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的言情小说推荐_女生小说在线阅读 – 潇湘书院

首頁國芯

第四十章心系后代

小別勝新婚,周建國此次前往滬江市開會來回耗費了5天時間,再次跟妻子俞美詩重逢,兩人都感覺到久違的激情。

月初,廠里下發了中央傳達的文件,考慮到中國人口增速過快,朝著10億人口大關直去,為控制人口規模以免出現吃飯穿衣難的情況,未雨綢繆準備號召全國人民有計劃地考慮生育問題。

從以前的“人多力量大”轉變為“晚、稀、少”政策,具體如下:“晚”便是號召適齡男女推遲結婚年齡,從法定年齡男20、女18歲推遲5年時間,以男25、女23歲起建議結婚。“稀”就是拉長生育間隔,兩胎間隔時間最好在4年左右。既不耽誤工作,又有充分精力帶好第一個小孩。“少”就是希望改變當前動輒一大家七八口人的現狀,呼吁生育執行“一個不少,兩個正好,三個多了”。

論國家動員程度,中國在地球村肯定位列前三,于是很快國家人口調整的方針就傳達到基層,八零一一廠為此還特意召開全廠職工大會認真學習討論。

“建國,小逸已經4歲多,你看是不是該給其添一個妹妹了。免得他仗著獨苗身份,天天外出闖禍。”

若是此刻在客廳單人床睡著的周逸聽到,怕是趕緊一個骨碌爬起來。自己是有些調皮,但平日里還算聽話,怎么好端端地就黑鍋從天而降下來砸到自己后背之上。

以前周逸一出生就患病,導致夫妻倆都將全部心思放在了這個兒子身上,恨不得將所有最好的都給他補償。現在伴隨他健康長大,手臂的隱患也徹底得到根治,而且俞美詩也調到了廠里工作實現一家三口同住屋檐下,再要一個小孩的外部條件算是成熟了。

“你怎么知道就是妹妹?如果再來一個弟弟,到時兩個混世小魔王聯手,怕不是得把家里搞得天翻地覆。”

去了滬江一趟,展會上得到許多新技術支持,科研難關攻克在望,讓周建國心里大石減輕了不少重量,因此他順著妻子的話調侃兩句。

“反正我就是有這個預感。

生個妹妹來管一管周逸,讓他明白自己當哥哥的責任,免得天天在廠里帶著一大群孩子到處亂跑。”

提及周逸,俞美詩的語氣不由溫柔了下來,她這個兒子大家都夸其聰明,但就是調皮愛玩耍,跟夫妻倆文靜的氣質一點都不搭。

“小孩子嘛,活潑好動很正常。

以前他手臂受傷時,咱倆不就說過只要他健康成長就行,不求大富大貴。現在兒子身體好了,你反倒開始斤斤計較,患得患失。”

小時候自己就是放羊般長大,父親周東寶基本沒管過自己的成長,因此周建國對周逸也跟著順其自然實行不干涉政策。

“你呀你,子不教父之過!

你沒看到常跟兒子一起玩的曾其立,他父母已經教其識字了嗎?還有其他廠里的小孩都會背誦一兩首古詩啥的,就我們家的周逸什么都不會,只會變著法子在廠里帶著一大群孩子瘋玩。

你不知道就在你去滬江開會這兩天,我說要教他背詩,你猜你兒子怎么回答?

他說,背詩干嘛,又不能當飯吃!

我看以后你再不管一管兒子,他將來說不定就得到大街上討飯吃了!”

一想到當時周逸滿不在乎答話的神情,俞美詩就心里來氣。

在對兒子的教育上,周建國是奉行順其自然原則,小孩子貪玩好正常。而俞美詩之前也沒太在意,但自從搬來廠里住之后,發現鄰居小孩的家長都從小對其開始教育培養,讓她心里開始不斷焦慮起來。

一群家長聚在一起聊天,然后小孩輪流表演才藝,就自家孩子啥都不會,如此場面得多么尷尬。

“你沒看周逸天天當著孩子王領著一大群同齡人四處跑啊,說明咱們家兒子天生就具備領袖能力。

至于學習嘛,現在他還在幼兒園,將來小學時老師會教讀書的嘛。在什么年齡就做什么事,現在他正是玩耍的年紀。

牛不愿意喝水,你不能硬按著牛低頭啊。

那么著急,小心拔苗助長,到時反而害了我們家兒子。”

周建國對此毫不在意,反倒讓妻子不要焦急放寬心。

兒子去討飯是不可能的,至少平平安安長大就行,將來在八零一一廠當一名普通職工也可以,周建國對周逸的期望實在不高。

他甚至一度在心里想,會不會兒子喜歡去當兵,棄筆投戎報效國家,那么就可以圓了他爺爺的軍營夢。部隊待遇好,真去當兵的話也不錯,算是繼承了人民子弟兵的優良家風。

在周家小兩口為孩子的未來喋喋不休時,一墻之隔的鄭家也在就同樣問題而煩惱。

鄭云德的女兒鄭翠翠今年馬上就高三畢業了,在停止高考的背景下,她不可避免要執行下鄉插隊政策。

為了保證鄭翠翠接受良好的教育,鄭家一直讓其在滬江市高中借讀。她的學習成績很優秀,排名一直在年紀前十,若能高考的話基本是必上大學的料。

可惜,大學的大門沒有朝她打開,反倒是農村在向其招手。

“咱們廠職工當中,像翠翠這樣今年高三畢業的情況還有3個人,他們戶口都遷來了皖南。

按基地方面的意見,就是將這批高三畢業生集中起來在當地就近安置下鄉插隊。皖南這里本來就是農村地區,不用再將孩子送到外地。”

以前皖南小三線基本只管生產,不用顧及職工及家屬的生活安置問題。現在既然強調落戶扎根,那么解決職工們的后顧之憂也提上了日程。

跟周逸這樣出生在當地根正苗紅的小三線二代相比,鄭翠翠更像是一個中途加入的過客,被父輩裹挾著來到這里。

鄭云德心里一直惦記著女兒的安排去向,因此時刻留意著最新政策。

“這也算不幸之中的萬幸,若是翠翠被分配到東北的話,那就此生都難多見幾次面了。

在華陽縣農村插隊的話,周末還能常回家看看。

唉,咱們廠辦學校不是缺老師嗎?像我們家翠翠這樣的條件,應該合適招進來吧?”

潘蕓惦記著女兒的前途,早就想問問有沒有進廠的可能。

“插隊是肯定要下去的,這是國家統一安排的政策。

為今之計,只有先下去插隊,等待一兩年時間看看基地那邊松不松口照顧職工子弟。

若是政策松動的話,可以到時再以招工名義回廠里工作。

實際上,這個問題在基地高層會議上已經有人提出過,畢竟他們之中也有人的小孩馬上就要高三畢業了。”

當年力主讓女兒讀高中,沒想到高考直接取消轉變為工農兵推薦上大學,導致其今天畢業即下鄉插隊的情況,讓鄭云德有些內疚。

“反正你得經常留意,有好機會還是得趕緊告訴女兒。

讀不了大學,在子弟學校當一名老師也挺好,女孩子離家近好照顧。”

可憐天下父母心,潘蕓給丈夫鄭云德下了軍令狀,要他時刻記得女兒的前途問題。

“還有一件事,差點忘記跟你說,廠里準備興建五七農場,用來安置那些隨遷家屬。

這算是基地照顧職工生活的第一步重要舉措。

若是農場建了起來,今后插隊的話也不用到農村去了,可以直接在五七農場就可以。”

五七農場是各地響應中央“五七指示”而興建的農業勞動場所,指示內容要求:“全國各行各業都要辦成一個大學校,學政治、學軍事、學文化,又能從事農副業生產,又能辦一些中小工廠,生產自己需要的若干產品……”

實質上,五七農場也是為了緩解物資供應不足,號召各大機關單位搞副業生產,從而實現自給自足分擔國家壓力。

像八零一一廠所在的皖南小三線,國家只負責提供主糧,如大米和面粉,至于副食如蔬菜、肉類、雞蛋等很缺乏無法供應。

食堂供應蔬菜和肉類還可以,但都只按照職工人數來匹配,至于多出來的家屬份額就無法滿足。

因此為了解決廣大職工和家屬吃不到蔬菜、肉類的情況,八零一一廠打算成立五七農場來解決這個難題。

另外還有一大重要因素,就是隨遷家屬一直都沒有解決工作問題,尤其是從滬江鄉下過來的人,因其是農業戶口難以安置。

如果設立農場的話,就可以把這些空閑的年富力強的隨遷家屬集中在一起,負責生產廠里急需的副食供應。

“將來翠翠就算進不了學校當老師,那么到五七農場工作應該沒有問題。子弟學校入編歸基地統管,但五七農場的話屬于廠里臨時工性質,招人只要廠里同意就可以。”

為了不讓對女兒有所虧欠,鄭云德早就想好最后對策,大不了用自己的影響力將其調入廠里。

當然,這樣做于情于理都無可厚非。

“有你這句話我就放心了。

咱們來三線支援建設,獻了青春獻終身,但可不能獻了終身還獻子孫!”

潘蕓的話,其實代表了絕大多數職工的心聲,他們可以認命在山里奉獻青春,但都希望子女們能過得好一些,至少應該受到社會的公平對待,有不一樣的選擇待遇。

榕之子 · 作家說

上起點讀書支持我,看最新更新 下載App
推薦
舉報
主站蜘蛛池模板: 曲水县| 新宾| 长宁县| 文昌市| 繁峙县| 漯河市| 竹溪县| 轮台县| 洛隆县| 英超| 勐海县| 娄烦县| 平安县| 措勤县| 金湖县| 松原市| 沁水县| 大英县| 津市市| 若羌县| 偏关县| 腾冲县| 绥宁县| 赤水市| 朝阳区| 新乡县| 读书| 林口县| 九寨沟县| 常山县| 松原市| 和田市| 子长县| 耿马| 凤凰县| 油尖旺区| 桦南县| 万源市| 准格尔旗| 丁青县| 华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