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的言情小说推荐_女生小说在线阅读 – 潇湘书院

首頁治水蕩妖記

第三十七章火珠顯威滅怪女神巫山相助

有云:

“虹彩飛流,光閃人間。”

卻說漢東駕風如電,回到了天界,飛過盤古柱,一路上,光景靚麗。

話說水公與圣仙在一處松間談聊,一陣飛光閃來。

圣仙曰:“是漢東回來矣。”

漢東見了二人,水公曰:“可借到純陽珠。”

漢東取出純陽珠,曰道:“取著矣。”

水公叫來伯成子高,將兵隊交由伯成子高率領,隨后,水公與二友駕云徑去。

不長時,三仙到了那鼠山之上,站在空中云朵上,漢東將火珠扔到鼠洞前,有幾只怪鼠圍了上前觀視,漢東念了三遍咒語,那火珠發出光芒,有一怪鼠碰了一下,那火珠中飛出火網,嚇得怪鼠四逃,那火網罩住了整座山谷。

隨后,火珠之中,又蹦出一群火獸,有火龍、火蛇、火虎、火豹、火貍、火犬、火猴等,火獸群奔入山洞,四處噴火,洞內大大小小的穴,被燒得火紅,洞中池水被燒得滾勢,洞內大小之鼠四逃各散。

有的剛出洞,使撞到火網,觸碰到火網,即時灰飛煙滅。有的被掉到水中,被燙熟,有的被火獸撕咬。

那鼠后被燒得狂叫,怪鼠群聽后,急忙趕去保護鼠后,明知要死,還不斷跑過去為鼠后擋住神火,不一陣,就堆成了一小鼠山,將鼠后圍在底下。

整座山谷被燒得底朝天,水公等三人在空中,看得滾煙遍山,又聽到從洞中傳出嘶叫的狂聲。

在那洞里,有一頭青毛巨鼠向火龍吐去火球,那火龍身體被火球碰成兩斷后,一瞬間,又復合了,那火龍復合后,便轉身飛去,將那頭青毛巨鼠,咬成兩半。不長時,洞內大大小小的怪鼠全部被燒得待燼。

卻說水公三人在空中觀望時,轟的一聲巨響,整座山谷,隨即崩塌,水公命漢東念咒,收了火,漢東領命,又念了三遍咒語,那群被壓在土下的火獸群與火網,全被火珠收了回去,泥土松動,崩出火珠,回到了漢東手里,下面之泥土,又蠢蠢欲動起來。

圣仙曰:“看,好似有物在動!”

不一時,崩出一個人形赤色老鼠怪,水公曰:“汝二人,快去除掉渠。”

二友得令,駕風追去,那鼠后轉身用眼一閃,遂閃出赤斗,二友躲過,漢東拋戟而去,那鼠后躲了過去,隨即,其妖媚一笑,準備飛逃時,而圣仙已閃到他跟前,當那怪剛回眸之時的傾間,那乾坤槍便刺穿了他的身體。一聲大叫,那怪隨即斃了命,掉落于河岸邊,化成了一堆灰塵。

有云:

“治水蕩妖,救民水火,

功在今代,利在萬秋。”

隨后,漢東離了水公與圣仙,又往火陽宮走一趟,還了那火珠,謝了火宮眾神,不題。

次日,水公領眾將司,來至曾經塌陷的松林前,議論治水之事。

水公曰:“前面大山已崩塌,立馬挖開河,讓洪水流入六道口。”

忽然,有兵士來報,說常生子與數兵,掉下了陷土里了。即時,水公急忙領眾將司趕了過去,到后,圣仙與漢東飛落,救上了常生子等人。

水公告誡兵士,事要小心,不可急著。隨后,大眾散去,而二友觀望塌方,看見有深洞。

漢東曰:“不如吾等進去看看如何?”

圣仙曰:“走。”

二友入到燧洞里,四暗無光,二友開了金睛法,一路而進,看見有燒焦的痕跡,不長時,來到了怪鼠洞底,遍地灰塵,再前行,來到一處,聽到河水滾滾之聲,二友閃到了上面,原來,是河邊,觀視一陣,隨后,便駕風回了去。

水公與子高在大帳議事,二友回至,將那妖洞通往六道口之事,告于水公。

水公命圣仙領一枝兵隊,將水引至塌方處,圣仙得令而去。

忽然,快馬傳令兵使入報,曰道:“報上叔,虞都周邊,已泛濫黃水之災,陶皋等官,已在疏理。”

水公曰:“吾已知曉,汝先下去。”

兵使退去。

子高曰:“如何是好?是否分兵回援?”

水公曰:“汝先率一軍先行,此處快是工完。一旦功成,吾等立馬回援。”

伯成子高得令而去。

水公命漢東督軍加緊掘開河口。十日后,將父子灣到六道口的河道全部挖通,滾滾大水狂流,沖入六道口。

有云:

“斬妖崩山故事傳,疏水長流此段結。”

水公之軍,未多休整,便往都城出發。

有云:

“夜去又是夜,日落重日起。”

話說水公之軍,行了數日,黃昏之時,到了一處歇息,在一側路旁,見得一老者,臥在一處唱著歌謠。

歌詞有云:

“天大地大,誰為大?天仙地仙,誰最仙?天地卻在道眼中,亦與螻蟻同。”

那圣仙與漢東見狀,上前問了禮。

那白發老者看了看二友,曰道:“汝二位,是神仙罷。”

漢東曰:“汝怎知邪?”

水公亦上了前,禮曰道:“不知仙公,何方之士?”

那老者曰:“家住無極道海太玄穴。”

水公曰:“據予所知,無極界道海住著三位天尊,乃是大道煞氣顯化之始仙也,他們便是三清,與吾是故友。”

那老者曰:“非也,那道海歷來住著四位天尊,吾便是其中之一,吾乃浮黎元始天尊,吾雖住在太玄穴,但歷游諸界,不在穴中,知吾者,廖廖無幾,吾可比三清尚早些問世哪!”

有云:

“浮黎元始天尊者,乃大道始化祖仙,在三清之前。非號浮黎元始天尊之盤古氏,非玉清境太上元始天尊也,亦非玉清元始天尊玉清君也。”

又云:

“盤古氏之浮黎全號,曰帝師混沌生一始祖浮黎元始天尊。

太上元始天尊之浮黎全號,曰帝師先天無極大道生一始祖太易水火鴻蒙混沌元陽上帝浮黎元始天尊。此是號也,皆非浮黎元始天尊本仙之名也,浮黎元始天尊者,即道生太極也,乃名,非號也。”

圣仙曰:“真是仙外有仙,神外有神吶!”

漢東對圣仙曰道:“師叔與三清乃是故人,連師叔尚且不知道的至仙,想必此仙,必是仙中之仙哪。”

那天尊話罷,便化彩虹而去,水公等人禮送了他,有云:

“三清同為一體煞,道外鴻坤屬浮黎。”

又云:

“時光之速很是快,匆匆轉眼又過去。”

光陰一晃,歲月又去,話說水公之兵隊,回到都城當日,綿綿大雨。

水公等人又見到都城外廓泥墻倒塌嚴重,隨后,治水大軍駐在都城外。

舜帝在都堂內侯迎,水公領眾將司進都城,入于都堂,謁見了虞后。

在大堂內,眾臣對洪災,議論紛紛。

英熾曰:“洪水每日暴漲,形勢嚴峻哪!”

虞后曰:“吾派陶皋將都城中的一部百姓,北遷至于新遠一地也。”

水公曰:“當今,應在都城邊上,填土筑高堤,擋住洪水,修補外城,以保內城,再往黃河上游,鑿山疏洪,引往西邊無人煙的番麻之地。”

舜后曰:“善也。”

次日,都城大軍一邊在趕修補城郭,一邊在黃河邊,筑高堤,疏洪流,不題。

有云:

“時光本無情,只前不會后”。

話說真行大禹之軍,治完巴來國水災后,人不息,馬不停,前往巫山治水,一路上,見到零散的老百姓拖家帶口,牽畜帶禽而行,雙方是逆著走的。大禹命兵士行于路旁,讓百姓走寬闊大路。

有云:

“這一邊,是離了巫山走,那一邊,是前往巫山去。”

青鶴師兄弟等人,在一處觀望,看得路上行人眾多。

精衛曰:”不知幾時方能到那巫山?”

青鶴見到一老一青,于是,便上前問了路,說道:“老人家,有禮矣。”

那老者點了點頭,青鶴曰:“敢問老人家,此去巫山,尚有幾里耶?”

那老者回曰:“尚有二十多里。”

青鶴曰:“多謝老人家。”

那老者說了句不謝,準備與他兒子離去,青鶴叫住他,送了他一些糧食,那老者謝了青鶴后,便與他兒子一起離開了。其他百姓見了,亦紛紛過來討糧食,青鶴告于大禹,有百姓討糧,大禹讓兵士,一一分發糧食給那些百姓,之后,那群百姓謝了大禹與虞軍,便各自離去了。

兵隊繼續前行,走著走著,便停了下來。

真行子曰:“前方出了何事耶?”

有令兵來報,曰道:“前方有人掉入河中,應龍將官現已下河救人矣。”

真行子與大禹等將官,急忙趕去,不一時,到了前隊,見得應龍化回原形,在河中救人,精衛及青鶴師兄弟等人見狀,皆飛下去救人,不長時,將河中落水眾人,一一救了上來。

虞軍又遇上了一些零散饑民,大禹令兵士發糧食給饑民,那些饑民謝了虞軍,隨后,皆離了去,虞軍繼續起程趕路。

黃昏時,虞軍兵隊又來至一處,見到更多饑民,皆有精無力,幾人一堆坐著。

有云:

“敢問饑民有多少,足有二千五百余。”

大禹與真行子、中冬等人,來到饑民之處觀視,他們一邊行,那些小孩一邊在圍他們轉,大禹來至在一處,看到土鍋無糧,盤空無食。

中冬與一百姓談聊,曰道:“此地何名,汝等為何到此地耶。”

那百姓回曰:“此處名乃山鴨堂,吾等乃巴巫之民,因受洪災之禍,逃難到此。”

大禹見了饑民之情況,對真行子曰:“老師,將糧食分發給鄉民們罷。”

真行子曰:“好。”

大禹呼來后稷,命后稷分發糧食給饑民。

后稷曰:“軍糧沒多少矣?”

大禹曰:“快去罷。”

后稷曰:“系。”

中冬亦呼來精衛及青鶴師兄弟,叫他們多煮了熟肉,分給婦女與孩童,青鶴等人立即去辦。

大禹登上一高處,高聲曰道:“鄉民們,吾等便是來治理洪災的,來拯救大苦的。”

隨后,大禹又指著糧車,曰道:“大家前往那處,去領取糧食罷。”

饑民聽后,紛紛起了身,行了過去,之后,伯益命兵士按人頭,分發糧食給饑民。那青鶴、太蓮等人煮好大肉后,分發給婦女與孩童。

晚上,飽食之后,百姓與兵將不分你我,都圍在各自火堆前,忽然,有一個老人哭了起來,燕燭與精衛行了過去,問他為何如此傷心,那老人將遭遇,告知了燕燭與精衛,曰道:“洪災,使我失去了兒女,失去了親伴,只剩我一人茍活于世。”

在那人群中,哭聲紛紛,同樣的遭遇,比比皆是。此時,太蓮即唱起了歌謠,跳起了手舞足蹈,眾人看后,也跟著跳了起來,一時之間,聲歌載舞,百姓忘去了苦難,忘去了悲傷。

有云:

“大大小小火堆前,兵民不分你我他,聲歌動雅又起舞,化去悲傷重光見。”

次日,真行子、中冬、大禹三人商討后,叫來精衛及青鶴師兄弟幾人,交與一支兵隊給他們,命他們將無家可歸的百姓,護送帶回虞都,交由舜后安置,青鶴等幾人得令尊行。百姓們紛紛跟隨著青鶴、太蓮、精衛等人,往虞都方向而行,不題。

真行大禹命諸將,整裝出發之時,剛好儀狄與陽生率軍運糧到來,于是,兩軍統合,大軍順著洪流邊上而去,十日后,到達巫山,有巴巫國司,率人迎接虞軍。

有云:“巴巫國司,名高登子。”

那國司領虞軍眾將司,在一高處觀望,看得前景,是一片洪水黃流。

后稷曰:“不得了,不得了啊!”

那國司曰:“南邊,便是吾巴巫國,國主與大半人民,已被洪水圍在巴銅山上,亦不知那邊如何耶?”

大禹曰:“庚辰,汝去巴巫國走一趟。”

應龍得令,化為本相而去。

隨即,大禹拿出河圖,不一時,河圖轉動,現出一顆黑珠,十條直線圍繞著黑珠,猶如陽光四射一般。

有云:

“一珠在中間,十線傾西北。”

大禹曰:“想必此四周,應有諸多河道。”

中冬曰:“吾等所站之處,是東邊,吾去西北方巡視一番。”

話罷,中冬駕風而去。

卻說應龍到了巴巫國,那國人以為是妖怪,紛紛躲起來。

應龍現了人身,曰道:“莫怕莫怕,吾非妖怪,吾乃虞軍將司,奉大禹之命,前來見爾等國主。”

那些國人聽后,帶應龍見了那國主,而國主身邊妻妾成群。

那國主有云:

“生得高大有威,短發,赤裸紋身,下披獸皮,滿口長須。”

見了面后,兩人談及洪災之事,那國主曰:“吾等被洪水圍住,出不去,望虞軍能搭救吾等,若救了吾國人民,吾愿為牛為馬。”

說罷,那國主呼來妻妾,曰道:“這些妻妾隨便選一個來侍候。”

應龍曰:“不必這樣。此地尚有糧食么?”

那國主曰:“尚有兩個月糧食。”

應龍曰:“足也,吾軍盡快救爾等出去。”

那國主帶著妻妾下拜感謝,應龍急忙叫起他們,隨后,辭別而去。

不長時,應龍回了來。

大禹問曰:“如何?”

應龍曰:“見了那國主,那國中且有兩月之糧。”

不一時,中冬亦回來了。

大禹曰:“如何?”

中冬曰:“吾轉了西北二處四周,確實有諸多河道,大河道十條,小河小溝更多。”

中冬轉身行了幾步,指著一處,曰道:“那邊有座石崖山,其后面有六丈大深崖,崖下數條長河,皆阻于前方那座金崖,可將那石崖山挖掉,把洪水引那邊去。”

真行子曰:“好,大軍立馬開拔,前往那石崖山的山下駐扎。”

隨后,大軍馬不停蹄,趕到那石崖山下的樹林,扎下營寨,點齊械具。

大禹取出銅量尺,擲于空中,念了念咒,那尺隨之變大,落于河內,定于水中不倒,大禹用那遲來測量水位。

因連日趕路,將士們個個都已非常疲憊,大禹讓將士休養兩日,養精蓄銳,到了第三日方起動工。

有云:

“養足神,好開山,治水患,建其功。”

轉眼匆匆,第三日便至,兵隊將士養精蓄銳過后,便開始了動工,在崖山忙碌起來,而真行子與閼伯、后稷留守營寨。

有云:

“那崖山,碎石較多,虞軍忙忙碌碌,又十五日。”

卻說在十六日早晨,兵士們食完早糧,到了山上鑿石,乒乒乓乓的響聲,驚動巖洞熟睡的風怪,兵士們忙碌之時,忽起大風,不一時,有一獸現于山頂。

其獸有云:

“其狀如彘,黃身、白頭、白尾、名曰聞獜,見則天下大風。”

應龍曰:“此獸似在幾山,為何到處耶?”

大禹曰:“上去,看他一看。”

于是,大禹、中冬、應龍三個往山頂而上,探個究竟。

那怪見大禹三人將近,踩空如地,跑到半空,吐了一口妖風,將械具毀壞,把眾多兵士吹落山下。

大禹與中冬、應龍見狀,取兵器迎上,飛去與那風怪相搏戰。

有云:

“應龍提沖天劍,大禹舉開山斧,中冬使太極棍,三君一擁迎上,與怪風廝殺在一起。”

那風怪口吐三真玄妖風,三個皆避過去,而崖谷被吹得震動,山石滾落不可控制,儀狄見狀,大呼:“快躲進樹林去。”

兵士們急忙躲避,跑進樹林,伯益被一大石滾落砸到大腿,在空中的三人見了,急趕去救伯益,那風怪向大禹,吐了一口四昧風,大禹躲避不及,被直接卷飛。

應龍飛到伯益身邊,將大石移開,剛扶起伯益,又一塊大石滾來,中冬趕來,帶著應龍與伯益飛去,一聲巨響,大石落于剛才之地。

話說云華夫人等人路過,見到大禹在被妖風裹著吹來,夫人靈手一指,隨即,便破了風怪的妖法,又命狂章、虞余接住了大禹。

有云:

“云華夫人者,西王母之女,與赤帝女共稱巫山前后二神女。”

大禹見了,上前禮謝,曰道:“吾名曰禹,字文命,敢問夫人之尊號。”

侍君黃魔曰:“此乃云華夫人。”

大禹禮曰:“見過云華夫人”。

夫人免了其禮,并曰:“汝是否遇了妖怪耶?”

大禹曰:“回夫人話,確實如此,吾在巫山治水,遇著風怪,那怪毀壞了治水械具,將我吹到此處,望夫人能助我一臂之力。”

夫人曰:“那便帶路罷。”

大禹領著云華夫人一眾,來到巫山,見到風怪還不停吹風,夫人從衣袖里,取出一個仙瓶,

大禹曰:“此乃何寶貝?”

夫人曰:“此紫銅瓶,乃太上老君所賜,專治風火之怪。”

那風怪見了云華夫人等眾,立馬向眾仙人,吐出三真玄風,夫人念了念咒語,便將那三真玄風收入瓶中,那怪連連吐風,皆被收入瓶中,隨即,那怪便想逃去,云華夫人將瓶口對著風怪,念了念咒,紫金瓶口發出金光,那風怪躲及不了,被收入了瓶中。

夫人率眾降下,見了虞軍諸將司,眾人互禮一番。

應龍見曰:“哦!原來是云華夫人,西王母可好?”

夫人曰:“甚好。”

夫人見伯益受傷,賜伯益金丹,伯益吃后,即時康復。

那夫人又呼來大禹,令侍女把用符策召鬼神的書交給他,大禹接下,那侍女并將咒語,告于大禹。大禹記下,并謝了夫人。

那夫人曰:“此符策,能代天伐罪,汝可收好。”

大禹曰:“我記下矣,多謝夫人。”

真行子曰:“既然,夫人在此,可請夫人主持開山之任。

應龍曰:“吾庚辰隨時聽候差遣。”

夫人曰:“好。”

隨即,那云華夫人命令狂章、虞余、黃魔、大翳、庚辰、童律等神,鑿開山石,疏通洪水,將堵塞之處挖開,順通流暢。

卻說洪流疏通后,那夫人率眾仙離去,大禹、應龍、真行子等虞軍將士,禮送了云華夫人等眾而去。

一個月后,洪水疏通,洪勢已止,巴巫國主率其國民下了巴銅山,來至虞軍營寨,見了真行子與大禹等人,謝了虞軍。

大禹分發糧食給巴巫國人民,還叫那國主移地遷國,那國主贊同大禹之言,巫山治水,已告于段落,大禹與真行子、中冬、后稷等人,率軍往洪水泛濫之處,繼續治水。

后來,那巴巫國國主帶著其民,遷國入紅羌之地,不題。

欲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黃公麟 · 作家說

上起點讀書支持我,看最新更新 下載App
推薦
舉報
主站蜘蛛池模板: 基隆市| 耒阳市| 桦甸市| 东港市| 宁化县| 全椒县| 芜湖县| 同江市| 沙河市| 府谷县| 万源市| 当雄县| 百色市| 邹平县| 瑞安市| 伊春市| 巴彦县| 尖扎县| 贡觉县| 湘西| 涪陵区| 全椒县| 元阳县| 霍山县| 古浪县| 定安县| 仙居县| 讷河市| 合作市| 芜湖市| 嘉鱼县| 灵宝市| 正宁县| 山东省| 疏勒县| 通渭县| 新龙县| 青海省| 宁强县| 汾西县| 丽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