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來到1982年,此時距離中國正式提出“對內改革、對外開放”的口號已經過去4年時間。
一切從實際出發,積極探索有中國特色的發展道路,讓整個國家顯得生機勃勃,充滿了朝氣。
孔雀東南飛,人才往南流!
第一個經濟特區深鵬市的建立,放開民營經濟的束縛,提倡外資經濟的發展,吹響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號角。
時代的巨變在不經意間,來到億萬中國人的身邊。
不管你是迷惘、興奮還是無所謂,都被不由自主卷入時代浪潮之中,成為無數濺起浪花之中的一員。
周逸也算是其中微不起眼的小浪花,只不過他的舞臺已經來到初中。
在父親周建國的親身教導下,三年級時,他已經學完了小學的全部的課程,并且開始自學初中課程。去年剛上初一的時候,同學們還在為平方根和立方根而煩惱時,周逸已經接觸到微積分的領域。
當然,按照父親周建國廣而不深的教導原則,他的知識面涉及到微積分,但沒有很深入進行研究。
“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從自己興趣出發,周逸發現自己對動手能力要求高的理科比較感興趣,但他對歷史同樣抱著好奇心。
“爸爸,為什么一定要文理分科呢?像我向往理科,但也喜歡文科,就不能兩者綜合在一起嗎?”
12歲多的周逸,身高已經長到了1.65米,身形俊瘦,不至于弱不禁風但也不能說健壯。
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吃下去的飯都用來長個子,就是不長肉。
盡管八零一一廠食堂供應菜肴算是豐富,但依舊無法有效滿足人們多樣的飲食需求,大背景是整個中國人民依舊處于溫飽線徘徊狀態。
用科學的話語來說,就是營養不良,缺乏必要的牛奶、肉類補充。
自大病一場在病床上對生死進行了思考后,康復過來的周逸表現出明顯高于同齡人的早熟。
得知高中要文理分科,他手里拿著高中課本很不理解。
“這個問題其實我當年也思考過。
我們的教育體制參考了蘇聯模式,目的就是為了分科教育來快速培養各類專業人才。
要知道我們跟國外發達國家相比,屬于經濟貧困地區,不得不埋頭苦干拼命追趕。
我們起步慢了,只能通過快速培養的捷徑來拉近距離,這是在特定時代背景影響下不得不采取的措施。
當然,在一定程度上也減輕了學生的負擔,不用學習多門功課,能專注在某個領域。
從文理分科的多年實踐來看,還是取得非常不錯的效果,給國家提供了諸多人才。”
周逸個頭已經快長得跟自己一樣,周建國逐漸將其當成平等主體來對待,用他的話來說就是跟兒子交朋友。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盡管每天看著周逸成長,但周建國卻覺得兒子總能問出許多超越年齡的疑惑。
“任何一個系統和機制,只要還能正常運作,就表明它其實是有效的。在你沒有能力去改變之前,請盡量去適應并理解它。”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周建國將這句話徹底貫徹執行。
“好吧,到時我應該還是選擇理科吧。
不過我在圖書室看到雜志說國外中學和大學都不分科,他們只會讓你挑選專業。”
興趣指引著周逸大量閱讀,他為了解國外的教育情況硬是將工廠圖書室相關報刊翻了底朝天。
“我們家可沒有海外關系,不然可以送你到國外讀書。不過,你將來成績優秀的話,還是有機會公費留學。”
中國有人、有資源,但缺乏資金和技術!
要想發展經濟,這四者缺一不可。
雖然中國喊出了改革和開放的口號,但國外資本和技術都不敢進來,因為他們并不了解這個看上去異常神秘的東方大國。
因此,要想從國外引進資金和技術,只能依靠熟人。
廣大華人華僑同胞,對中國情況熟悉,并且還有家國鄉土情懷,正是第一批掘金者最好的人選。
先樹立成功典型,今后就會有國外資金和技術源源不斷進來。
78年中期,國家就有步驟放開奔赴國外投親靠友的門檻,并且還熱烈歡迎海外華人華僑歸國探親和訪問投資。
以前對海外關系是聞之色變,現在海外關系則變成了香餑餑,意味著家里有富貴親戚可以投靠。
當前要想通過正規途徑去留學,一是競爭異常激烈的公費留學生,每年全國只有3000個名額。二是自費出國留學,需要層層嚴格審核,基本上走的是投靠海外關系的路子。
因為害怕中國人才外流,尤其是留洋學成之后不回來建設中國,導致幫發達國家辛辛苦苦做了嫁妝,所以國家對個人留學之路卡得十分緊。
“我還沒想好,到時發現有必要的話,我會到國外看看。”
周逸做事雖然有主見,但對留學這樣略為遙遠的事情還是一頭霧水。
在全國軍工企業轟轟烈烈的軍轉民大潮之中,八零一一廠日子算是相對過得不錯。
自上次周東寶考察之后,滬江市就同意將12寸黑白電視機的生產線轉移到皖南山區生產。
因為彼時國家批準了從日方引進全套生產彩色電視的方案,合計耗費1.6億美金外匯。比4年前蝸牛事件時跟美方談攏的8000萬美金多出一倍價格,可謂一只蝸牛價值千萬金。
引進方案包括組建一個彩電顯像管廠,這是彩電最為核心的關鍵零部件,放在了4400廠,即鼎鼎有名的彩虹集團就此成立。另外還分別在首都、滬江以及津門市引進三條彩電生產線,從而打造中國的彩電事業。
滬江獲得引進的生產線可以生產14寸、22寸的彩色電視機,設計年產量在30萬臺,并將品牌命名為“金星”。
手握“金星”這樣的尚方寶劍,再加上14寸黑白電視已經投產,自然12寸黑白電視機就顯得落伍,本著支援兄弟單位的精神將技術擴散到了皖南山區。
盼星星盼月亮終于迎來了黑白電視機生產線,皖南電子公司整合旗下10個軍工廠資源只用了6個月時間就安裝完畢進行了試投產。
周逸清楚記得當父親周建國將剛從生產線下來的12寸黑白電視機帶回家里時,他興奮地一整夜都沒有睡著覺。
母親俞美詩特意再三警告,不允許周逸私下拆卸電視機,畢竟這可是夫妻倆攢了近半年的工資購買而來。
為了盡快打開銷路,經過討論大家決定以“軍工牌”作為電視品牌。一是彰顯了生產單位,二是表明軍工質量足以信賴。
小三線的職工成為首批“軍工牌”黑白電視機的用戶,雖然沒有內部優惠價,每臺410元不打折,但能不通過電視機票就購買到一臺電視,已經讓許多人心滿意足了。
很快,軍工牌黑白電視機就在安皖省打開了局面,要知道以前省里要電視還得到滬江去拉。現在好了,直接在省內就能訂貨生產。
趁著國家大力發展電視事業的東風,以及電視開始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首選大件家電,軍工牌黑白電視雖然只有12寸,但依舊憑借相對低廉的價格獲得了老百姓的歡迎。
歷經兩三年的發展,在蘇、浙、皖三省交匯處地區,“軍工牌”成為當地人認可的電視牌子。去年,12寸黑白電視機價格降到了370元,但年銷量突破了5萬臺大關,養活了餓肚子的軍工企業。
除了顯像管依舊需要從滬江市采購之外,其他零部件都能在皖南山區生產,八零一一廠包辦了電視機主板的生產。
本著居安思危的精神,小三線又盯上了14寸的黑白電視生產線,畢竟誰都知道12寸遲早要被市場淘汰。
眼見小三線這幫人將電視產業逐漸做了起來,每年市里可以減少補貼500萬元巨款,一進一出之間可是一筆劃算的買賣。
因此,市里也同意轉讓14寸黑白電視生產線給小三線,畢竟他們能自己找吃的就不用每年耗費巨額補貼。
今年上半年,還有一次重大組織機構調整:國防科委變成了國防科工委,而且第四機械工業部獨立出來變成了電子工業部。
這次大變革對企業來說,帶來了兩大重要影響。
一是企業被從部屬下放到地方。
國家倡導要給予企業更多自主權,紛紛下放企業到地方管理。像皖南小三線這一片的軍工企業,就正式移交給滬江市管理,中央部委今后不再名義上管轄。
沒有部委這個娘家,今后許多好事都輪不到你,只能到地方跟其他企業一起搶食了。
二是國防工業大縮編。
像八零一一廠這樣的軍工廠就被撤銷了在國防科工委的編號,直接轉為了民用工廠,不再負責軍品的生產。原來引以為傲的獨門產品也被連同技術整套轉移到僅有的幾個部屬半導體工廠生產。
沒有了國家輸血,許多軍工廠只能走上軍轉民的艱難道路,但成功的寥寥無幾。
幸好皖南小三線當初未雨綢繆,提前做好了軍轉民的準備,若是沒有這條電視生產線的話,面對突如其來的大變革,廣大職工只能在山里喝西北風了。
當工廠正式從國防科工委除名之后,幾乎所有職工都明白皖南小三線基地已經是昨日黃花,被時代拋棄了。
因此大家紛紛找門路想要調離,尤其想方設法回到滬江市工作。
就連周建國也再次興起了報考研究生的念頭,以此圓了自己一直以來未了的夢。
不過他的計劃再一次被廠長鄭云德打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