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熙十七年冬,皇太子嫡長子昰生,淳熙帝大喜,賜字太孫,養于內宮。皇太子監國,任尚書令。中書令空缺。謝嵐權御史中丞,同平章事。除蔡家家主蔡琮敏三司使,掌度支。謝蔡惡斗愈烈。出謝襄知忻州,謝襄慍怒,稱病不出京。
淳熙十八年春,皇后袁氏自請為尼為國祈福,降為靜妃。皇貴妃全氏正位中宮。
淳熙十八年秋,江南路賦稅比去歲減十之二。盜殺江南路宣撫使陸思羽于路,江南驚恐。以太子少保、戶部尚書舒清凌知金陵府兼本路安撫使。
淳熙十九年春,謝襄送密信于謝珩禮,欲與之連合,珩禮上交淳熙帝,帝見書信有言:“共行伊霍之事”,勃然大怒,詔令立斬謝襄,謝妃長跪乞哀,改流放肅州。謝襄實寫作“共行伊周之事”,珩禮改一字而借刀殺襄。謝襄識人不明,自取滅亡。
淳熙十九年九月,晉城。
李熹召李客回晉城,為其行加冠禮。
庚子,李熹李客杜勝帶著烏云壓城趙貴一行人出東城門,飛馳而去,過秦家莊,入得一處莊園。繞過類似石茶園的石陣,顯出一條窄道階梯,一路向下,幽深不見底,左側卻空懸突出崖壁一股活水清泉,一灘碧水,錦鯉游曳。棄馬步行。行至梯底,可見一片開闊,前臨玉湖,背依綿山,好風水。李客隱隱猜到,問道:“可是先帝陵寢于此?”
李熹:“正是于此,卻不如汝所料想那般。”踏入華表對立、三闕對開的陵園,側門外還有個似乎給守墓人住的草廬。李熹指了指草廬所在,答道:“陵寢實作假,草廬方為真。”
李客聽得狐疑,杜勝笑道:“汝李家人非常人也,立非常之功,行非常之事。”草廬看著小,內里卻十分寬敞,屋內布置如西京舊都,仿若一家四口之夫婦寢室,案臺上一字排開放著淄布冠、皮弁、素冠,皆是杜勝手作。床前高幾上一個青天梅瓶稍顯突兀。李熹杜勝竟然十分恭敬對那梅瓶深拜叩首。李客急忙跟著拜下去。
李熹:“那是汝父。”
李客:“梅瓶?”
李熹:“嗯。”
杜勝:“汝父遺令,找一方臨水依山之所,結廬舍,重聚妻子,一身罪孽入熔爐,重塑為器。汝父大概是想煉作金銅鐘鼎那些,可惜李熹最擅長燒梅瓶,就成了如今這般。”
李客,扶額。
屋里的布置,李客有種疏離感,他不曾見過父親,只有淡漠的敬意。跪在這溫馨一家四口的寢室仿若闖入陌生人的內心,突兀而尷尬。
李熹:“熹與杜勝最不愛這些繁文縟節,然畢竟汝加冠乃大事,自今日起,汝成人矣!”尾音竟有些哽咽。杜勝接著說道:“是好是歹,今后便要自己受著了。李熹也算對得起大哥在天之靈了。加了冠就去跟女王求親吧。”
李熹:“先別提求親,這正行加冠禮呢,此乃大事中之大事。加冠謂之成人,……”李熹開始了浩浩蕩蕩加冠成人說教,李客聽著,倏忽間覺得溫馨熟悉,想起女王曾抱怨過李熹之叨叨叨神教,竟忍不住噗嗤笑了。杜勝瞅著那平日里嬉皮笑臉離經叛道的假道士板著臉硬充正經,想起昨夜假道士搜腸刮肚寫成人禮辭,抓耳撓腮上躥下跳拼命背辭的樣子,終是撐不住朗聲笑起來。
煌煌帝陵何威武,不如回身結草廬。
無情帝王真情戲,誰貴北邙一抔土。
剛回到吳宅,便有暗衛燕紫來報,擄來了謝襄,暫押塔樓。李客一行人直接轉去塔樓。
塔樓四面通風,為何押在此處?一去便知端倪。濃郁糞臭撲面而來,幸虧這通風所在,不然非暈厥不可。風流倜儻玉樹臨風儀表堂堂一代文豪謝公子竟是滿身污穢,披頭散發,奄奄一息,似人更似鬼。
李熹皺眉看向燕紫,燕紫道:“屬下一路跟著謝襄,見其被押送縣尉所虐,未介入,直至昨日縣尉欲將其溺斃于溷(音混)中,方出手將兩人帶來。
杜勝出聲道:“先帶去洗洗,之后交給少主處置。”說罷帶李熹離開了。杜勝深看一眼李熹道:“天道好還,愚惡之人,自有天罰。”李熹釋然輕笑:“但求卿勿要傷心傷神,小輩們自會處置妥當。”
烏云去審了押送謝襄的縣尉,回稟李客道:“此人乃華陽縣尉鄭虎臣。初未知吾等與謝襄過節,只一口咬定謝襄自己不慎掉入溷中,幸得其所救。后聞知吾等與謝襄大仇,即稱謝襄奸臣巨蠹,黨同伐異,霍亂朝政,人人得而誅之。繼將其意欲虐殺謝襄種種行為一一道來,先去掉車頂,任暴雨淋身,又于其飲食中添加瀉藥,致其腹瀉淋漓,幾不可離溷,困其中三日,幾斃。”
李客:“可有私怨?”
烏云:“屬下也這般揣測,旁敲側擊問了,加之此人經歷當年也算街頭巷尾熱議之事。約莫猜了大概。淳熙十二三年,鄭虎臣入了吏部流內銓選,本以孝廉補刑部主事的京官肥缺,卻因為其父名曰敖濂,引發要不要避父諱之熱議,本已塵埃落定,誰知謝襄于洛陽樊樓大發議論,以為不避父諱,孝義何存。吏部為取悅謝襄,不僅銓選作罷,當年考課又評了下下等。自是鄭虎臣官途盡毀。”
李客聞言點頭說道:“是了,以大義之名而騁私怨。謝襄迂愚多于兇戾,一生最大之惡即火燒鬼谷,焚書千卷。現下他不過是喪家之犬,斯文人,留點體面,喂點藥,帶去吾之書房吧。”
暗衛:“諾。”
日暮,李客于書房見到謝襄,白麻布衣,依舊臨風玉立,卻面似沉灰,蒼顏白發,行將就木。謝襄見是李客而非杜勝,微微詫異。
謝襄:“求面見福王,襄一事相求,雖死無憾。”
李客冷冷說道:“請說,客可以做主。”
謝襄忽地直直下拜,三叩首,說:“襄請緩死十日,默寫平生所記誦儒學典籍。若有異念,下世為豬狗。”
李客心下微動,并不叫起身,說:“就此稍待。”
李客尋著李熹杜勝,正言道:“謝襄于客,于杜家是助紂為虐殺戮至親的儈子手,于國更是焚典滅籍的千古罪人,客愿退私怨,而懲國恨。客見謝襄確有悔悟之心,而其博學才華是修文庫全書不二人選。可否?”
李熹道:“可。”
淳熙十九年,冬十月,李熹杜勝帶李客秘密回江南。
淳熙十九年,十月望日,鬼谷。
謝襄自行宮刑,自帶重鐐,于鬼谷藏書洞修《儒典觀止》,十二載,不曾出洞半步。書成之日,嘔血數升而亡。
淳熙十九年,冬末,女王三年孝滿。
初皇太子納隴西林氏為皇太子妃,李神光妻妹也,皇后全氏知李神光素交好江南杜氏,因西軍大捷,李神光攜妻子正在京中。皇后密令神光妻為使,下江南求娶女王為皇太子側妃,神光聞信,急令家奴飛馬追回妻子,只允侄子為使,詢女王意而已。
某日,李客與女王斗機關,家人來報,隴西林氏來人請見。
正廳相見。來使倨傲宣皇后令,命女王備嫁,靜候冊封圣旨。
女王:“入贅嗎?”
來使:“???”
女王怒道:“滾!”
李客:“入!”
女王嗔笑:“滾!”
李熹:“理應杜氏入李家。”
杜勝:“理應李氏入杜家。”
淳熙二十年春正月,杜攸寧李客大婚,李客入贅杜氏。夫妻互贈信物,李客贈女王密盒一只,內裝舊時北漢偽帝袁氏仿始皇制傳國玉璽,刻“受命于天既壽永昌”。女王抱來一只白貓,名曰:白二十。
恕與愛,成人禮贊。
連歲豐稔,官民儲足。李客備出太行山收河北兵事。李熹杜勝坐鎮江南。李客帶女王返太原。之后,李客出兵,蔡智虎主民政,謝珩雍調配軍需,女王坐鎮河東王府,主王府事。
淳熙二十年,劉豫叛,趙地亂。李客謀定燕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