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思者愚,空思者迂。
谷中的日子,如李熹所言,清靜自在。烹魚的課題完成之后,杜居士酒醉數日。李客只好自去鬼谷藏書閣。
藏書閣在魑魅山腰,大瀑布后面,有石路小道可達。天然石洞,冬暖夏涼,洞壁上鑿出行行道道,分門別類,密密排著書簡、帛書、書冊。也密密倒掛著凝水晶石,若洞里太濕,晶石采天地氣水,匯成實溪,蜿蜒流出洞外。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萬卷書,可以得之矣。古人朝聞道夕可死,這里果然是人生福地。”
“《元史》!竟是齊全的!何其幸哉!”李客欣喜若狂。
只是——手邊出現幾本書的空缺,不知被誰拿去了,書牌上寫著《真臘風土記》、《西游錄》、《異域志》。
日暮回院,餐食已經送到,另有一張字條:“戊戌朔,巳時,竹廳,思辯會,題為韓侂胄北伐。韓協恭候。”
半大小子餓不得,“差點忘了,這里朔望日有思辯會。”先將字條拿去一邊。打開食盒。
稻谷米香撲鼻。荷香糯稻。杜家有個專門養荷種藕的大莊子,旁邊另有一大片水稻田,精耕細作,種了上好的糯稻,稻谷中自帶荷葉芬芳。女王嘴刁,獨愛此稻。此時聞香,仿若女王也在身側。
來了幾日,李客也發現了,鬼谷實則戒備森嚴,門口那石碑怕是閑人免進的意思。果然好奇好事之人付了銀子要進來,怕也是引去他處了。這鬼谷就仿若哪位天神大將即將出戰,先布下結界,護著所珍、所愛、己之軟肋。
可惜吃食太素了,谷里瓜果蔬菜甚是豐盛。其它除了嚇唬七嬸的雞,就只有自己去釣魚了。若是女王來了,再攜手做魚羹。想想,嗯,很美。
所謂竹廳,就是在竹林中心四四方方劈開一片勁竹,就著劈下的竹子搭起質樸的樓臺,略略放了幾張竹席,很有杜居士道法天地之風范。
李客來的晚,已有幾位少年跪坐其上。杜居士抱著酒壇子,半躺,竟也來了。
李客先給杜居士行過禮,又與其他學生一一見過。
鬼谷思辯會向來由學生輪流主辦,自主命題,隨意發揮。
谷內學生很少:
韓協,其父神武軍大將韓延昭,先帝遇害后下落不明。嫡子,母謝氏。自詡少年儒將,經書通徹、兵法嫻熟。
韓力,韓協庶弟,沉默寡言,對兵器機關,天賦秉異,十歲做出疊盾,張則為盾,合則易持。后掌大成兵器監。
袁承志,袁家子,幼為李客生母袁氏所養,也跟隨袁氏到了晉城,后收養于谷中。
另有謝茂雙生子,謝理信、謝理誠。淳熙十年,謝茂領山西路宣撫使,久仰鬼谷盛名,將二子送入谷中歷練。來谷中時日尚淺,已十分仰慕能說會道的韓家大公子,處處以其馬首是瞻。
韓協:“前宋寧宗時,北虜南掠,韓侂胄北伐,一敗涂地,何故?何以勝之?”
謝理信:“侂胄敗亡在于不修私德,不尊圣人。昭宣王教,推崇理學,必能使四方蠻夷,俯首系頸,爭先臣服。所謂上兵伐謀,不戰即可囊括四海。”
韓協:“朱熹圣人,奠理學萬世之基,彰禮化萬民之德,韓侂胄,跳梁小丑,不尊圣人,不死何辜?然則蠻夷狡劣,理學深奧,難以感化,當以理學之宏義感化之,佐兵戈之力催促之。以清流之洪荒之力挽狂瀾于既倒。以圣人之高德之光救萬民于水火。……”
謝理信、謝理誠齊聲稱頌:“韓兄威武,韓兄威武,韓兄可抵千軍萬馬,韓兄所向無敵。”
袁承志:“某覺得韓侂胄北伐必敗。國無足食之民,無統軍之帥,無可用之兵,絕無勝算。當暫且委屈和議,韜光養晦,往后再圖。”
韓協聞言怒極,譏諷說:“袁公子如此惜身愛命,也可得“決策元功,精忠全德”之高贊呀。
這是千古大奸秦檜的神道碑文,袁承志如何不知,一時顧不上措辭造句,和韓協胡亂爭吵起來。
李客:“韓侂胄北伐,名為大義,實則求私名耳。最大敗算乃是漢人思故國,民心可用而未用。……”
哪里還有人聽。
“清流不與武夫謀。”
“誰是武夫?汝何物哉?汝乃糟糠鄙俚!”
“汝乃戲伶武生。”
“……”
“……”
眼見著言辭已經失效,全武行即將上演。
喝得迷迷糊糊的杜居士,含含糊糊地念道:“昔人有云:‘鳴劍抵掌,坐談關河,鼻息所沖,直上云霄。’國不亦亡于妄談大義、爭鋒私意之清流之輩乎?
“迂闊空談,始造亂階!虛浮矯作,誤己。清談自大,誤國。無德昏君可以亡社稷;清流老朽亦可致黎民涂炭!”
天光炸裂,醍醐灌頂。李客猛醒:
“酒仙岳父,身似渾人,心如明鏡。”
日近午時,思辯會越發熱鬧激揚,李客不再言語。所謂少年輕狂,莫不如是,也罷,難得少年意氣、恣意張揚。
只是如今豺狼虎豹、生靈涂炭,自己不能如此揮霍青春。“要求治國實策,要得安民實措!”
一個灰黑身影大邁步而來,趨近杜朗耳邊說了兩句,正抱著酒壇飄悠悠即將飛升成酒仙的杜居士一個鯉魚打挺,跳了起來,霎那端明,整整衣冠,丟了句:“今日散了吧”,遽走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