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的言情小说推荐_女生小说在线阅读 – 潇湘书院

首頁國芯

第三十三章更改設計

對于進出滬江市的人來說,水路走十六鋪碼頭,陸路集散點在人民廣場,已經成為大家約定俗成的慣例。

走在馬路上匆匆而過的滬江人,他們早已習慣黃浦江畔這兩大熱門地點的喧囂,并不會因此而多看一眼。

有的人來了,但更多的人卻走了,數年來從滬江市支援內地和上山下鄉(xiāng)的人數已經突破一百多萬,他們猶如一顆顆蒲公英種子散落在祖國大江南北落地生根。

告別繁華的滬江,回到冷清的皖南,縱有再多不舍,也不得不踏上離別的征途。

大大小小近600名八零一一廠職工家屬集合歸隊,其中估計最高興的當屬周逸,他終于不用忍受大城市的喧囂,回歸到綠水青山的寧靜。

“以后還來滬江大城市玩嗎?”

俞美詩抱著周逸,看著窗外疾馳而過的景色發(fā)問。

“不來了,坐車坐得屁股都疼死啦,而且我也玩夠了。”

在周逸的世界中,只有好玩和不好玩之分,滬江的知名景點都逛遍了,玩不出什么新意。

對比這個由鋼筋水泥鑄就的龐大怪物,他覺得還是用一雙腿可以轉幾圈的山里更合適自己。世界太大,看得自己頭疼,還不如當一只井底之蛙過得舒服。

伴隨大批職工家屬的歸來,原本冷清的廠區(qū)又熱鬧起來,恢復了日常的煙火人氣。

在跟老師謝依德的交流中,周建國有了多個改進產品的新想法,一回到廠里就迫不及進行驗證。

未出正月十五算沒過完年,在廠里上班基本只是做做樣子,大家都互相交流假期的玩耍心得,心思都沒有收回來。等到元宵節(jié)之后,開了全廠職工大會,所有人便正式進入工作狀態(tài)。

不過上班時周建國卻召集了技術科的所有人,打算共同討論一下自己設想的新產品。

技術科編制5人,除了正副科長之外,就3個兵。而且周建國在其中,屬于資歷最淺之人。

科長張若田是滬江無線電七廠的老職工,當年主動報名參加小三線建設,獲得提高職務級別進山,被安排在技術科當科長。性格算是老好人,誰也不愿意得罪。

而其他3個兵之中,又有兩位是老職工,因身體無法勝任車間工作被照顧安排到了技術科。最后只剩下一位算是專業(yè)對口,是由無線電七廠技術科橫調進山。

乍一看,都知道技術科并不技術,只是一個安置干部養(yǎng)老的地方。平時技術創(chuàng)新,都掌握在各大車間內部手中,畢竟每一個車間算下來人數都超過百人。

蒲志剛是整個技術科里最懂技術之人,當然這是在周建國來之前的情況。按理說,沒有功勞也有苦勞,他剛畢業(yè)被分批到無線電七廠,正趕上皖南山區(qū)小三線要人,就直接報名參加。一晃6年多時間過去,在山里勤勤懇懇工作,卻未能在三十而立之前混上一官半職。

當初得知技術科空出副科長一職,蒲志剛以為自己是熱門候選人,沒想到卻被人空降占了坑,要說心里沒有想法是不可能。

按理來說,自己是中專生,同樣是參加了高考過五關斬六將得以進入滬江市無線電工業(yè)學校,在校學習了4年后畢業(yè)分配工作。滬江市無線電工業(yè)學校是由第四機械工業(yè)部(簡稱四機部,負責全國電子工業(yè))直接管理的部屬中專學校,錄取分數一度比外省市大專還高。

六七十年代常說的大中專畢業(yè)生,說的就是大學生和中專生,兩者一進入學校都實行農轉非,畢業(yè)后國家負責安排工作,是正兒八經的國家干部。

新中國成立后,教育體系也照搬蘇聯(lián)模式,在初級義務教育后,還分為了高等教育和中等教育。

高等教育是大專、本科及研究生院校,負責培養(yǎng)高級知識技術人才,就是大學生。

而中等教育就是指中專學校,當前國家規(guī)定高三學生參加高考后統(tǒng)一錄取,按分數劃分排在本科、大專之后。國內知名的中專學校都是中央部委直屬,次一級也是省級政府開辦,等級層次跟大專院校一致。

在蘇式教育體制下,中專學生畢業(yè)后可擔任技術員、技師、工長和車間副主任等中級技術人員和基層技術管理干部。他們可以大量培養(yǎng),主要為配合高級技術人員即大學本科畢業(yè)的高級人才工作,迅速充實一線基層隊伍。

計劃經濟模式下,當然也演變出計劃教育體系。依照蘇式教育方法論,高級人才和中級人才之間的合理比例,在1比3或者1比4之間最為合適。換種角度來說,理想角度下,就是招收1個大學生,就應該配備3到4個中專生協(xié)同配合。

在60年代中期,中國依舊有接近60%的文盲率大背景下,能考上中專的學生已經是人中龍鳳。

若是借用西方教育體制,中國現有精英教育模式下,本科院校相當于常青藤類的重點大學,而大專學校則是普通高校,至于中專實際上等于大專水平。

也就是說,雖然蒲志剛只是中專學歷,但他實際接受的教育程度在國際上相當于大專水平。

在八零一一廠內部,對技術文憑也有一套不成文的評比體系。

最底層是沒有任何技術含量因政策補助直接進廠的農民工,其次是接受過義務小學教育脫離文盲的臨時工,再次便是職業(yè)技工學校(簡稱技校)畢業(yè)的學徒工,隨后就是高中文憑畢業(yè)的普通職工,他們一般都是廠里的基層職工。

接下來是有一定門檻的文憑,身份都是干部,先是中專畢業(yè),其次大專畢業(yè),最后是本科、研究生畢業(yè)。他們普遍占據著工廠中層和高層的技術管理位置,是能主導工廠技術方向的掌舵者。

毫無疑問,周建國空降到技術科任職,基本上大家都是服氣的,畢竟他有復旦大學文憑,而且還擅長解決技術問題。

“我打算將方案一的設計圖紙做一些改動,將這2個晶體管移除,同時在這里加上4顆電容,并且于此處同時添加8顆晶體管和2顆二極管。依照我的計算,如此一來這塊集成電路的反應速度將提高至少30%效率。”

周建國將一張用手工畫出來的設計圖攤在辦公桌上,這是他昨晚連夜加班得出的成果。

“我覺得這樣做沒什么必要。

首先方案一是上級部門認證過的標準,已經足以滿足現有產品功能需要。其次一旦擅自更改產品設計,將來出了問題誰能負責!最后,從產品設計看,你這樣改動的話,電源功率不足以支撐很容易負荷過載燒毀整塊電路板。”

看了一圈四周,科室里其他人都沒有能力說出個好壞,光是設計圖估計他們都分不清。于是,蒲志剛認認真真看了幾分鐘,主動站出來反對。

“我先回答最后一個問題,就是電源功率不足的可能。我在這里增加了4個電容,并且打算重新設計電路走線,另外將外部輸入功率調高到足以應付。

至于方案的改進,我們可以先做試驗,效果好的話再請上級部門來驗收,從而達到技術進步目的。

現在我們的產品只能局限在自己的頭頂,一旦要求跑到地球另一端的話,就不足以應對技術需求。

我們不應該被動等待上頭下達任務,而是要積極主動向他們推介我們的好方案。”

擺在眼前的方案一是導彈遙測遙控系統(tǒng)的TTL類型集成電路,實際有效距離只有1200公里,只能覆蓋小半個中國。若是要發(fā)展洲際導彈的話,8000公里是起跑線,現有的產品肯定無法支撐。

固守成規(guī)多沒意思,周建國打算將現有產品的實際有效距離提高到8000公里,從而走在上級布置任務前面。

部隊采購方案一的集成電路,每一塊售價高達3600元,相當于7名職工的全年收入總和。

對八零一一廠來說,計劃經濟體系的一大好處是承接到上級分派的任務,只要完成就能收到錢,而且出廠成本價都是自己說的算,部隊采購時不會還價給錢很爽快。

現在這塊方案一的TTL類型集成電路上只有32個晶體管,可以覆蓋1200公里范圍。若是想要達到8000公里的話,依照現有設計草圖,晶體管至少得在300個以上,制造工藝更加復雜。

1973年為止國際上對集成電路分類,主要以電子元件(即晶體管)數量分類,晶體管小于100個稱為小規(guī)模集成電路;晶體管數量在100—1000個之間稱之為中等規(guī)模集成電路;而晶體管數量在1000—100000個則稱為大規(guī)模集成電路。

很明顯,現在八零一一廠的所有產品晶體管數量都在100個以下,設計圖需要手工畫制,晶體管也需要人工焊接而成。而周建國最終打算設計300個晶體管以上的集成電路,非常明顯達到了中等規(guī)模集成電路的標準,技術難度陡然翻倍。

“這是我在方案一基礎上,重新設計并改進的方案,預計功效將會是原有的10倍,可以滿足部隊未來一段時間的需要。

若是該產品能生產出來,表明我們廠的整體技術水平向上提高一個臺階。”

看到蒲志剛還在對剛才的設計改動在伏筆計算,周建國又爆出了殺手锏,拿出了最新的中等規(guī)模集成電路設計圖。

“嘶——”

蒲志剛抬頭一看,不免吸了一口冷氣。

此圖一出,蒲志剛也沒有了反駁的底氣。

光是這份多于300個晶體管設計圖,他就畫不出來。非常明顯,自己跟對方有著巨大的技術差距,看來這個副科長輸得不冤。

榕之子 · 作家說

上起點讀書支持我,看最新更新 下載App
推薦
舉報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民乐县| 德兴市| 焦作市| 永春县| 河间市| 内丘县| 中宁县| 夹江县| 拉萨市| 嘉兴市| 澄江县| 青浦区| 武城县| 蕉岭县| 博湖县| 安国市| 安丘市| 株洲县| 柞水县| 石家庄市| 南澳县| 昭觉县| 囊谦县| 库尔勒市| 翼城县| 隆尧县| 美姑县| 东至县| 拜泉县| 鸡西市| 平远县| 沁水县| 长阳| 嵩明县| 济宁市| 九台市| 景泰县| 北宁市| 贵港市| 郸城县| 方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