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些人徹夜練習,導致早上起不來。
而有些人,正在為工作和學習奔波。
早上七點,顧惜已經做好了早餐,正招呼白小布吃飯。
白小布的國畫老師聶敬文連同夫人,組織了一場為期一個月的下鄉采風。
一群年齡參差的學生同往。
除了要畫畫,還要生活自理。
既開闊了學生的視野,也鍛煉了他們的自理能力。
更重要的是解決了一大群學生暑期在家無所事事是,造成家庭壓力的問題。
真是讓一群家長都十分高興,幾乎要放鞭炮歡送。
而目的地,就是這兩年旅游勢頭很猛的開卷縣。
白小布作為開卷縣的代表,每年春節、中秋等節日都要一起回去,簡直如同自家后花園一樣熟悉。
天然就把自己放在領隊、向導這樣的位置。
早幾天前已經給家里打電話,安排事項了。
“活動務必要豐富多彩,并且有意義,關鍵是要有新意,要展現我金安鎮的風采。”
接電話的分別是六歲的林蕊和四歲的小胖顧學昌,林蕊還能接兩句:“可以上山采蘑菇,還能去滑草……”
顧學昌就只有點頭了:“嗯,嗯,好。”
掛了電話,小胖他娘姜珍問他:“你小叔叔和你說什么?”
聊得那么興起的?
顧學昌兩只小胖手一攤:“我也不知道啊。”
就跑到屋外當他孩子王去了。
滑滑梯能不能好好排隊,狗剩你下來,沒輪到你呢。
姜珍失笑,摸著鼓鼓的肚子祈禱,生個女娃娃吧,像顧盼那么能言善道的,別像她家小胖,三歲才說囫圇話,四歲都沒表達明白。
前年,顧氏發展勢頭很猛,姜珍卻因為孩子還小,被困家里脫不了身,全家除了孩子,就他一個吃白飯不賺錢,很是心急。
顧盼給她出主意,你不如在家幫員工看孩子吧,一個娃也是看,兩個娃也是看不是?還能賺點辛苦錢。
姜珍聽了心動,就在家里建了個民營托兒所。
主要是幫企業員工看管幼齡孩子,管吃管睡。
直接解決了大人上班,幼齡兒童沒人照顧,在鄉下亂跑的事情。
以前倒算了,如今金安鎮經濟發展勢頭猛,別說附近的鄉民,就算是鄰縣也有人過來打工。
高速公路就在后山,成為躍省直達西省的主要交通樞紐,別說摩托車,汽車也是隨處可見。
孩子一放假,就給很多家庭造成了困擾。
連老人都要去農場里幫忙做各種輕巧的工作,實行再就業的仁厚村,日益增長的工作熱情和無法平衡的孩子看管問題成為村民第一矛盾。
有些家庭還為此產生過激烈的討論。
小媳婦和婆婆商量:“媽,要不你別去工作了,你天天彎腰起身采蘑菇的,對腰不好。”
“你每月也就賺兩三百,這部分我補貼給你,你在家看孩子行不行?”
婆婆不過七十歲,耳不聾眼不花,每天吃兩大碗飯,自認能干到九十,聽了這話就不高興了。
反問:“你這肚子都這么大了,再過幾個月就生了,生了之后,你不要在家喂孩子啊?干脆你別干得了。”
我一輩子腰桿子挺直,老伴都不敢對我大聲說話,憑的是什么?自然憑的是年輕的時候賺和男人一樣多的工分,年老的時候賺不比你們少太多的鈔票。
想讓我攤開手掌向你要錢,看你臉色。
沒門。
小媳婦也不服氣,我這生孩子,是有產假的。
而且我還年輕,以后在企業里發展空間大。
你一個老太太,編外人員,就算給你干到九十,也沒多少發展空間,你咋就這么你不會打算盤呢?
這事不了了之。
但是這個需求確實存在啊。
開始姜珍只是聽了顧盼說的話,試一試的,誰料一試就一發不可收拾。
不僅仁厚村把孩子送過來,就連林氏企業的當家人也開口了,能不能給我們也管管?
企業月結,價格好說。
林氏企業這些年除了種植果樹,主推養豬,顧盼給起了個名字,叫林氏土豬,專供各大高級飯館。
如今正開始在各大高級超市鋪貨,甚至已經瞄準了廣大的港島市場。
但是林屋村人口沒仁厚村多,鄧桂蘭一思索,想到的就是外孫女的那句資源共享啊。
直接把組建企業福利的工作給“外包”了。
顧展豪一看這個架勢,不如整大一點吧。
直接征用了顧展鵬那棟每年春節都回來住,但是卻一直沒有入伙的大房子。
改裝成顧氏企業幼兒園。
專門解決員工幼兒問題。
正式員工就有五六人。
假期還請四五個幼兒園的老師和阿姨過來實行假期兼職。
姜珍就是園長。
每天從早上八點開始服務,下午六點下班。
當然,你如果實在要加班,孩子也能管晚飯,我們是很人性化的嘛。
每年寒暑假都有孩子因為無人看管而發生意外的事情,這兩年在仁厚村幾乎再不發生。
大家伙認為,姜珍不僅在做員工福利,簡直就是在給自己積德。
這不,都積到她肚子里了,這一胎,指定還是孩子。
婆媳矛盾放在自己家里,就是家庭問題;放在企業里,就是員工矛盾了。
顧氏這個創舉,讓員工深表感動,干活積極性成幾何上升。
那些新的員工一進來,就被這種企業精神影響,整個企業的泰勢不要太好了。
連七十歲的老太太都在努力,我們年輕人憑什么不能奮斗?
燃燒啊,打工魂。
白小布吃完一碗面條,拍著肚皮拍馬屁:“惜姐姐,我最喜歡吃你做的餐蛋面了,好想天天吃到。”
可惜顧惜如今已經不是那個天天圍著自己轉的媽媽姐姐了,她是一個管著上百名員工,七家連鎖店的女企業家,是姐姐的重要合作伙伴。
能抽空回來看看自己,已經是十分難得了。
哎,那些逝去的美好時光啊。
嘆息著的一年級小學生抬頭看鐘,離他出發的時間不到一個小時了,姐姐怎么還不下來?
我這個弟弟要離家一個月,她這個做姐姐的到底有沒有放在心上?
等我回來的時候,她又要去上大學了。
真是情深緣淺,相處日子肉眼可見地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