彥漠推了推眼鏡。
“第一個物證,是舒妤親筆寫下的遺書,但遺書并沒有寫完,后面應該還有話沒有寫。”
“一般來說,遺書的最后應該有簽名和日期,這封遺書上都沒有,可見舒妤不知因為什么緣故,沒來得及寫完就離開了。”
“第二個物證,是舒妤的手機,手機和手機卡都是上個月才買的,手機最后的頁面,是瀏覽器上關于舒妤向男友討要高價彩禮的丑聞,手機在收入物證十幾分鐘后就沒電了。”
“第三個物證,是舒妤藏在抽屜夾層的文件夾,里面是舒妤個人財產資料和捐贈證明,算上這些年她捐贈出去的錢,總資產完全可以實現丑聞中那些討要的彩禮。”
“第四個物證,是舒妤梳妝臺上的相框,相框里是她跟現在未婚夫談戀愛時的合照,也是屋子里唯一的兩人合照。被發現時,相框是被扣在梳妝臺上的,重要的一點是,相框一個邊角發現了血跡,而經檢驗,血跡為舒妤本人的。”
你思忖片刻,屈指抵住下巴,分析道:“照這么說,舒妤確實有過想要輕生的念頭。”
“但她很可能并沒有實施,就發生了什么事導致她失蹤,或被人強行帶走。”
“手機后臺運行著軟件,耗電量肯定要比純粹待機時間短,所以根據耗電量和關機時間來看,舒妤失蹤的時間也就在關機前的一兩天內。”
“頁面上的新聞,說明舒妤自己也很在意那個丑聞,還有可能是因為想要逃離丑聞帶來的困擾才搬到現在住的地方,甚至受到刺激想要輕生。”
“但從證物資料上看,舒妤本身并不缺錢,還一直做慈善活動,丑聞極有可能是假的,也有可能是舒妤不想或不能嫁給現在的未婚夫,就用這樣的條件來逼退對方,沒想到對方卻告訴了媒體。”
“相框被扣下,說明舒妤跟未婚夫之間存在著很大的矛盾,但她仍然保存著這張很久之前的照片,也說明她這個人很念舊情,仍然有些放不下以前的感情。”
“她被丑聞逼得想死,想要逃離,而未婚夫一家明顯又對她存有惡意,那未婚夫的嫌疑很大啊!”
彥漠贊賞道:“你分析的不錯。”
“未婚夫也是嫌疑人之一。”
“但是他主動報案說舒妤失蹤,這就讓他的嫌疑輕了一些。”
“我的委托人也是嫌疑犯之一,他曾經有過侵犯、綁架女性的前科,也曾經多次出現在舒妤的房門外,幾天前,還去了一趟山上。”
“他具體到沒到山那邊,沒有人知道。”
“但他一直否認舒妤的失蹤跟他有關。”
“如此看來,你覺得這兩人誰的嫌疑更大?”
你:
A應該是未婚夫,他跟舒妤之間本身就有很大的矛盾。——(請翻到第一百六十七章)
B委托人本身就有前科,又被發現在舒妤家門口晃蕩,當然是他更有嫌疑。——(請翻到第一百六十八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