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這懿清公主,倒也是大燕王朝的一段傳奇。
其生母夏昭儀當年是名震后宮的美人,三千寵愛于一身。只因母族勢弱,縱是皇帝心里萬般寵愛卻也只能是個小小昭儀。
在懿清公主降生沒多久,那嬌柔的夏昭儀便因產(chǎn)后身體虛弱早早的去了。
小小的公主就這樣被留在了這個盡是豺狼虎豹的深宮中,孤零零得叫人可憐。
所幸她是個公主而非皇子,于權(quán)力繼承更迭離得甚遠,宮中的妃嬪娘娘們倒也不會多加為難。
斯人已逝,皇帝心痛之余對那剛出生的小公主也是心疼得很,不愿將這小小的姑娘過繼到旁的妃嬪名下。他也是在后宮長大,這后宮的腌臜他也是知曉幾分的。
后來想了想,索性大手一揮,決定將小公主寄養(yǎng)在太后那里。
太后獨居永安宮,甚是冷清,這一來小公主能陪太后解解悶,讓太后在深宮中不至于那般孤寂,二來若是小公主能討得太后歡心,太后也能護著小公主平安長大。
這昭德太后早些年在這深宮中爾虞我詐勾心斗角,在一切塵埃落定后心生倦意。如今在永安宮是深居簡出,吃齋念佛。
昭德太后爭了那么多年,斗了那么多年,如今老了也只希望能如普通老人那樣兒孫繞膝,享受著天倫之樂。
這嬌滴滴的小公主的到來,倒也正好遂了太后的心愿。
小公主打小便與旁的公主不同,不喜金銀首飾,不喜綾羅綢緞,也不喜刺繡女紅,獨獨喜歡讀書。
各種各樣的古籍游記史書經(jīng)典她都喜歡。讀書興起時,她能悶在屋子里一整天都不出來。
對于小公主喜歡讀書這件事,昭德太后也是默許,她從不信奉什么“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混話,身為皇家公主,不說滿腹經(jīng)綸學富五車,起碼的知書達禮還是要的。
小公主不僅喜歡讀書,還喜歡各種嘗試。對于書里那些枯燥乏味的文字總愛去實踐驗證一番,硬生生地將書里那些晦澀難懂的文字變得鮮活生動起來。
比如昨兒個讀了個什么北山酒經(jīng),她便風風火火地想著去親自釀一壇酒埋起來等著來年喝,今天看了什么茶經(jīng),便鬧騰著要去亭子里煮茶喝。不知道明日又見了什么經(jīng),又要搗鼓些什么。
昭德太后向來是縱著她。這小公主日日在永安宮上竄下跳,倒也將這如死潭一般的宮殿攪和得熱鬧起來。
就連平日里不茍言笑的太后娘娘都常常被逗得展顏輕笑。這讓整個永安宮的婢女們歡喜得差點將小公主當成小祖宗給供起來。
那小公主雖是成日里被嬌慣著放縱著,卻沒被養(yǎng)出那嬌蠻無理的怪脾氣。
用小公主自己的話來說就是“本宮日后是要像皇祖母那樣高貴優(yōu)雅的。斷不能時時耍小性子。”
可就算小公主說了這般話,那活潑跳脫的性子卻怎么也藏不住,整日里除了讀書便是胡亂搗鼓些亂七八糟的東西。
就這樣,天真活潑的懿清公主在永安宮上躥下跳讀書玩鬧中慢慢地長大。
九歲那年的春日,陽光明媚,和風習習。
小公主正在院子里悠悠地蕩著秋千,看著天上偶爾掠過的飛鳥,瞇了瞇眼,心里頭又冒出來了個小主意。
只見小公主一邊急促地喚著“寧兒”一邊著急地從秋千上跳下來,說是想要親手做個紙鳶。
太后聽了也只是莞爾,將舒嬤嬤喚到跟前,低語了幾句,說是讓永安宮里擅長做木工的小李子去幫忙。
有了小李子的幫忙,小公主的紙鳶很快就做好了。
那紙鳶上的彩燕是小公主親手繪上的,雖說這畫技著實讓人無法恭維,但好在那彩燕的神情畫的生動極了,是嬌憨可愛得緊。
“皇祖母皇祖母,您瞧瞧清兒做的紙鳶好看嗎?”小公主獻寶似的將紙鳶捧到昭德太后面前,眼睛彎成了小月牙,臉上只差沒有明晃晃寫著“快夸夸我”這四個大字。
昭德太后看了看小公主的紙鳶,那彩燕嬌憨可愛,倒是像極了小公主。只是這技巧手法著實是拙劣了些。
她藏住嘴角的笑意,微微皺起眉頭,故作嚴肅地問道:“懿清,哀家問你,近日你是不是未曾好好跟著先生學畫?”
小公主聞言怔了怔,仔細想著前幾日先生授課的情景。
前日先生教她畫畫,她好像睡著了來著…不不不,她沒有睡著,只是昏昏欲睡什么也沒聽進去而已……想著想著,小公主的笑容慢慢地從臉上消失,嘟起小嘴,默默垂下頭去。
小小姑娘就這樣乖巧地站在那里,手里的紙鳶也被悄悄藏到身后,那垂著頭的樣子看起來委屈極了。
昭德太后見著她這小模樣心里是歡喜得緊,也不忍心再繼續(xù)打趣,擺擺手,說:“罷了罷了,不是說要放紙鳶嗎?還不快去。免得過些時候風停了,那紙鳶可就飛不上天了?!?/p>
“好的,皇祖母!”得到了皇祖母的同意,小公主瞬間明媚起來,笑瞇瞇地同太后道別,然后拿著紙鳶提起裙擺風風火火地就往御花園里跑。
“瞧這丫頭,整日里慌急火忙的冒失樣子,哪里還有半點公主的模樣?!闭训绿罂粗」鳚u行漸遠的背影,搖著頭無奈地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