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神奈川縣西南部的箱根,這里是溫泉之鄉、療養圣地,故享有國立公園之稱。
因為溫泉的存在,當地自然也就催生出了數量眾多的溫泉旅館,潘寧家就是混跡在這眾多旅館中的一家中式小面館,靠著數量眾多游客的供養從而扎實的存活了下來。
黑色小貨車穩穩的停在了家門口,潘家兩父子下車后并排著向家中走去,路上父子倆相談甚歡。
“所以說你是用蛋包飯通過的考試?”
潘寧點頭。
“為什么不做一根面呢,不是老爸說你,你當時要把咱家這拇指粗,一米多長一根的面條扯他個七八條,裝它個滿滿一大盆往考官面前一懟,看他還能挑你的刺?”
潘寧聽完瞬間腦補出了一個畫面,自己往考官面前懟上滿滿一大盆面條,然后握住搟面杖用最柔和的語氣告知對方,浪費糧食是可恥的,要是吃不完腿都給他打折。然后就可以開始享受人類進食行為帶來的快樂了。
抬手給了老潘同志一個大拇指贊嘆道“老爹不愧是你呀!下次一定。”
談話間兩人走進了自家的小面館,這是一棟占地面積頗大的三層建筑,一層作為店面使用,二層是潘家三口的住宿,三層閣樓則是被用作倉庫使用。
今天因為潘寧的考試,家里小面館沒有營業,老媽李女士正坐在客座上磕著瓜子用手機追著一部毫無營養的肥皂劇。
看到回家的老公和兒子,李女士瓜子不磕了,肥皂劇隨手關掉,朝著潘寧開口的第一句就是“通過考試了嗎?”
“過啦!用的還是你教的蛋包飯。”還沒等潘寧開口,老潘同志便代替兒子做出了回答。
李女士無視了試圖吸引她注意力的老潘,面部朝向依然對著兒子潘寧,也不說話就是這么看著對方。
了解自己母親的潘寧知道,這是李女士想要聽自己親口將通過考試的消息告訴她。
“通過了,一周后參加新生入學儀式。”
“既然通過了,按照之前的約定,我同意你去遠月學園。”
李女士和老潘同志不一樣,她實際上對潘寧選擇廚師這個職業是持反對意見的。在她看來性格內向以及輕微社交恐懼的兒子并沒有成為一位優秀主廚的潛力。
了解內情的老潘很擔心妻子勉強的態度會影響到潘寧的情緒,要知道今天回家的途中平常沉默寡言的兒子竟然會主動找他交流聊天了,可見通過考試帶來的喜悅有多巨大。
“兒子能考入遠月學園那樣的料理名校,背后付出的努力咱們倆都很清楚,未來的事情誰也說不清,至于現在,咱們一家只需好好的慶祝一番就行了。”
李女士在老潘同志的提醒下也察覺到自己的態度出了問題,那么轉變態度融入到接下來的慶祝里對她而言并不是一件難事。
良好的家庭氛圍讓剛經歷了穿越這件大事的潘寧放松了下來,他無比慶幸自己在設置家庭背景時沒有選擇胡編亂造,不然現在面臨的或許就是一個無比糟心的局面了吧。
自己一家人選擇慶祝的方式有些特別,面館內藍色阻隔布后的廚房里,三人系上了統一制式的圍裙,挽起衣袖,這一家人正準備攜手制作出一頓豐盛的慶祝餐。
小面館主廚,老潘同志拋了拋手掌上一團醒好的面團,偏頭對一旁的妻兒問道“你們要來幾根?”
“四根。”正在專心攪動雞蛋液的潘寧低頭回應了一聲。
“一根就夠了。”說話間,手持一把尖刀的李女士準確從手中那根白蘿卜上挑出了一條極為礙眼的筋絡。
得到回應后,老潘開始了身為著名扯面師的功力,左手托著面團,右手拇指食指中指三根手中在面團上一捻,手臂隨之發力一根足有拇指寬的面條在拉扯中成型了。
老潘之前跟潘寧說的話可不是開玩笑的,他所做的一根面從來都不是那種小家碧玉的細面條,而是那種粗獷豪放以根做單位,足以填飽任何人肚子的粗面條。
留意了一下老潘扯面的進度,又看了看正將白蘿卜切成細絲的李女士,潘寧收回目光一邊看手機屏幕一邊點檢起了面前的原料。
白豆腐,瘦豬肉,青蒜凈,醬油,豆瓣醬。
原料齊全了,這道菜制作會成功嗎?對此潘寧不能確定。
熊掌豆腐,這是那道菜的名字,同時也是潘寧難舍的心頭好,那種咸鮮的味道,那外酥里嫩的口感,那勾動食欲的香氣。
熊掌豆腐屬于原身沒有掌握的菜式,所以潘寧的腦子里自然也不會存在這道菜的標準制作流程。
失去復刻參照物絲毫沒有動搖潘寧想要將這道菜做出的決心。想吃就去做,不會做那就去學會做,這是他很小的時候就明白的道理。
跟著手機里的圖文食譜學習做菜的潘寧并不知道他這舉動促成了父母之間的一次談話。
“這是在學做新菜式?”
“毫無疑問。”
“他以前不是說過,絕對不會去嘗試網上的食譜嗎?”
“也許是今天通過考試太高興了吧。”
“……能看出他在學做什么菜嗎?”
“我看看,原料里有豆腐,該不會是在學做麻婆豆腐吧。”
“不可能,他會做麻婆豆腐,我親自教的。”
“需要我去問問他?”
“不必了,先讓他自己學著吧。”
“行老婆,都聽你的。”
談話結束,潘寧不知道自己一反常態的舉動居然勾起夫妻兩人的好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