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嘯清清楚楚這樣企業未來的命運是什么,最多兩三年,國家就會撒手不管。
不是不想管,實在是沒辦法呀,這種水平落后的企業太多,國家都無能為力。
改革開放就是經濟秩序的重建,是從計劃經濟走向市場經濟的過程。
這些企業是計劃經濟下的產物,在計劃經濟時代,國家會不計成本購買他們的產品,即便虧損也要。
而市場經濟是考慮成本的,這種生產力低下的企業就如腐爛的腫瘤,不斷的消耗著國家的人力物力,一家兩家還行,可是數萬家乃至數十萬家就不行了,國家也消耗不起,這時就得改革。
好的方法是承包制,將企業承包給個人,自負盈虧,現在南方的很多企業就已經開始這么做了,有不少都取得了成效。
但南方的企業和北方的企業還有很大不同,南方多是集體經濟和村辦企業,原本工人就不多,承包下來負擔為不大。
北方就不成,第三軸承廠只是一家小廠子就有三百多人,承包者要為這些職工的收入著想,但這些人中,有一半都是“混子”,基本上不會干活。
另外工廠的設備陳舊,靠這樣的設備根本制造不出符合市場的產品,除非升級換代,但這又需要花錢了,從哪里得到錢呢?又是一個大問題。
南方的小企業包袱小,實行承包制非常合適,北方的企業包袱大,成本高,實行承包制非常困難。
還有一個方法,那就是企業賣給個人,這就是企業私有化。
企業私有化也是國家改革開放的一項重要舉措,二十年后,國家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企業都是私人所有制,毫無疑問,這些企業為國家貢獻了巨大的力量,在國家的繁榮強盛方面功不可沒。
但在八十年代,企業私有化卻是一個非常敏感的話題,特別是在北方,更是一個禁忌,沒有人想,也沒有人去做,這個觀念,在北方起碼還要等待十年的時間才能獲得認可。
所以現在,如軸承廠這樣的企業只能慢慢等死,不對,不應該說慢慢。
在前世,劉嘯十幾歲的時候,豐城已經很少見到這樣的企業,在五六年的時間里就破產的破產,倒閉的倒閉,很多工人失去工作,豐城的經濟也一蹶不振。
那時劉嘯的幾個叔叔也失去了工作,其實他的爺爺奶奶原來所在的單位也破產倒閉,好在兩位老人已經退休,靠著退休工資倒是沒有受到多少影響,可叔叔們就沒這樣的運氣了,只能自謀職業。
當時劉嘯對此也很不理解,覺得國家拋棄了大家,可隨著不斷成長,才逐漸明白其中原因。
對于個人來說,這是很悲慘的事情,對這卻是大勢所趨,是改革無法避免的事實,正因為如此,才有了后來更加繁榮的經濟。
歷史車輪滾滾向前,不會因為個人得失停下來,凡是適應歷史大勢的才能生存,違背大勢的必然滅亡,國家選擇了一條正確的道路,這也是改革開放成功的關鍵。
當個人和歷史大勢融為一體時,同樣有兩條路可以選擇,一是順應大勢奮起直追,成為時代的弄潮兒,如果成功,那么他們就會功成名就。
二是看不到歷史大勢,還為誰干活誰不干活這種問題斤斤計較,他們注定被歷史淘汰。
但話說回來,又有幾個人能看清楚歷史大勢,比如在劉向學所在的工廠中,幾乎沒有人能認清楚自己所處的位置,依舊是混混僵僵。
有些年輕人好一點,他們有上進心,想要多學一點東西,所以就天天跟在老師傅身后學手藝,這些人或許以后還能憑借手藝吃口飯,但其他人就不成了,大浪來襲之時,多數人都被淘汰。
劉向學去廠子里工作,劉嘯就待在收發室里,門衛是一個三十多歲的年輕人。
收發室不大,外面一個屋子,里面一個屋子。
外屋放著一張桌子,桌子上有一部電話,這種電話還不是按鍵型,是旋轉撥號,有一個撥號盤,每撥一個號都“嘩嘩嘩”的響半天。
里屋是土炕,炕上摞著行李,年輕的門衛晚上也在這里住。
門衛叫做趙兵,腳有殘疾,走起路來跛腳,大家都叫他“神腿”。
“神腿,今天有沒有我的信?”
外面一個人隔著窗戶詢問。
“沒有。”
“神腿,明天下不下雨?”
另外一個人詢問。
“下不下雨你找老天爺,問我干什么?”
趙兵罵道。
“你的腿不就是天氣預報嗎?”
對方調侃。
“你特么給我滾,小心我揍你!”
趙兵開門追出去,對方一溜煙跑的老遠。
“神腿,那個小孩是誰?是你兒子嗎?不對呀,就你這“德行”,能生出這么漂亮的孩子?”
“別放屁,這是劉廠長的公子,小心劉廠長揍你。”
“哦,劉廠長的公子呀,那你得管他叫弟弟,小家伙,我是你孫叔叔………。”
“你特么占我便宜………!”
劉嘯看著這幫形形色色的人,他們最大的愛好就占別人便宜,在前世,自己的員工要是這樣,那就統統滾蛋。
當然,劉嘯在這里可不是看他們打鬧,這里是收發室,是整個廠子唯一能夠接觸到外面的地方,因為每天都會有大量的報紙。
“為了維護我國南沙諸島的領土主權和國家的尊嚴,為了和平建設南群島,海軍在廣粵軍區、廣粵省、南海省和交通部,國家海洋局、國家氣象局的大力支援下,積極組織力量,在條件艱苦、氣候惡劣和敵軍襲擊干擾的情況下,以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和吃大苦耐大勞的實干精神,團結協作,連續奮戰,高速度、高質量地完成了永暑礁海洋和氣象觀測站的建站任務,為祖國和人民立了新功。國家特予通令嘉獎。
希望你們戒驕戒躁,再接再厲,為保衛南沙、建設南沙作出更大的貢獻。”
這篇報道宣誓著國家已經重視起南海的國防問題。
三十多年后,國家在南海已經建立了多個島嶼,最大的有五六平方公里,可以讓大型飛機起降,南海海防得到了極大固守,完全滅掉了那些蠢蠢欲動國家的野心。
“公安部門新聞發言人宣布,經批準,從今天起,我國又有22個市、縣被列入對外國人開放地區。根據《外國人入境出境管理法》第四章第二十條規定,外國人持有效的簽證或者居留證件即可前往這類地區旅行,無須申辦旅行證件。”
劉嘯看著這條信息笑了笑,現在外國人入境還有限制,二十年后,即便是最偏僻的城市都能看到幾個外國人。
“我國的改革已經進入一個關鍵時期。改革向何處去,在關鍵時期必須作出關鍵性選擇。
為了保證選擇的科學性和可行性,國家體改委委托一批有關學者和經濟主管部門專家,組成若干課題組,對今后8年(1988—1995)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指導思想、目標模式、基本思路、配套關系、具體步驟及起步方式進行了全面、系統的研究,并各自提交出既具完整性又各具特色的中期改革規劃方案。《華國改革大思路》一書收集了其中8個主要方案,并對各家方案基本思路的共同點及分歧所在進行了全面分析。”
“我國經濟改革已到了價格和工資制度非改不可的關鍵階段。
要順利地闖過價格和工資改革這一關,主要靠提高企業特別是大中型全民所有制企業的經濟效益。
而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就要通過深化全民所有制企業特別是大中型企業經營機制的改革,使之能真正自負盈虧,放開經營,增加活力。
這一點,已為越來越多的同志所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