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住在杜家渠溝掌村,去民校上學,需要沿著大河一直往前走,才能到達民校。大河一年四季都有水,春秋兩季,河上的冰,要么剛剛開始消融要么剛剛開始形成,所以經常就會有人因為踩到不結實的冰而掉到水里。每天早上到學校,總會有那么幾個人圍著火爐子考濕透了的鞋子。冬天的時候就會好很多,男孩子們一人背一個小冰車,坐在小冰車上,手里拿著兩個冰錐,用冰錐劃著一路向前。女孩子們也一個個跳到冰面上來,滑著冰向前走。我們管滑冰叫打擦擦,通過一段長長的助跑,然后在冰面上找準合適的位置,停止奔跑兩腳前后分開,側著身體,開始滑行,這就叫打擦擦。這種情況下,當然少不了比賽,經常為了比賽,看到底誰一次打得最遠,不留神就耽誤了上課時間,到學校一遲到就是一群一群的人。今天是杜家溝村的一群人遲到,明天是哈拉勾的一群人遲到,有的時候是兩個村子的人都遲到,反正每天總會有那么幾個人被罰站到大門外,不過到了正式上課的時候,老師還是都會讓大家進教室的。
夏天的時候上學的路上是最有意思的,河水里經常會有泥鰍,勇敢的男同學,總會逮起來就吃,也有部分膽大的女孩子也敢挑戰活吃泥鰍,不過這事兒我可從來都沒干過。調皮的男生逮著青蛙或者是大青蟲嚇唬女生,我們就這樣一路打鬧著,奔跑著,來到學校。每當大山水過后,我們的路都會被沖得面目全非,經常是河面變得非常寬,我們根本走不過去,這時候姐姐就成了那個帶頭的人。我們每個人手里抱一塊大石頭,姐姐走在最前面,她扔一塊石頭到河里,然后向前邁一步,后面排成一隊的我們也依次更近一步。我、麗麗、海海、弟弟、還有鄰居家的幾個孩子,我們挨個把自己手里的大石頭,傳遞給姐姐,姐姐把大石頭一個一個的扔到河里,一個個形態各異大小各不相同的石頭,歪歪扭扭的組成了一個石頭橋。走在最前面的那個人是最辛苦的,由于石頭的形狀各不相同,第一腳踩下去,因為石頭側滑而掉到水里的可能性就最大,所以每到夏天姐姐的鞋濕的次數總比我們多一些。在我們的印象里,掉到河里,濕了鞋,這些都是小事兒,只要別把書包也弄濕了就行,因為書本一旦弄壞了就再也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