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熙二十年冬,安西王薨,世子趙旭襲位,朝廷寶冊未至,旭卒。詔趙昶襲安西王,趙昶知朝廷意,得安西王位則危及“天眼”,上表固辭,佯病而病竟轉(zhuǎn)為實。巴蜀大族擁世子長子趙玉為安西王。蜀道難,傳驛緩,淳熙二十一年秋,趙玉得賜印綬。
蜀中,天眼,趙昶大病初愈,懷抱白二十,易霜奉上李客親筆,月方盈虧流轉(zhuǎn),趙地竟改天日:
豫送延壽為質(zhì)請降得允,延壽奔魏博。
魁卒懷忠外奔魏博軍亂,冉氏幾盡死。
蔡氏十萬入局反滅滄海,皇四進齊王。
天眼冬祭,忽祭壇有光出射,光耀趙昶之侍從楊雨目,眾皆膜拜,趙昶遂收楊雨目為義子,繼掌天眼。
楊雨目,易霜者也。初,趙昶病重,飛書李客薦易霜接掌天眼。又因蜀人虔誠,而密設(shè)數(shù)百銅鏡借日光以顯神跡。
未幾,趙昶得報:大江中游謝家軍異動,危蜀,昶令雨目悄然備蓄,需堪五年之用。
淳熙二十一冬十月,邯鄲。
豫與元妻故劍情深,只延壽一子。劉豫得延壽死訊,數(shù)日淵默不語不食,哀毀銷形。召聚十萬軍卒,皆令白衣縞素。豫訓(xùn)曰:“李客兇殘,戕殺吾兒,此私仇不能不報{李客:鈉尼?};河?xùn)|悖逆,違抗天子,此天道不得不尊。殺李客!覆河?xùn)|!”豫盡出私庫以犒軍。趙軍大振,其勢張甚。
冬末,邯鄲城內(nèi)始有童謠傳唱,其歌曰:
河?xùn)|鼓,
來拉枯。
一通鼓,
北門垮,
二通鼓,
水門塌,
三通鼓,
西門趴。
咚咚咚,
河?xùn)|鼓。
天要暮,
鼓要停,
棄兵甲。
速速降!
禁不能止。
淳熙二十二年春二月,韓力報戰(zhàn)械已具。辛丑,春分,霖雨。李客下令攻城。
三百羊皮大鼓分列北、西、南門。辰初齊振,振聾發(fā)聵。
辰中,第一通鼓盡,北城門之西果有城墻垮,趙軍大駭。
數(shù)月前,李客聚眾議攻邯鄲之謀。
謝珩亮:“趙之邯鄲,上千年之積,百萬人之居,城堅不可摧,軍銳不可擋。困獸猶斗,主上不可不慎?!?/p>
李客:“震以雷霆之威,擊以洪荒之力。恃其城堅則攻其城,摧其志,折其氣。吾正要這拔山力,蓋世氣,摧枯拉朽?!?/p>
李客問林廣曰:“邯鄲四正門一水門,城墻圍二百里,何處最弱?”
易霜入蜀,隊副林廣繼領(lǐng)其職,掌斥候。
林廣:“北正門向東十里,劉豫從弟劉彰堆土做山以美園林,壞城墻數(shù)百丈以美山形,劉豫修守備,知此事,怒斥劉彰,縛其于城上督工,復(fù)原方可下城,倉促而成,用青山土,土質(zhì)松散,城基狹窄。劉豫令彰率家仆守此處城墻,墻毀家滅?!?/p>
李客稍思忖:“令北門軍每日梢砲以泥團轟擊此處。”
謝珩亮建言曰:“如此攻擊力恐不足以摧毀城墻?!?/p>
李客輕笑接言道:“今方酷寒,澆水成冰以固城墻最為省事,若劉彰不知,使知之?!?/p>
林廣領(lǐng)命:“諾!”
珩亮頓悟曰:“青山之土浸冰水,開春化作泥!眾人推可倒!”
午中,第二通鼓盡,北城之水門崩塌,趙軍始潰,劉豫令親軍退守王城。
邯鄲原無水門,劉豫鑿渠引滏陽河入王城,成風(fēng)水王勢,新建北水門,水深而流急,硬木水閥,高一丈四尺,寬三丈有余,巋然似不可攻。韓力作曲水模器仿其形制,試以沖木,未得良計。一日假寐,忽夢河神起水勢助力,沖木因急流成漩,得神力沖撞閥門,竟破之。韓力猛醒,悟待春汛至,渠窄流急,可因之借力。然,再換急流試之,沖木仍不得破閥門。月前,李客檢視軍器造作,韓力手書稟之??秃鰬浻讜r女王學(xué)武,以腳踢薄板,女王怕疼不敢施力,客知其巧處,于薄板上做標(biāo)記,為薄板弱點,亦為施力點。略思忖,取筆于模器閥板上點了幾墨點。韓力頓悟。造沖舟以攻水門。破點精準(zhǔn),舟行急流,需人掌控。然,沖撞之力毀舟滅命,行舟之人,了無生機。數(shù)人請命而行,立碑記之。
申中,第三通鼓盡,西門內(nèi)城破,守將降。
申初始攻西門,狻猊軍推出數(shù)座巨砲車,不見人力拉梢桿,趙軍守將甚奇之,及至砲石齊發(fā),摧枯拉朽,白露屋、行軍女墻一砲盡毀,弩臺、敵樓倏忽傾倒,蓖籬笆、狗腳木柔不克剛,不足一刻,殘敗零落。西門守軍以為天助神兵,棄外城退守內(nèi)城。張亢領(lǐng)狻猊軍鼓噪而進,亢挾兩盾先登,趙人小卻,狻猊軍卒悉力攻取,遂克。
韓力嘗有改制石砲新思,久不得成。一日見其妻手作幼兒玩具蹺蹺板,頓悟。舊時石砲,一端置砲石,一端人力并力下拉,人力有限,發(fā)砲不過九十斤。韓力改作一端置巨石,一端置砲石,以鉸鏈輸力,騰巨石于空,撤力,巨石轟然下墜,引發(fā)砲石驟起宏勁之力,砲石所過,無堅不摧。發(fā)砲可達一百五十斤。李客觀韓力試新砲,知邯鄲可為,賜名狻猊砲,令其趕制十座。狻猊砲自此威震河北。
迨夕已下邯鄲,械劉豫送京,斬首七八千,降卒五萬余。
初眾議邯鄲之謀,張亢建謀圍而不攻,十萬軍卒日耗巨億,久之必亂,可坐待其斃。李客弗納,曰:“古來圍城致窮竭,老弱貧苦先罹其難,吾不忍?!敝潦?,下邯鄲,王城宮室盡毀而民不甚擾。
李客圍邯鄲,號稱十萬,實則狻猊軍精銳五千,另募勇數(shù)千,兵不過萬,而遍立旌旗,廣布營砦,虛張其勢,通要之處暗藏弓弩手以絕刺探。及至邯鄲城破,劉豫猶不知其兵數(shù)。