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的英文表達是“Insurance”,本意為穩妥可靠的保障,后延伸成一種保障機制,是用來規劃人生財務的一種工具,是市場經濟下風險管理的基本手段,也是金融和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支柱。
從不同角度來看,保險有著截然不同的含義。
從經濟角度看,保險是分攤意外事故損失的一種財務安排。從法律角度看,保險是一種合同行為,是一方同意補償另一方損失的一種合同安排。從社會角度看,保險是社會經濟保障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生產和社會生活“穩定器”。從風險管理角度看,保險是風險管理的一種重要方法。
隨著互聯網保險的興起,保險的形式和傳播發生了重大改變。新生代接觸保險的方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年輕人對保險的認識,從“全盤排斥”逐步向“擁抱好奇”轉變。他們逐步習慣從互聯網或移動端APP上購買消費型保險產品。
很多時候,年輕人買保險,不太在意保險保障的本身,而純粹奔著好玩,或者“有便宜占”的期待而去。
這種近乎沖動的保險購買決策行為,促使保險公司在設計保險產品和推動保險銷售時,越來越注重“用戶購買體驗”。前期很多人對這種現象持肯定態度,認為這是倒逼傳統保險產品革新。隨著互聯網保險市場競爭日趨激烈,保險公司和中介機構為了推銷保單和獲得數據,越來越多的“噱頭保險”或者“商品化保險”呈現井噴增加趨勢。
越來越多的保險產品,誕生的目的與“有效保障”和“風險管理”完全無關,純粹是為了扮演好“好玩”、“獲客”、“鉤子”、“引流”、“碎片化”、“差異化”、“噱頭”的功能。
一段時間里,保險到底姓啥,成了行業里大家熱議的話題。
從入行至今,夏成才經歷了保險的線上化創新、互聯網保險誕生、互聯網保險的深化及場景保險深化幾個階段,他對互聯網保險或者保險科技的理解,會更加客觀、全面。
特別是在擔任了幾家協會和研究中心的職務后,他帶領團隊創業實踐的同時,也得以抽身往外看,以更加宏觀的視角,去看待行業的發展及點滴變化。
“成才總,有一個忙,你得幫,咱們嘮嘮?”
“馬上要開會了。咋感覺不是啥好事情呢,好家伙,官當大了,說話的口氣果然不一樣?!?/p>
“不開玩笑,真的有事情商量,兩分鐘講一講?”
“這才靠譜,我聽你說完,再去開會。”夏成才一邊講著電話,一邊穩穩當當地坐在“老板”椅上,眼珠子不停轉著。
“我們單位承接了一個最高檢和保監會共同策劃的的宣傳活動,需要聘請一個官方行業形象大使。我第一個想到了你,打算推薦你來擔任。怎么樣,是不是聽起來超級棒?”
“我,形象大使?還代表官方?你也真敢請,我代表創保科技和自己都夠嗆吧。”夏成才的語氣里透漏出些許意外,“單大檢,你還是另請高明吧。”
聽著老同學拒絕的言辭直接干脆,不像是故作推脫,單大康有幾分不情愿,便想出了以退為進的激將法,繼續說道:“那好,那我去找下愛康保的人吧,讓他們出一個代表?”
“你大爺的,找他們干啥,就他們也能代表“保險姓?!??我看代表“保險姓資”還差不多吧!不對,你咋知道愛康保呢?”
“不是你吐槽潘濤、唐宏,對你夾擊進攻嘛!”
“這樣,我有時間向你吐槽。你選誰做代表俺不管,但是,選愛康保的人,我第一個不同意!”
“哈哈,好,你先忙,空了再接著掰扯?!眴未罂当焕贤瑢W這激動的語氣逗樂了。
這哥倆自同宿舍到現在,雖然身處不同的大都市,盡管工作和人生軌跡千差地別,但是,對于人生一樣的樂觀豁達的態度,讓他們保持著一如既往的深厚情意。一會相互幫襯,一會互相吐槽,一會惹怒對方,一會又高度一致。這就是大家心目中所謂的“好基友”吧。
“金融反腐”和“保險倡廉”是一項至關重要且關乎國計民生的重大任務。在“合法”、“高效”上,深圳保險業不斷引領著創新發展的前沿探索。
創??萍紮M跨兩大領域,無論醫藥還是保險,均是與社會民生和國家穩定高度相關的戰略產業。如果有短視逐利者,假借“創新”和“保障”之名,行“做局”和“套利”之實,那么,醫藥場景保險及健康管理服務的模式將被“玩壞”。最終,受損的是實實在在有需求之客戶和披荊斬棘有夢想之創業者。
單大康找到了邱老師,試圖讓老師出來“主持公道”,想讓夏成才站在更高層面考慮行業發展的問題。邱老師向來對這種“于公眾有益、對學生無害”的事情積極支持。
他第一時間給夏成才強調了所謂的“個人建議”,即“跳出個人利益考量,以“行業公知”和“形象擔當”的責任感,去營造出更大的事業格局和個人天地,踐行”凡我在處便是法大”的使命。
楊丹對此也積極支持。為了讓夏成才接受邀請,她軟硬兼施,各種方式都用上了。
出于對行業發展和個人處境的考慮,夏成才陷進退兩難的境地。
經歷了此前種種,他內心特別坦然,又有些莫名的擔憂。他既想,以己之堅持,去改變行業的“偽創新”和“虛假保障風”,又憂慮,個人成了既得利益堅守者的“眾矢之的”。
創??萍枷蚯鞍l展的步伐,即使受挫而變得緩慢,但絕不會因個人行為而被迫停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