鳶娘對于新出現的小毛孩不感興趣,澤哥兒則新奇的哥哥長,哥哥短,不過到了鳶娘規定的時間,立馬投入學習,賀清風有些不知所措,坐下來一起學習,結果發現,自己特別投入,鄰居家的小姐姐好厲害,他感覺好多以前他不懂的東西他一下子就明白了。關鍵是鄰居家的姐姐跟弟弟也習武,只是沒自己的厲害,但是鄰居家小姐姐舉一反三的能力好厲害。瞬間鳶娘成為賀清風崇拜的對象,到了晚上,賀清風意猶未盡,約好明天繼續才依依不舍的回家。
“清哥兒,玩的很開心。”賀夫人見兒子難得開心的模樣,覺得虧欠兒子好多。
“嗯,母親,鄰家的鳶娘姐姐好厲害,鳶娘姐姐什么都會。”賀清風噼里啪啦的將鳶娘一頓表揚,大人不以為意,不過晚上阿全則有驚喜了,少爺是怎么想的,這樣子他都不曾想到過。
“少爺,您怎么想到的。”阿全忍不住問道。
“今天跟隔壁姐姐對練的時候,我用的全叔教的招式,姐姐在旁邊看,就慢慢破解了,還拆解改進。”說到這個,賀清風特別的崇拜鳶娘,姐姐好厲害。會讀書,會教書,會練武,據說女紅很厲害,廚藝也超贊。貌似姐姐就不會醫術吧。
第二日,賀清風又去了李家,仍然是趁幸而來,帶著滿意回家。最后漸漸地有意還是無意,李家辭退了教練武的師父,由阿全一人教。
五年之后,賀清風跟李凱澤在鳶娘的陪同下,回本鄉考童生,同時還有二叔家的兩個孩子也一起去,最后可喜可賀,四人都通過了,賀清風是案首,李凱澤是第二,至此,李凱澤在萬年老二的道路上一去不復返。
李凱澤不明白,同樣都是姐姐教,他怎么總比賀清風差那么一點點。
兩人沒回去,直接考秀才,李凱文跟李凱強也是,同樣也留下來繼續考,鳶娘給他們抓題,解決一切后勤問題。幾個月后,又考中了,名字不變。至此五人分開,鳶娘領著兩小只回家了。
“吾兒,你可真給為娘長臉。”賀夫人賀晴娘覺得她兒子可以三元及第,光宗耀祖。
“娘,多虧鳶娘姐姐,娘,進入好多人都暈倒了,有鳶娘姐姐做的墊子,香包,還有睡袋,就是吃食,鳶娘姐姐做的全部都是一口吞易消化的吃的,喝的也是提神的東西,還有清涼油,放鼻子下聞了聞,我整個人都清醒了。”賀清風滔滔不絕的談道,眼中都是對鳶娘的崇拜。
賀晴娘有些驚訝,她這個兒子過于老成,誰曾想,居然這么快就有崇拜的對象,李家鳶娘,據說比兒子大三歲。
三年后,賀清風跟李凱澤都成了本朝最小的舉人,李文杰跟鄭應春資歷熬到了,下放做官,賀家也跟著搬走,美其名曰賀清風只有這兩個朋友。李凱澤難得高興一會兒,瞬間不開心了。鳶娘沒覺得有什么。
蘇州,一個美麗如畫的城市,李文杰下放的地方,賀家跟李家又成了鄰居,李文杰對賀家做了各種推算,最后不了了之,賀晴娘的身體在鳶娘各種藥膳的折騰下漸漸有了起色,已經可以走兩步,弄得阿全跟萍娘老淚縱橫。只是他們明白,只是表面,只要夫人身體不再差下去,就能等到阿強找到玉衡子。
十三歲的鳶娘已經初露風華,只是只有自家人知道,不知什么原因,李家刻意讓鳶娘的存在淡化,娟娘也跟著丈夫外放,大大的松了一口氣,她丈夫那一家子,沒幾個看得起她,她的娘家的確不怎么樣,那又如何,府上的哥兒沒一個在十歲出頭就考上舉人的,她的侄子就是,另外兩個也是秀才。這一次娟娘跟著丈夫外放,為的就是將兒子托付給侄女,狠狠地打英國公府的臉。
娟娘這個想法自然實現了,三年后,賀清風成了本朝史上最年輕的狀元,李凱澤成了本朝最年輕的榜眼,成功的續寫三元及第,以及萬年老二。
當朝皇帝宣帝是個好皇帝,唯一做錯了一件事就是不分青紅皂白,聽信謠言滅了當年皇貴妃賀家滿門,皇貴妃當時懷有身孕都快臨盆,結果直接放火將自己跟孩子燒死了,一尸兩命,許是這件事做的過了,宮中除了生公主,竟然一位皇子也生不出來,看著年輕的狀元,宣帝想著自己跟皇貴妃的皇兒活著,想必也這么大了吧。不顧重臣反對,他堅定的立皇貴妃為后,至此中宮空虛無人。
賀清風入了翰林院,也知道自己的身份,有些心里不平靜,直接走到鳶娘哪里。
“鳶娘。”賀清風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直接不喊鳶娘姐姐了,自己也不曉得怎么回事,只是不愿意那么喊。
“是清風。”鳶娘放下手中的畫本子。
“鳶娘,我心里亂,不曉得怎么辦?”賀清風很委屈。
“怎么了?”
等到賀清風一股腦兒的說完,鳶娘有些驚訝,有些了然。
“隨心就好,你外公一家是冤枉的,你理應為他們申冤,至于認不認宣帝這個父親,就看自己愿不愿意,沒人逼你。”鳶娘說道。
“我懂了。”也是選擇權在自己手上。賀清風豁然開朗。
“那些卷宗我這資歷也看不到啊。”
“簡單,讓阿全帶我們去看,考驗你跟阿澤的記憶力的時候來了。”鳶娘不客氣的說道。
“鳶娘,你跟我們一起去吧,人多力量大。”說到記憶力,賀清風跟李凱澤兩人加起來也比不過一個鳶娘,要是鳶娘是男孩,真沒他跟凱澤什么事。
“好。”
就這樣子四人的小賊生涯開始,等到所有的卷宗他們刻錄了一份,就發現,想弄清楚真相必須去邊關,賀清風嘆了一口氣,早告訴他,他就去考武舉了。
“會去的。”阿全說道,若說邊境什么情況,沒人比他更清楚。
“嗯,全叔,給這兩小子沐休按邊境的環境來。”鳶娘想了想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