,傳了五千零四十八卷,合一藏之數。
其實這東西沒有什么好計較的,如來的本意是傳播佛教教義到東土。有道是經不可輕傳,主動送上門去,人家會當成破爛不加珍惜。
設計西游,歷九九八十一難辛苦換來的東西才更加珍貴。
討要人事也是必須的,不管輕重,至少經書不是白送的,也不是白取,而是買回去的。
經是有字真經,這個沒有做假,畢竟給了人事。
四眾將經書捆好,馱到白龍馬上,跟隨二尊者回大殿謝禮。
如來局座高升,詢問了阿儺迦葉都傳了什么經,二人如實回報。
如來又對唐僧說道:“此經功德,不可稱量,雖為我門之龜鑒,實乃三教之源流。若到你那南贍部洲,示與一切眾生,不可輕慢,非沐浴齋戒,不可開卷,寶之重之!蓋此內有成仙了道之奧妙,有發明萬化之奇方也?!?/p>
唐僧謝恩,禮佛三匝,如來打發唐僧出去,散了會。觀音菩薩閃出身來,匯報道:“弟子當年領金旨向東土尋取經之人,今已成功,共計得一十四年,乃五千零四十日,還少八日,不合藏數?!?/p>
如來問:“大士以為該當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