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景陽是中光廠近兩年來部里唯一下派的大學生,這在很多人看來,他的身份不簡單,絕對不是普通的一名大學畢業生那么簡單。
加上一來就被認命為廠長助理這個職務,多少會讓人誤解。
部里面對于中光廠的情況不是不清楚,這個時候派出一位大學生過來,多少是有些想法的。
張景陽寫的那份改制報告,周華很認真的看過,如果能夠實施,不只是讓整個中光廠脫胎換骨,甚至在未來,中光廠超越兩大廠也不是沒有可能。
只是要實施改制,推行難度極大,中光廠在職的職工有接近五百人左右,退休職工接近三百多人,改制后,一些崗位必然要縮減人員,這些人往哪里安置是一個非常大的問題。
張景陽報告里寫的非常明確,現階段下,中光的主業光學鏡片制造根據產量計算最多只能容下一半人。
留下的人必須是那批工作認真,技術過硬的工人,至于那些一心想著吃大鍋飯的,肯定是不能留下來。
而裁撤下來的人員安置問題,就需要勞服公司這邊接收。
勞服公司是個什么情況,周華比誰都清楚,在中光廠自身難保的情況下,他們就更別想了。
“周廠,劉經理,昨天呢我大概看了一下,咱們這勞服公司的產業,要說起來做的還是挺雜的,攤子大,人員多,但為什么就是營業額提升不上去,不知道劉經理你有想過沒有。”
這問的可是點子上了,劉文宣有的時候也想過,這里人流量明明每天都很大,加上又是附近居民購物的首選之地,怎么營業額就上不去了。
至于說服務意識,售后服務,這些劉文宣肯定想不到,也沒有這個意識,不說別的,就拿現在整個全國來說,有這種意識的企業少之又少,即便是以服務售后而出名的東瀛企業,這個時期也沒有做到極致。
“要想改變勞服公司的經營狀況,首先就要改變人員的服務意識,不能有人來買東西,店員還是一副哭喪臉,愛買不買的態度,要是換成我們自己去,肯定也不開心。”
聽著張景陽的話,周華和劉文宣都是不約而同的點點頭。
尤其是劉文宣,他是勞服公司的經理,對于這種服務意識更為深刻,有時候自己去下面商店,有些店員占著是職工家屬的優越感,對自己都是愛理不理的。
那個時候他沒有意識到這就是所謂的服務意識不夠,經過張景陽這么一點撥,瞬間明白了。
可是光提高服務意識這一點肯定是無法提升營業額的吧,畢竟服務意識提高并不難辦到。
當然,提高服務意識,讓顧客購買東西擁有上帝一般的感覺,這是第一步,第二步在于創新,我們的商店面積很大,但是貨物的樣品確是不多,除了日常家里需要用到的主要用品之外,幾乎就沒有什么其他可選擇的余地。
一樣貨物只有一個品牌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至少要有三個品牌可供選擇,買東西的人都是愛對比的,沒有了對比,即便是你的價格再低,他們心里也會感覺你的東西賣的貴。
服務意識的改變只是其一,其二是咱們要利用起手中的資源來,和咱們合作的農副品公司也有不少吧。
所謂的合作就是每年發放福利的時候,專門給中光廠供應物資的那幾家企業,他們中有市屬企業,也有個體經營戶。
按照張景陽的想法,他是準備將勞服公司下屬的商店改為超市。
超市這個詞對于周華和劉文宣來說的話都是一個新鮮詞匯,在他們的意識里這是一個非常陌生的詞匯。
所謂的超市,就是大到飛機汽車,小到針線應有盡有,別人有的我們有,別人沒的我們有,貨物品類充足,是他們吸引顧客購物關鍵。
根據張景陽的記憶,南城市雖然是江南省的省會所在地,但要說到第一家真正意義上的超市,還要在十年后,據說當年第一天的營業額就創下了世界新高,可見超市在南城市人心中的地位。
小張,你說的超市如果要按照你的方法來改造的話,咱們需要投入多少錢才行。
周華不愧是當廠長的人,只是聽張景陽細說,他就大概覺得需要花費不少錢,現階段下,中光廠是拿不出一分錢來進行改造的,勞服公司這邊不用想,除去經營成本,也是拿不出一分錢的。
計劃雖然好,可是沒錢一切都是白搭,現在中光廠即便是去貸款,市里的幾家銀行也未必肯放款,要知道,他們前后加起來欠款可是有近千萬貸款。
沒資金貸款貸放不下,這就不能開超市了嗎,張景陽覺得這對于普通人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難題,但是對于中光來說,它基本上就不算啥,甚至中光已經成功了一半。
“之前我說過,資源要合理利用,在我看來咱們開超市基本上已經成功了一半,其實沒資金不要緊啊,會有人給我們送資金來。”
張景陽現在說的這些在后世基本上就不算是啥秘密,只要是一個會上網的人基本上都能大概了解開超市的流程,但是對于周華和劉文宣那是第一次。
他們從來沒有想過,進貨還不需要錢的,甚至還能收入場費!
新上市商品想要打開市場,首選的地點就是大型連鎖超市,因為超市擁有固定人流量,加上嚴格入場審核程序,已經在老百姓心里產生了一到放心的防線。
這一點中光是具有資格的,它是部屬企業,加上在南城幾十年的口碑,一旦開超市,無形中就會吸引不少市民好奇心。
那個造光學鏡片的中南光學儀器廠,開超市了,這樣的賣點是普通人無法復制的,所以張景陽才會說,中光已經成功了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