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燕這些年良將本就缺稀,盛將軍戰死沙場之后,便再難有相當的將軍可以接替他的位置。
盛將軍死前的密函便是向燕帝提議與昭越和談,如今慘勝,和談倒也是有幾分主動權的。
同時,密函中也提到了在他麾下的幾位將領,若是真要繼續打仗,他們也是能堪當大任的。
燕帝這些天是忙的焦頭爛額,昭越在大燕邊疆處虎視眈眈,而大燕將士上一戰損失慘重,軍心渙散,怕是難再打勝仗。
燕帝兩方權衡,終于還是妥協,選擇與昭越和談。
昭越也很是爽快,似乎是只等著大燕皇帝來送的這封求和書。
昭越的要求很簡單,和親聯姻。
將大燕九公主嫁與昭越太子為太子側妃,昭越保證五年之內不會與大燕動武。
燕帝聽聞此事勃然大怒,堂堂一國公主,卻只能委身為妾,這是何道理。
再者,這昭越求娶誰不好,偏偏求娶的是這九公主,是那已故盛將軍的遺孀。
如今盛將軍戰死不過一月,尸骨未寒,若是如今真將她嫁往敵國,那可真是要他寒了大燕將士的心哪。
這昭越打得一把好算盤,是招招誅心。
兩國的和談就這樣陷入了僵持,昭越也不著急等燕帝的回復,只是時不時地攻打大燕邊疆的小城,不斷地給大燕皇帝施壓。
燕帝趕忙召集文武大臣前來商量對策。
聽著那一群大臣爭論不休,燕帝疲憊地揉了揉眉心。
如今朝中兩派劃分明顯,求和派以文臣為主,主張和親求和;主戰派多是武將,主張興兵討伐。
在燕帝連連派了幾位武將趕往邊疆支援卻屢屢戰敗后,最終還是下定了主意答應了和親。
小公主知曉此事后異常的冷靜,連眉頭都未曾皺起。
只是當晚,小公主便病倒了,高燒不止。
太醫也只說公主小產后元氣大傷,身體大不如前,再加上郁結于心,急火攻心,這才導致高燒不斷。
小公主迷迷糊糊間醒來就看見守在床邊的太后,病中的她哪里還有白日里的冷靜與決斷,見了太后便覺得那是最后一根能救命的稻草。
“皇祖母,皇祖母,子凜哥哥,子凜哥哥才死了不到一月,我,我……”
“懿清,答應和親。”
昭德太后冷冷地打斷小公主的話,眼中的慈愛淡了許多。
小公主怔了怔,默默收回扯住太后袖子的手,垂下眼眸來,木木地應著,“懿清遵命?!?/p>
小公主從來不會忤逆太后,她讓她和親,那她便應。
她知道逃不掉的,她也無處可逃。她以為太后會循循勸誡她,像往常一樣??墒翘笾皇抢淅涞叵铝艘坏乐噶?,不帶一絲感情。
太后為了保住她兒子的江山,就這樣毫不猶豫地舍棄了她從小疼到大的孫女。
是啊,因為她是公主,就算是被舍棄也要義無反顧毫無怨言,她沒有選擇。
從此刻起,她不再是那個備受嬌寵的小公主,而是即將和親的大燕九公主。
懿清公主從那日生病之后便被軟禁在永安宮待嫁。
其實也無所謂什么軟禁,懿清公主自打搬回來,便再沒離開過永安宮一步。
說來也是諷刺,懿清公主嫁人不過一年,守喪不過一月,便又要再嫁。這在大燕王朝是前所未有。
四月十九日,懿清公主再次穿上了鳳冠霞帔,只是這次,嫁衣里藏著一件素衣。
大燕帝京離昭越國都約有半月路程,和親隊伍于五月六日晚到達昭越國都。
懿清公主被安排在太子府上的偏院,周圍派有士兵把守。
子夜時分,萬籟俱靜,懿清公主所在偏院卻突然冒出火光,點亮了半邊黑夜。
火勢蔓延極快,待門口士兵發現準備沖進去救人時,卻是被熊熊大火死死的攔在門口,只零零散散地聽見懿清公主大喊一聲“來人,救命”后便再不能聽見什么。
屋內的懿清公主看著那張牙舞爪的火花,心下冷靜得很,沒有一絲地慌亂與害怕,嘴里卻是時不時發出慌張的呼救聲。
懿清公主坐在梳妝臺前,拿出匣子里那根梅紋流蘇銀簪,慢慢插到鬢間,仔細端詳了一番。
那是她的子凜哥哥送她的生辰禮物,是她的子凜哥哥親手雕琢的。
隨后,懿清公主又垂首細細整了整身上的嫁衣,她恍惚間想起當初她穿上這件嫁衣時,子凜哥哥眼中的驚艷與欣喜。
她站起身來,隨手拿起案上的茶杯,一飲而盡,跌跌撞撞地撲向那熊熊大火。
那晚的火燒了不過一個時辰,救火的速度并不算慢,只是待火熄滅后,那懿清公主已然離世。
其貼身丫鬟寧兒為進屋救主,被掉落的窗檐砸斷腿暈了過去。
元堯聽聞此事,面色陰沉,眉頭緊蹙,總覺得這件事情格外蹊蹺,喃喃自語道:“怎得這么巧?偏偏是今晚…該死……”
徹查的結果是屋內大多木制品上都被抹了蠟油,擺放茶水的桌案附近尤其多。
案上的茶杯正巧跌落,藏在了小公主身下,尚未被完全燒毀,其中留有迷藥的殘余。
大概是懿清公主起夜拿著燭臺喝水后昏迷,倒下時無意中將蠟燭碰掉,火勢便順著桌案開始慢慢蔓延。
這懿清公主入住太子偏院,里里外外都是太子妃一手操辦,戌時太子妃的貼身婢女荊香曾特意來問候過懿清公主,貼心地備了茶水點心。
所有矛頭皆指向太子妃,縱然太子妃百般辯解,卻怎么也洗脫不了身上的嫌疑。
大燕派來和親的九公主于初到昭越便因故身亡,所有線索均指向太子妃。
這個消息不脛而走,不久昭越大燕是人盡皆知。
有人說這太子妃嫉妒成性,容不下風華絕代的大燕九公主,有人說這太子妃父兄均是戰死沙場,太子妃這是為父兄報仇……
在大燕的皇帝聽聞此訊,怒斥昭越小人,先是逼公主委身為妾,后又將公主虐殺,這般折辱挑釁,著實不能容忍。
撕毀了和書后,派人前往明楚借兵攻打昭越,誓要爭個魚死網破。
不管這懿清公主是死于他殺亦或是意外身亡,這個賬都被大燕算在了昭越頭上,若是真叫這大燕從明楚借到了兵,那昭越是岌岌可危哪。
昭越國君迫于壓力也只能派遣使者前往大燕。
大燕和昭越再次和談,大燕掌握了絕對的主動權,最終是大燕收回了被昭越占領兩座城池,要回了小公主的遺體,迫使昭越國君許諾八年之內不與大燕兵戎相見。
此次和書一式三份,除大燕和昭越各有一份外,明楚作為見證國留有一份。
若是某方毀約,明楚都會站在另一邊。
就這樣,大燕與昭越之間的戰爭由于明楚的介入,最終停歇。
十六歲的懿清公主用命換回了燕京八年的平安。
至于八年之后又是怎樣的光景,與懿清公主是再無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