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我吃完了!我去上學了。”
喬元粗粗咧咧地把碗里的飯刨了一些就把筷子放下了,他的動作比平時輕柔了一些,卻少了生氣。不知道他去到學校后該是怎樣心情…
“要得,趕快去吧!免得遲到了老師叫你罰站去。”
婆婆一邊教倩兒如何用筷子一邊刨著飯,9眼睛卻并沒有看著喬元。
“哦,那我走了…”
喬元一把將書包從椅子上抓起,沒有背在肩上,低著頭,像焉了的大白菜,臉上沒有往日的光彩。
“莫忙,婆婆給你拿2元錢,中午在學校外面的小賣部買一個月餅和一袋泡面,泡面就在你龔表婆或者肖婆婆那里泡。五仁月餅一個是五角,泡面一塊,剩的五角就留給你下午放學買個巴巴(意為零食)。婆婆和爺爺等會兒要去長田那邊耕地,回來晚了你吃不上飯。中午吃飯時候也沒多少,就莫轉轉(意為反復)往山上爬了。”
婆婆說著便把放下碗筷,把倩娃抱下來放在客廳里藤椅下的一個棕紅色矮圓三角板凳上。只見她從黑色粗布褲子最里層里掏出一個封口為松緊帶,上方縫著一根中棕灰色帶子的紅色絨布小錢包,她拉開松緊帶,里面隱現出一沓疊的四四方方的老舊紙幣。從最外層到最里層分別為五十元、十元、五元、一元、五角、一角等。
她從中仔細地抽出兩個一元,又將他們重疊在一起,折了又折,厚厚的,像一個打火機一樣。然后塞進了喬元的書包里。
“路上小心一點,去學校聽老師的話,別跟同學隔孽(以為鬧矛盾、打架。)。”
婆婆耐心地叮囑這大孫兒。并把他一路送到了下山口子那里,家里的大黃狗也跟著一起去了,尾巴翹的老高搖來搖去,汪汪地不停地吠著,似乎也像是在叮囑元兒什么,直到元兒的背影消失在了下山的彎彎小路上。
婆婆這一去用了不下半個鐘頭,她好像忘了家里還有個小孫女。
倩兒吃了少許的飯,在家里叫著婆婆,沒有答應,叫著爺爺,可爺爺天不亮就出門干活了。家里沒有一個人,只有雞圈里母雞啄米、里屋柴房豬兒拱門和偏房里黃牛喚兒的聲音。
倩兒感到有些孤獨和不安,她爬上高高的白樹木門坎,跳下來站到了院壩的石坎上,坎上離下面的路有差不多有一米五高,上面種有南瓜、玉米、魔芋等蔬菜,還栽著梨樹和一棵從來只開花卻不結果的石榴樹。
過了一會兒,見下面沒有一個人經過,倩兒又從坎上跳回到了院壩,她在院壩里來來回回地走來走去,一會兒逗逗小雞,一會兒摸摸貓咪。最后,她的目光轉移到了一群正在搬家的螞蟻身上,她看著那些小螞蟻很整齊地爬著,幾乎沒有一只螞蟻在走的時候就另尋他路,把比他們頭大得多的巨型事物給藏到別處,而是齊心協力地朝著一個洞口里搬。
倩兒看到這條整齊移動的黑線很是好奇,天生好動又調皮的她想做點什么有趣的事,最后,她把一只小螞蟻頭上的大米給搬走了,她想看看那只螞蟻會怎樣,結果是那只螞蟻依然有條不紊地繼續前進,其他螞蟻也沒有一只掉隊。
“哈哈…”
倩兒突然發出一聲輕靈的竊笑,她在想這只螞蟻怎么那么笨。連東西不見了都不知道,螞蟻真的不知道嗎,她沒有想過這個問題。
“我愛你,愛著你,就像老鼠愛大米…”
就在這時,不遠處傳來了一陣歌聲,那是上兩個年代風行正盛的流行歌曲《老鼠愛大米》,歌詞通俗易懂,旋律輕快。
倩兒一下子被這個聲音給吸引了,驚喜地抬頭四處張望,尋找聲音的來源。
原來那個聲音就是從他們家下面的另一排瓦房之中傳來的,仔細聽好像是從最左邊那個煙囪正在冒青煙的房子里發出的。
倩兒丟下了手里的細小短木條,把注意力從那條黑線轉移到了去那個房子的路上。她奔跑著下了家門前平緩的石梯,折身往右拐到了去往那個房子的院壩下的小路上,那條路,也是她媽媽離開的地方,那天,她也像這樣急切地奔跑著。
跑到快要到了的時候,她停下了腳步,以前好像從未來過這里,雖然這一排房子就在她家房子的院壩下面,也可能是她來過,但忘記了。
她放緩了腳步,悄悄地趴在那個房屋的木窗戶旁,那個窗戶很矮。
通過那里,她看見了一穿著橘黃色毛絨外套,梳著中高馬尾,臉圓圓紅紅的女孩坐在土灶后一堆枯玉米桿前的矮寬長凳上。倩兒看得真真切切的,她正在一邊用火鉗刨著火一邊快樂地哼著歌。屋子很大,卻很空,除了一口盛水的方圓形石缸和帶有木扁擔的土紅色塑料桶、三個土灶三口鍋、一張切菜的木質案板,一個破爛的木柜就沒有了,最空的地方離房頂可能有六七米高。四壁都是黃土和泥做成的,而且已經被常年累月的煙給熏得漆黑一片,如果不開燈或者太陽光照不到,屋里的人又不吭聲,別人路過那兒恐怕都會覺得這里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