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幾個人在八大幌大快朵頤的時候,遼北省政府大院的一個小會議室里正在舉行一個座談會,參加人員比不多,只有二十幾個人,但都不是普通人。
主持座談會的是遼北省主管經濟的領導陳守志,參會的人員除了相關單位外還有沈城的幾家大型企業負責人,不過他們不是主角,兩位來自首都天城的經濟學家才是這次會議的主角。
副領導陳守志做開場講話。
“今天這次座談會主要目的是首都專家調研咱們遼北省的物價情況,今年以來,全國的物價都有很大幅度上漲,咱們遼北省做為國家最主要的物資產出城市,在物價控制方面承擔著很大責任。
前一段時間國家實行價格闖關,希望能實現價格并軌,但現在看來有些操之過急,好在國家及時調整方針,現在物價已經穩定下來,不過根本問題還沒有得到解決,這次首都來了兩位專家,吳敬荷教授和黎寧教授,大家想必也認識這兩位教授,下面請吳教授先說一說。”
在場的所有人熱烈鼓掌,這可是吳敬荷教授呀,大名鼎鼎,是國家最有名的經濟學家,改革開放有很多經濟政策都出自他的手筆。
吳敬荷笑著擺了擺手,他年紀也快六十了,戴著一副眼鏡,頭發半白,目光炯炯有神。
“陳領導,各位領導,謝謝大家能來參加這次座談會,我先說一下這次座談會的目的吧,剛才陳領導也說了,前一階段國家出現了通貨膨脹的現象,同時價格并軌也不成功,好在及時調整,物價上漲的趨勢逐漸平緩下來。
當然,這不算什么,改革路上免不了遇到問題,這是正常的,遇到問題我們就得想辦法解決,改革開放的大趨勢絕對不能動搖。
這一次我和黎寧二人就是受國家委托,到咱們遼北省調研,主要是看看咱們省的物資供求,市場穩定等方面的問題,特別是大宗商品,鋼材、水泥、糧食以及農副產品的供應情況。
大家不要有壓力,有什么問題都可以談,暢所欲言,我們只有掌握了最真實的材料才能做出客觀的判斷。”
吳敬荷說完,旁邊的黎寧接口道:我們這次來先是以座談會的形式討論,然后還要到下面調研,關鍵是數據準確,所以還得請各位領導言無不盡。
兩人說完,陳守志就開始點名。
“吳教授,那就先請咱們省的計經委主任錢國光發言,老錢,你先匯報一下。”
一位五十多歲的中年男子點了點頭開始匯報工作。
錢國光說完,機械工業廳的主管領導發言,然后是物資運銷局、財政廳的各位主管領導。
部門領導講講完后是幾家主要企業負責人,什么沈北機床廠、遼北煤炭供銷社等等。
吳敬荷與黎寧兩人也不吭聲,就是拿筆不停的記著,不時的皺下眉頭,有時又微微點了點頭。
足足一個半小時,眾人的發言才結束。
陳守志喝了口茶水,一邊抽著煙一邊說道。
“吳教授,黎教授,這就是我們遼北過去半年的經濟情況,總得來說供應還算穩定,起碼企業生產沒有受到影響,畢竟我們遼北省工業最強,如果我們挺不住,其他兄弟省份就更不行了。”
吳敬荷笑著點了點頭道。
“陳領導說得是,咱們遼北可是國家經濟發展的火車頭,特別是煤炭、電力和制造業,幾乎占了國家的三分之一,做為我們國家的長子,為弟弟妹妹們可是做了榜樣,值得其他所有省份學習。”
吳敬荷的話讓陳守志很受用,不過還得謙虛一下:“吳教授客氣了,這都是我們應該做的,國家還很窮,我們這個長子不撐起來誰來撐?難道讓南方那些小兄弟頂上去?他們想頂也沒勁呀!是不是?”
這話不是謙虛,更像是得意,其實也沒錯,遼北省就是國家的長子,這些年為國家工業發展立下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黎寧笑了笑道:“陳領導,咱們遼北的貢獻卻是非常大,特別是一五時期,國家一百五十六的大項目咱們遼北就占了一大半,為新中國的工業奠定了雄厚基礎。
不過,這幾年南方省份也后來居上,比如江淮省,經濟總量已經跑到咱們遼北前面去了,還有粵省,自八二年開始就超過了遼北,這些兄弟省份奔跑的速度不慢呀!”
陳守志聽了擺了擺手道:“黎教授,淮南和粵省的確發展很快,但他們有些投機取巧了,國家還得是以發展工業為主,畢竟咱們的目標是工業現代化強國嘛,就得干一些扎扎實實的事情。
另外南方一些地區提出的口號也有問題,什么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這是什么話?完全不符合國情,咱們國家能說這樣的話嗎?
發展經濟很好,提高老百姓生活水平嘛,我舉雙手支持,但總要符合我們自己的國情,不要搞外國那一套,這樣不好,對不對?”
黎寧馬上道:“陳領導,國家發展工業當然沒錯,但是第三產業不能沒有,而且要大力扶持,因為支撐市場經濟就是第三產業,也只有第三產業才能帶來資金,擁有資金,才能更好的發展工業,這是相互扶持的關系!”
陳守志也不甘示弱。
“工業就不能帶來資金了?我看未必,煤炭、鋼鐵、石油,這些都可以出口換外匯,未必比第三產業差,再說了,光搞第三產業能成為工業化強國嗎?不要舍本逐末。”
黎寧剛要再反駁,吳敬荷攔住了他。
“陳領導說得沒錯,工業是強國基礎,也是立國根基,至于南方搞第三產業也沒錯,因為他們搞不了工業嘛,還得交給遼北這樣的強省來做,發揮特長優勢嘛,對不對?咱們都沒有錯。”
吳敬荷的話終止了這場爭論。
接下來吳敬荷又針對一些問題進行了詢問,相關人員給予了解答,雖然沒有讓他滿意,可也只能先如此了。
此時已經到了上午十一點半,吳敬荷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記錄后道:“陳領導,咱們上午的座談會就到此為止,下午我們去下面調研,先去咱們省的物資供銷部門。”
陳守志馬上點頭:“兩位教授放心,我都已經準備好了,周有發,你要全力配合兩位教授,他們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知道嗎?”
一位中年男子立刻點頭答應。
陳守志接著說道:“兩位教授,一會兒咱們到食堂吃飯,然后再去招待所休息休息,下午一點左右車輛會在招待所門口等你們,然后我讓辦公室主任小杜陪著二位,有什么事情你們就吩咐他去做。”
吳敬荷點頭答應。
座談會結束,其他人紛紛離開,陳守志陪著兩人往外走,此時趙傳文從人群中走了過來。
“老吳!”
吳敬荷一看就樂了。
“老趙,哈,你也來了?剛才怎么沒看到你?”
“我在后面坐著,你當時看不到了,這次要在沈北待多長時間?”
“差不多三天吧,然后還得去其他兩個省份,爭取在半個月內初步把北方三省的數據調查一下,怎么?你這總編輯有沒有什么好的建議呀?”
吳敬荷和趙傳文是大學同學,學的都是經濟,不過兩人天賦不同。
吳敬荷對經濟有著獨到見解,最終成為了國家最優秀的經濟學家,對改革開放都提出過很多指導性建議。
趙傳文天賦沒有對方高,只成為了一名經濟日報社的編輯。
當然,兩人的私人關系很好,有時也通信,只是吳敬荷工作太忙,見面的機會很少很少,算起來已經三年沒有見面了。
“老吳,你和黎教授先去調研,晚上一班我等你,到時候一起吃飯,另外我這里還有一個好東西,你看到后一定會喜歡的!!”
“老趙,什么好東西?”
“哈,晚上吃飯時我再給你看,到時候你就知道了!”
“好,晚上咱們兩個得喝一杯!”
下午五點左右,趙傳文和王耀武準時在省政府招待所門前等候,很快一輛小面包車就從遠處駛來,停在了門前。
車上下來三個人,吳敬荷、黎寧和那位辦公室周主任。
周有發跟二人打招呼。
“吳教授,黎教授,今天就到這了,明天上午八點半我來這里接兩位,到時候我們去下家。”
吳敬荷與黎寧連連感謝。
“好好,那就有勞周主任了,我們明天見!”
周有發上車,和司機一起開車離去。
趙傳文和王耀武走了過來。
“老吳,這位是王耀武,我們報社的副總編輯,以后還要接我的攤子,到時候還得向你請教呀。”
吳敬荷哈哈笑道:“我也快六十了,你退休我不退休?”
趙傳文搖頭:“你是國家的智囊,是真正的人老成精,別說六十,就是干到八十也沒問題。”
“八十?我能不能活到八十都是問題,快被底下的人給氣死了!”
“怎么?發現什么問題了?”
“當然有問題,還不小嘞,唉,這次并軌真是可惜,沒有把兩種經濟形式徹底融合,這就是隱患,結構性的大問題呀!還真是難辦!”
“好了,這些問題一會兒再說,你們先洗一洗臉,然后咱們到飯店吃飯,“薛家飯店”,做的菜非常好,老吳你不是最喜歡市場經濟嗎?私人飯店就是市場經濟,我們沈城也有私人飯店,出現雖然沒有南方那么早,但味道絕對比南方好,還有你最喜歡的沈城老白干。”
吳敬荷一聽到沈城老白干立刻來了精神,一天的疲憊一掃而光。
“你們兩人等我們一會兒!”
吳敬荷與黎寧兩人進了招待所,五分鐘就收拾完畢,四個人向飯店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